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
2、 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
3、 了解地球基本形状
4、 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
重点:1、观察地球仪,
2、经线、纬线的意义及其特点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4、东西半球划分
难点:1、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2、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判定
教学准备:
教学地球仪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导入:(9.11事件)上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表面积有5.1亿平方千米,地球每天都有许多事情发生,好像2001年9月11日发生了什么事?(美国华盛顿五角大楼、纽约世界贸易大楼被轰炸)那么,同学们,有谁可以告诉我这两座城市的具体位置呢?(模糊不清)我们上堂课学习了一种手段,依靠它,就可以准确的辨别他们的位置,那样是什么呢?(展示手中地球仪)学生集体回答地球仪继续问还有什么方法?(地图)讲述:地球仪和地图的确可以比较准确地读出位置。可是如何准确读出位置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所要讲的内容。首先,同学们看看,地球仪上都画了什么?(喜马拉雅山、中国、海洋;还有一些相交的线)可能会回答经纬线那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是经纬线?板书:一、认识纬线和经线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1)纬线的定义和特点(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2)经线的定义和特点(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3)认识地轴、南极、北极、赤道(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提问:地球真的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够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学生回答)让学生看教材图1.10(经线图)和1.11(纬线图)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教师指图,学生读自己的地球仪,反复认识)展示板图 五带分布图(p12 图1.20)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请同学们在图上画出0度、30度、60度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中、高纬三个区域)展示课件教材图1.12和教材图1.13;学生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东西半球怎样划分的(东:20°W ~ 160°E)(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经线:相等 纬线:越高纬越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教师与经线对比,让学生观察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让学生完成教材P8“活动”的第二条问题。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总结:找不到该点,40°纬线南北半球各有一条,116°经线各有两条)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总结为了总结巩固上面讨论的知识,教师展示下列表格,让学生填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询问、讨论,教师及时辅导最后展示答案填图:纬线(圈)经线(圈)形状特征圆圈半圆指示的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长度的分布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相等标度的范围赤道为0°,南北极为90°本初子午线为0°度数的变化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经纬度的表示法北纬用N,南纬用S东经用E、西经用W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赤道划分南北两半球20°W和160°E划分东西半球数量特征0°~ 90°0°~ 180°板书:二、利用经纬网定位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经纬网,或举例说明一下)读图:教材图1.14(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让学生读出ABC点的经纬度数)导入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像戏院里找座位一样)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地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地救援?(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回答)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学生小组互相寻找)练习 课本P8 两个地点强化训练经纬度数判断东西半球判断南北半球30°E、20°N东半球北半球120°W、30°S西半球北半球10°W、87°N东半球北半球160°E、45°S东西半球交界南半球总结本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教材p8 活动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