(共40张PPT)
第二课时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
“临表涕零”的情态将这位老臣勤恳尽责、忠心耿耿的形象定格在了历史的画面中,读《隆中对》我们认识了一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理至而情深的《出师表》又让我们感受到他更加动人的一面。为了完成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事业,他六出祁山,直至54岁病逝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的志向和事迹令一代代英雄志士欷歔叹惋,泪沾衣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出师表》,深入了解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导入新课
(五)学习第5段
亲(亲近)贤臣,远(疏远)小人,此先汉所以(……的原因)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倾覆衰败tuí)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没有一次)不叹息痛恨(痛心遗憾)于桓(对huán)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 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为节而死)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表修饰)待也。
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译文:(君王)接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得以昌盛的原因;(君王)接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到这件事,没有不感到非常可叹,对桓、灵二帝深为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贤能,能以死殉节的忠臣,希望陛下接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盛就可以计日而待了。
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六)学习第6段
臣本布衣(平民),躬(gōng) 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在)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因为)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猥(降低身份)自枉屈,三顾(拜访)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拿)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答应)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通“又”还有yòu)一年矣。
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译文:我本来是个平民百姓,亲自在南阳耕田种地,只想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中姑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显声扬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学识鄙陋,而降尊屈驾,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征询对当代大事的看法,故此我甚为感动,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遭逢战败,在战事失利之际我接受了任命,在艰危困境之中我领受了使命,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七)学习第7段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把)大事也。受命以来,夙(早sù) 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实现),以(以致)伤先帝之明,故(所以、因此)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草、苗,指人烟稀少的地方)。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希望)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nú),攘除 (排除、铲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到)旧都。此臣所以(用来)报先帝而(表并列)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zhēnzhuó)损益(除去、增加),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译文: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小心,所以临终之时把国家政务托付给我。领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完不成先帝的托付,因而损害先帝的英明,所以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军备已经充足,应当勉励并率领大军进兵北方,平定中原,我希望能竭尽自己驽钝之才,铲除邪恶势力,复兴汉朝天下,返回到故都去。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本分。至于考虑兴利除弊,进献忠言,那就是攸之、祎、允的责任了。
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思考:诸葛亮在这里回顾了哪些事情?
隐居隆中
三顾茅庐
襄阳兵败
白帝托孤
南征孟获
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八)学习第8、9段
愿陛下托臣以(把)讨贼兴复之效(责任、任务),不效(实现)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表明、显扬)其咎(过失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询问zōu)善道(道理),察纳雅言(正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面对)表涕零(落下),不知所言。
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译文: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我做不出成效,那就惩处我的罪过,来告慰先帝的英灵。如果没有发扬盛德的言辞,那就责罚攸之、祎、允等人的轻忽职守,来显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自己谋划,征询治国的好办法,明察并采纳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该远行了,面对奏表我落下眼泪,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
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古今异义】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②由是感激
古义:感奋激发;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积累文言知识
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感到痛心、遗憾;
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④开张圣听
古义:扩大;
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积累文言知识
①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深追先帝遗诏( )
②效:
恐托付不效(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一词多义】
积累文言知识
给予
遗留
奏效,成功
功效
③所以: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④以:
先帝不以臣卑鄙( )
以光先帝遗德( )
以塞忠谏之路也( )
积累文言知识
用来
……的原因
因为
来
以致
【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
光,名词用为动词,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发扬扩大。
此皆良实。
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优劣得所。
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积累文言知识
亲贤臣。
亲,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
远小人。
远,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
攘除奸凶。
奸凶,形容词用为名词,奸邪凶顽的人。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
积累文言知识
【通假字】
裨补阙漏。
阙,通“缺”,缺点。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表余数。
积累文言知识
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以光先帝遗德。( )
以塞忠谏之路也。( )
受命以来。( )
【虚词】
积累文言知识
介词,把。
介词,因。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连词,表结果,以致。
连词,表时间,以。
(一)结合自己对文意的理解,请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1--5)分析形势,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赏读课文深入探究
不利的客观因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有利的主观因素: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目的: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后果:以塞忠谏之路也。
赏读课文深入探究
(二)齐读一到五段,思考下列问题;
1、第一段诸葛亮给后主刘禅分析了蜀汉不利的客观因素及有利的主观因素分别是哪些?提第一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不这样做有什么后果?
危急存亡
先帝崩殂
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内不懈
外忘身
诚宜
不宜……
(正反)
第一条建议
欲报殊遇
广
开
言
路
赏读课文深入探究
2、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
宜付有司
不宜偏私
以昭平明 之理
第二条建议
赏读课文深入探究
宫中之事
先帝简拔之臣
营中之事
先帝称能之臣
荐贤臣
先汉兴隆
亲贤臣
后汉倾颓
亲小人
引教训
第三条建议
赏读课文深入探究
⑴希望后主能“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⑵希望后主能“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⑶希望后主能“亲贤臣,远小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国家“兴隆”总之,作者希望蜀国能够有一个清明的政局,成了“北定中原”强大稳定的后方。
3、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文中反复强调了哪条建议?
