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案设计
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 张令然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抓住意象解读诗歌的方法。
2、理清思路,把握诗的感情基调和诗人情感变化。
过程和方法:
1、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 ;
2、借助“酒”意象的解读,走进狂饮的李白的内心深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深入文本,引导学生体悟李白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2、体会有理想、有追求的中国文人身上横亘万古的愁绪。
【学习重点】1、理清思路,把握诗的感情基调和诗人情感变化。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大家能想起哪些古代和酒相关的诗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酒助诗兴,诗与酒相从相随。自古诗人爱喝酒,千百年来,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将进酒》,一睹诗人豪迈情怀。
二、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大诗人,人称“诗仙”,是浪漫主义诗歌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赠汪伦》、《行路难》等等与杜甫合称“李杜” 。
三、解题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古代的歌辞,有以饮酒放歌为言的,有以濡首荒志为戒的。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四、背景介绍
这首《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五、诵读课文
第一遍:读准字音。
将进酒( ) 烹羊宰牛且为乐( ) 岑夫子( ) 钟鼓馔玉(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第二遍:教师范读,学生美读,细细品味,读懂意思。
最后,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六、课文赏析,
1、引入:一个人心情不同,场合不同,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样。那么在《将进酒》中李白是怎么喝酒的呢?怎么劝酒的?找出相关诗句。
生:“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但愿长醉不复醒”喝得沉醉,“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畅快,“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倾其所有。
师:可谓“豪饮、狂饮”。
2、那么,李白为什么要如此喝酒,如此劝酒呢?甚至要长醉不醒呢?
北师大康震教授在“百家讲坛”《品李白》中说,李白是古代诗人中性格最多样化的一位,尤其是酒后的李白内心更显得丰富。
试着走到狂饮的李白的内心深处,感受他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要求:以“李白的狂饮是……”为句式表达观点,同时要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生分组讨论。
总结:同学们对李白的解读非常深刻。清代诗人龚自珍曾经这么评价李白:李白兼具了庄子逸世高蹈、天马行空的自由之魂与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倔强个性,这两种“古来不可兼”的文化性格在李白身上“聚”在了一起。这就使得李白一方面在秀丽的山水与醉人的酒乡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另一方面又饱受着清醒看到现实的黑暗而无力改变、无法实现理想抱负的痛苦折磨。这狂饮其实就是李白将胸中对黑暗现实冲天的激愤化作了豪放的行乐之举,豪饮、狂饮到极点,也就是悲愤到极点。
七、问题探究
1、这首诗的基调是什么?你从哪几个词看出?
2、诗人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找出相关语句回答本诗的主旨句是什么?
3、本诗的主要意象有哪些?中心意象是什么?
4、诗人为何而悲?这里“水”这一意象有什么寓意?
5、诗人为何而欢?这里“月”这一意象有什么寓意?
6、诗人是如何表达愤激之情的?本诗的主旨句是什么?
小组讨论,课堂展示,教师点拨。
八、背诵课文、 默写本课名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2)?????????????????? ?,千金散尽还复来。
(3)?????????????????? ?,但愿长醉不复醒。
(4)古来圣贤皆寂寞,????????????????? ?。陈王昔时宴平乐,????????????????? 。
【拓展延伸】
一、李白诗歌名句积累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4、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7、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8、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