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出师表》第3课时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2.《出师表》第3课时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23 20:27:58

内容文字预览

(共30张PPT)
第三课时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
课前播放《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片头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永远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的一个英雄,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一生辛劳,万古流芳。他是中华人民心中智慧的化身,诸葛亮不仅智慧超群,他的文采韬略也令人倾倒。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出师表》,深入了解他的忠肝义胆
新课导入
1、可用“读????????,我读出了诸葛亮??????????的情怀(或期望)”这种句式说话。
例:①读“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我读出了亮暗示刘禅发愤图强的良苦用心。
析读品析人物
②读“受命以来……深入不毛”,我读出了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③读“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我读出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
析读品析人物
2、前不久有一位历史学教授曾写信给教育部教材司,建议将诸葛亮的《出事表》撤出语文课本,认为诸葛亮发动北伐战争的原因是要报恩于刘禅,表现出的是愚忠。请你结合本文和你了解的历史资料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诸葛亮——
贤相的典范?????
忠臣的楷模?
民族智慧的化身?????
修身立志的榜样
析读品析人物
1.文章主要向后主进谏,开篇为什么从蜀国形势谈起?既然“益州疲弊”,又为何要出师伐魏?
明确:文章开篇以蜀国形势谈起,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在这种情况下,“侍卫之臣,忠志之士”,他们不忘先帝遗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是有希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了三项治国主张。
悟读学习写法
“益州疲弊”是指蜀国在“三分”中处于不利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用了五年时间做准备,主要措施有:
①跟吴国通好;
②加强内政建设;
③平定南方的叛乱。
可见,出师伐魏的时机已经成熟。
悟读学习写法
2.文章由劝谏转入自叙生平,初看似与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样写,好处何在?
明确:这样写,首先是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诚,二十一年如一日辛苦奔走,是感先帝的殊遇,先帝既已“崩殂”,亦当“报之于陛下”。这样的表白合情合理,容易打动刘禅,取得信任,以防远离之际,小人妄进谗言,离间君臣而坏大事。其次,追述先帝“不以臣卑鄙”,而“三顾”之举,也是启发刘禅能像其父一样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由谏君突然转入述己,使文章另辟蹊径,起伏有致。
悟读学习写法
自叙生平:
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诚
——?打动后主,取得信任?
追述先帝“三顾茅庐”“临终托孤”之举??
悟读学习写法
——??启发后主,任人唯贤
3.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又为何在文中多次提及先帝遗诏?
明确:意在提醒后主认清形势,希望他广开言路,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大业。
多次提及先帝的意图:
感激先帝知遇之恩,感慨创业之艰难。?????????
警惕后主毋忘遗训,勉励尽国君之责。
悟读学习写法
4、探究本文突出的写作特色
(一)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
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悟读学习写法
(二)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本文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录,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工整的排比句式。陆游云:“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悟读学习写法
1、诸葛亮是在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
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报答先主知遇之恩 辅佐后主完成遗志
品读感悟美
2、本文是为北上伐魏而给刘禅上的奏章,理应首先提出兴兵北伐的请求,再陈述理由及北伐的战略计划。但本文只在七、八两段各有一句涉及北伐,其余内容都与北伐无直接的关系,只是对后主提出劝告和建议,这是不是文不对题??
请命出征北伐??劝谏亲贤远佞
品读感悟美
3、文中流露出诸葛亮的哪些情感?
父辈之情:
(1)叹先帝创业艰难,盼后主发愤图强。?????
(2)念先帝遗德遗训,劝后主亲贤远佞。
(3)述自己身世经历,表忠心报国之情。??
品读感悟美
臣子之情:
(1)提治国建议,荐优秀人才。???
(2)表北伐决心,明君臣之职。
4、思考:贯穿全文的感情是什么??
报先帝,忠陛下。
品读感悟美
①论证美:
诸葛亮运用了举例论证、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5、《出师表》这篇文章写得很美,美在何处?
②结构美:
经典的总-分-总“橄榄式”文章结构,值得我们学习!
品读感悟美
③情感美:
饱含感情的议论文,你见过吗?这才是《出师表》真正的不朽之处!
字字含情的议论文,千年才出一篇!