赏读课文深入探究
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其余两条虽然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容易受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而亲贤是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听”,实际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意见,万不可“塞忠谏之路”,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刘禅“亲之信之”,结尾更劝说刘禅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也是亲贤的意思。
文中反复强调了哪条建议?
赏读课文深入探究
身世:
志趣:
作用: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的性格,同时更突出诸葛亮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赏读课文深入探究
(三)学生们齐读第六、七段,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文中交代诸葛亮身世、志趣的句子,并说说作者交代这些有什么作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作者“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是什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3、文中表明先帝创业过程艰难,又表明作者效忠先帝的实际行动的句子是什么?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赏读课文深入探究
4、“报先帝”是指哪件事?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顾茅庐)
(2)临崩寄臣以大事(白帝城托孤)
5、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十六字方针)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赏读课文深入探究
诸葛亮: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攸之、袆、允: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陛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2、后主刘禅应如何做?
应多加谋划,亲贤臣,远小人
赏读课文深入探究
(四)学生自由读第八段,思考下列问题:
1、文段中提到的各人的责任分别是什么?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否:否定)
B、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缺点)
C、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行阵:军队)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恨:遗憾)
课堂练习
A
2、选出下列句中“以”与“以光先帝遗德”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 )
A、愚以为宫中之事
B、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课堂练习
B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不宜妄自菲薄(不应该自己看重自己)
B、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赏)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D、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是后汉所以顷刻倒下的原因)
课堂练习
C
4、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想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谋求被诸侯传闻)
B、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急关头奉命出使)
C、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心志和思虑诚实、纯洁)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诚善良的人)
课堂练习
B
5、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诸葛亮分析蜀汉不利的条件是后主刘禅说话不恰当,堵塞了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
B、诸葛亮建议后主刘禅对营中的事,无论大小,都可以征询郭攸之、费祎、董允。
C、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严明赏罚,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D、诸葛亮提出三条建议是希望后主刘禅能继承刘备的遗志,给自己出师有一个稳定的后方,
能早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课堂练习
D
6、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第1、2、5段都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B、上面第1到5文段可分为三层,第1段为第一层,第2段为第二层,第3、4、5段为第三层。
C、文段内容详略得当,其中对“严明赏罚”这条建议进行了详写。
D、第5段用“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例子说明了“亲贤臣,远小人”的重要性。
课堂练习
C
7、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报先帝”呼应上文“三顾茅庐”“临崩寄
臣以大事”这两件事。
B、本文主要表达了诸葛亮“报先帝”和“忠陛下”的思想感情,并表明了“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的决心。
C、诸葛亮言辞恳切劝谏刘禅,要秉公持正,重用贤能,励精图治,以完成先帝未竟之业。
D、《出师表》、《马说》、《醉翁亭记》、《陋室铭》中“表”、“说”、“记”、
“铭”都是一种文体,其特点都是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
课堂练习
D
1、朗读并背诵这篇课文。
2、用现代汉语翻译这篇文言文。
课堂作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出师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反复诵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写作脉络。
二、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三、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四、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教学重点】
1. 掌握本文的古今异义字、多义字、通假字、活用字等。
2.了解诸葛亮的建议及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寓情于议”“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临表涕零”的情态将这位老臣勤恳尽责、忠心耿耿的形象定格在了历史的画面中,读《隆中对》我们认识了一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理至而情深的《出师表》又让我们感受到他更加动人的一面。为了完成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事业,他六出祁山,直至54岁病逝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的志向和事迹令一代代英雄志士欷歔叹惋,泪沾衣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出师表》,深入了解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二、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五)学习第5段
亲(亲近)贤臣,远(疏远)小人,此先汉所以(……的原因)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倾覆衰败tuí)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没有一次)不叹息痛恨(痛心遗憾)于桓(对huán)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 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为节而死)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表修饰)待也。
译文:(君王)接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得以昌盛的原因;(君王)接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到这件事,没有不感到非常可叹,对桓、灵二帝深为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贤能,能以死殉节的忠臣,希望陛下接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盛就可以计日而待了。
(六)学习第6段
臣本布衣(平民),躬(gōng) 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在)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因为)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猥(降低身份)自枉屈,三顾(拜访)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拿)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答应)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通“又”还有yòu)一年矣。
译文:我本来是个平民百姓,亲自在南阳耕田种地,只想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中姑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显声扬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学识鄙陋,而降尊屈驾,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征询对当代大事的看法,故此我甚为感动,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遭逢战败,在战事失利之际我接受了任命,在艰危困境之中我领受了使命,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七)学习第7段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把)大事也。受命以来,夙(早sù) 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实现),以(以致)伤先帝之明,故(所以、因此)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草、苗,指人烟稀少的地方)。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希望)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nú),攘除 (排除、铲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到)旧都。此臣所以(用来)报先帝而(表并列)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zhēnzhuó)损益(除去、增加),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译文: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小心,所以临终之时把国家政务托付给我。领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完不成先帝的托付,因而损害先帝的英明,所以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军备已经充足,应当勉励并率领大军进兵北方,平定中原,我希望能竭尽自己驽钝之才,铲除邪恶势力,复兴汉朝天下,返回到故都去。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本分。至于考虑兴利除弊,进献忠言,那就是攸之、祎、允的责任了。
? 思考:诸葛亮在这里回顾了哪些事情?
隐居隆中、三顾茅庐、襄阳兵败、白帝托孤、南征孟获
(八)学习第8、9段
愿陛下托臣以(把)讨贼兴复之效(责任、任务),不效(实现)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表明、显扬)其咎(过失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询问zōu)善道(道理),察纳雅言(正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面对)表涕零(落下),不知所言。
译文: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我做不出成效,那就惩处我的罪过,来告慰先帝的英灵。如果没有发扬盛德的言辞,那就责罚攸之、祎、允等人的轻忽职守,来显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自己谋划,征询治国的好办法,明察并采纳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该远行了,面对奏表我落下眼泪,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
三、积累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②由是感激(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感到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④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一词多义】
①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深追先帝遗诏(遗留)
②效:恐托付不效(奏效,成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功效)
③所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
④以: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以光先帝遗德(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为动词,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发扬扩大。)
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亲贤臣。(亲,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
远小人。(远,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
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用为名词,奸邪凶顽的人。)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
【通假字】
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表余数。)
【虚词】
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结果,以致。)
受命以来。(连词,表时间,以。)
四、赏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结合自己对文意的理解,请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1--5)分析形势,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二)齐读一到五段,思考下列问题;
1、第一段诸葛亮给后主刘禅分析了蜀汉不利的客观因素及有利的主观因素分别是哪些?提第一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不这样做有什么后果?
不利的客观因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有利的主观因素: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目的: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后果:以塞忠谏之路也。
2、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建议:(1)广开言路
(2)严明赏罚
(3)亲贤远佞
3、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文中反复强调了哪条建议?
⑴希望后主能“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⑵希望后主能“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⑶希望后主能“亲贤臣,远小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国家“兴隆”总之,作者希望蜀国能够有一个清明的政局,成了“北定中原”强大稳定的后方。
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其余两条虽然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容易受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而亲贤是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听”,实际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意见,万不可“塞忠谏之路”,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刘禅“亲之信之”,结尾更劝说刘禅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也是亲贤的意思。
(三)学生们齐读第六、七段,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文中交代诸葛亮身世、志趣的句子,并说说作者交代这些有什么作用?
身世: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志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作用: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的性格,同时更突出诸葛亮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2、作者“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是什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3、文中表明先帝创业过程艰难,又表明作者效忠先帝的实际行动的句子是什么?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报先帝”是指哪件事?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顾茅庐)(2)临崩寄臣以大事(白帝城托孤)
5、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十六字方针)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四)学生自由读第八段,思考下列问题:
1、文段中提到的各人的责任分别是什么?
诸葛亮: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攸之、袆、允: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陛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2、后主刘禅应如何做?
应多加谋划,亲贤臣,远小人
五、课堂练习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否:否定)B、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缺点)
C、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行阵:军队)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恨:遗憾)
2、选出下列句中“以”与“以光先帝遗德”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B)
A、愚以为宫中之事B、以昭陛下平明之理C、先帝不以臣卑鄙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C)
A、不宜妄自菲薄(不应该自己看重自己)
B、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赏)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D、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是后汉所以顷刻倒下的原因)
4、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B)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想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谋求被诸侯传闻)
B、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急关头奉命出使)
C、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心志和思虑诚实、纯洁)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诚善良的人)
5、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D)
A、诸葛亮分析蜀汉不利的条件是后主刘禅说话不恰当,堵塞了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
B、诸葛亮建议后主刘禅对营中的事,无论大小,都可以征询郭攸之、费祎、董允。
C、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严明赏罚,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D、诸葛亮提出三条建议是希望后主刘禅能继承刘备的遗志,给自己出师有一个稳定的后方,
能早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6、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C)
A、第1、2、5段都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B、上面第1到5文段可分为三层,第1段为第一层,第2段为第二层,第3、4、5段为第三层。
C、文段内容详略得当,其中对“严明赏罚”这条建议进行了详写。
D、第5段用“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例子说明了“亲贤臣,远小人”的重要性。
7、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报先帝”呼应上文“三顾茅庐”“临崩寄
臣以大事”这两件事。
B、本文主要表达了诸葛亮“报先帝”和“忠陛下”的思想感情,并表明了“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的决心。
C、诸葛亮言辞恳切劝谏刘禅,要秉公持正,重用贤能,励精图治,以完成先帝未竟之业。
D、《出师表》、《马说》、《醉翁亭记》、《陋室铭》中“表”、“说”、“记”、
“铭”都是一种文体,其特点都是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
六、课后作业
1、朗读并背诵这篇课文。
2、用现代汉语翻译这篇文言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