品读感悟美
④语言美:
成语:全文只624字,成为后世的成语有十多个,基本上是一句一个成语。
危急存亡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 作奸犯科 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 亲贤远佞 计日而待 苟全性命 不毛之地 庶竭驽钝 斟酌损益 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 感激涕零 不知所云 三顾茅庐 攘除奸凶
品读感悟美
名句广为流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亲贤臣,远小人”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品读感悟美
小结:《出师表》以“形势”使对方震动,以“情感”使对方感动,以“措施”教导对方,以“事业”激励对方,肝胆相照,情深意厚,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封建统治者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之恩,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今天,人们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则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意。作为新世纪的热血青年,我们应该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做时代的骄子,做人民的公仆。
阅读《出师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光先帝遗德 仿佛若有光
B.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
C.悉以咨之 已而之细柳军
D.每与臣论此事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中考链接
B
2.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有所广益/精益求精 计日而待/不计其数
B.不求闻达/知书达理 由是感激/实事求是
C.夙夜忧叹/优心如焚 庶竭驽钝/尽心竭力
D.察纳雅言/温文尔雅 临表涕零/涕泪交流
中考链接
C
4.本文言词恳切,感人至深。请简要回答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答:表达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和效忠汉室的真挚感情。
3.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一处)。
(1)咨 臣 以 当 世 之 事??? ???? ?????? ?????? ??????
(2)险 躁 则 不 能 治 性
中考链接
/
/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追求在诸侯中闻名显达。
②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额也
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中考链接
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诸葛亮颇具政治远见,向后主刘禅指出了当前天下三分的形势,并分析了蜀国面临的不利处境和有利条件。
B.选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分别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最核心的是亲贤远佞。
C.选文中诸葛亮指出如果他远离国都,“忠谏之路”会被堵塞,内外也会“异法”,结果必然导致国内政局的混乱。
D.选文中诸葛亮提到了很多忠臣良将,认为他们都具有优良的品格,是先帝所器重的人希望后主刘禅能够信任他们。
中考链接
C
7.翻译下面句子,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品行高低不同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理解:请葛亮之所以推荐向宠是因为向宠人品好,军事才干突出,深得刘备赞誉。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情,都会为桓帝、灵帝二位君主深深叹息,并对他们感到痛心和遗憾。
理解:刘备痛心和遗憾的原因是桓、灵二帝亲近小人,疏远贤臣,造成了东汉的衰败灭亡。
【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关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理解:诸葛亮于“倾覆”时接受任务,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和临终托付大事的恩情。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师表》是诸蔼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中考链接
C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出师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反复诵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写作脉络。
二、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三、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四、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教学重点】
1. 掌握本文的古今异义字、多义字、通假字、活用字等。
2.了解诸葛亮的建议及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寓情于议”“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新课导入
课前点击图片播放《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片头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永远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的一个英雄,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一生辛劳,万古流芳。他是中华人民心中智慧的化身,诸葛亮不仅智慧超群,他的文采韬略也令人倾倒。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出师表》,深入了解他的忠肝义胆。
二、析读,品析人物
1、可用“读????????,我读出了诸葛亮??????????的情怀(或期望)”这种句式说话。
例:①读“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我读出了亮暗示刘禅发愤图强的良苦用心。
②读“受命以来……深入不毛”,我读出了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③读“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我读出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
2、前不久有一位历史学教授曾写信给教育部教材司,建议将诸葛亮的《出事表》撤出语文课本,认为诸葛亮发动北伐战争的原因是要报恩于刘禅,表现出的是愚忠。请你结合本文和你了解的历史资料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诸葛亮——?????
贤相的典范?????
忠臣的楷模?
民族智慧的化身?????
修身立志的榜样
三、悟读,学习写法
1.文章主要向后主进谏,开篇为什么从蜀国形势谈起?既然“益州疲弊”,又为何要出师伐魏?
明确:文章开篇以蜀国形势谈起,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在这种情况下,“侍卫之臣,忠志之士”,他们不忘先帝遗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是有希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了三项治国主张。
“益州疲弊”是指蜀国在“三分”中处于不利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用了五年时间做准备,主要措施有:①跟吴国通好;②加强内政建设;③平定南方的叛乱。可见,出师伐魏的时机已经成熟。
2.文章由劝谏转入自叙生平,初看似与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样写,好处何在?
明确:这样写,首先是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诚,二十一年如一日辛苦奔走,是感先帝的殊遇,先帝既已“崩殂”,亦当“报之于陛下”。这样的表白合情合理,容易打动刘禅,取得信任,以防远离之际,小人妄进谗言,离间君臣而坏大事。其次,追述先帝“不以臣卑鄙”,而“三顾”之举,也是启发刘禅能像其父一样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由谏君突然转入述己,使文章另辟蹊径,起伏有致。
自叙生平:
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诚——?打动后主,取得信任?
追述先帝“三顾茅庐”“临终托孤”之举??——??启发后主,任人唯贤
3.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又为何在文中多次提及先帝遗诏?
明确:意在提醒后主认清形势,希望他广开言路,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大业。
多次提及先帝的意图:
感激先帝知遇之恩,感慨创业之艰难。?????????
警惕后主毋忘遗训,勉励尽国君之责。
4、探究本文突出的写作特色
(一)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
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二)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本文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录,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工整的排比句式。陆游云:“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四、品读,感悟美
1、诸葛亮是在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
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报答先主知遇之恩 辅佐后主完成遗志
2、本文是为北上伐魏而给刘禅上的奏章,理应首先提出兴兵北伐的请求,再陈述理由及北伐的战略计划。但本文只在七、八两段各有一句涉及北伐,其余内容都与北伐无直接的关系,只是对后主提出劝告和建议,这是不是文不对题??
请命出征北伐??劝谏亲贤远佞
3、文中流露出诸葛亮的哪些情感?
父辈之情:
(1)叹先帝创业艰难,盼后主发愤图强。?????
(2)念先帝遗德遗训,劝后主亲贤远佞。
(3)述自己身世经历,表忠心报国之情。?????
臣子之情:
(1)提治国建议,荐优秀人才。????
?(2)表北伐决心,明君臣之职。
4、思考:贯穿全文的感情是什么??
报先帝,忠陛下。
5、《出师表》这篇文章很美,美在何处?
①论证美:
诸葛亮运用了举例论证、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②结构美:
经典的总-分-总“橄榄式”文章结构,值得我们学习!
③情感美:
饱含感情的议论文,你见过吗?这才是《出师表》真正的不朽之处!字字含情的议论文,千年才出一篇!
④语言美:
全文只624字,成为后世的成语有十多个,基本上是一句一个成语。
危急存亡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 作奸犯科 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 亲贤远佞 计日而待 苟全性命 不毛之地 庶竭驽钝 斟酌损益 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 感激涕零 不知所云 三顾茅庐 攘除奸凶
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亲贤臣,远小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等广为流传。
小结:《出师表》以“形势”使对方震动,以“情感”使对方感动,以“措施”教导对方,以“事业”激励对方,肝胆相照,情深意厚,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封建统治者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之恩,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今天,人们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则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意。作为新世纪的热血青年,我们应该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做时代的骄子,做人民的公仆。
五、中考链接
阅读《出师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B)
A.以光先帝遗德 仿佛若有光
B.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
C.悉以咨之 已而之细柳军
D.每与臣论此事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C )
A.有所广益/精益求精 计日而待/不计其数
B.不求闻达/知书达理 由是感激/实事求是
C.夙夜忧叹/优心如焚 庶竭驽钝/尽心竭力
D.察纳雅言/温文尔雅 临表涕零/涕泪交流
3.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一处)。
? (1)咨臣/以当世之事??? ???? ?????? ?????? ??????
(2)险躁/则不能治性
4.本文言词恳切,感人至深。请简要回答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答:表达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和效忠汉室的真挚感情。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追求在诸侯中闻名显达。
②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额也
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选文中诸葛亮颇具政治远见,向后主刘禅指出了当前天下三分的形势,并分析了蜀国面临的不利处境和有利条件。
B.选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分别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最核心的是亲贤远佞。
C.选文中诸葛亮指出如果他远离国都,“忠谏之路”会被堵塞,内外也会“异法”,结果必然导致国内政局的混乱。
D.选文中诸葛亮提到了很多忠臣良将,认为他们都具有优良的品格,是先帝所器重的人希望后主刘禅能够信任他们。
7.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乙 )
【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品行高低不同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理解:请葛亮之所以推荐向宠是因为向宠人品好,军事才干突出,深得刘备赞誉。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情,都会为桓帝、灵帝二位君主深深叹息,并对他们感到痛心和遗憾。
理解:刘备痛心和遗憾的原因是桓、灵二帝亲近小人,疏远贤臣,造成了东汉的衰败灭亡。
【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关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理解:诸葛亮于“倾覆”时接受任务,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和临终托付大事的恩情。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出师表》是诸蔼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