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上地理 1.3地图的阅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七上地理 1.3地图的阅读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1-25 09:1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图的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工具;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能在地图上量出两地间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出实际的距离。
过程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地图分析,使学习过程变成应用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从而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地图比例尺的使用方法,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地图比例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模式】目标导学式自主互助学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见过或者使用过地图吗?下面我们一起看一幅地图(课件)
[教师提问]你能从图上看到什么?(分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能从地图上找到这么多地理事物,可你们获取的方式、方法不一定相同,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看地图
[教师讲解]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地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在反映地面景物时,要对他们进行选择或者综合。运用各种符号,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表示在平面上。因此,一般来说,地图的基本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比例尺。
一、比例尺
我们小学时学过比例,现在知道教室长10.8米 宽8.4米,下面我们绘一幅教室的平面图,你打算怎么绘?
[教师讲解]图的大小不一,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选择的比例尺不同。现在,假如我们用图上1厘米代表教室0.6米长,请你计算一下所绘图的长和宽,该图比实际缩小了多少倍?
[学生计算]图长18厘米宽14厘米,60倍。
[教师小结]这仅是绘的教室地图,都要缩小60倍,那么如果绘制一幅费县、山东、中国乃至世界地图是不是更要缩小呢?
定义: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比例尺=
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文字式(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注明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数字式:即写成1:M或者分数形式
[教师讲解]地图的比例尺是个分式,比例尺的分子都是1,那如何来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呢?
学生小结]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越大,所以比较前应先统一换算成数字式。
提示学生注意单位换算:千米换算成厘米,要在数字后面加五个零。反之,要去掉五个零
完成下面的表格:
[承转提问]你能比较表中三个比例尺的大小吗?
[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回答:C最大
[学生小结]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越大,所以比较前应先统一换算成数字式。
[学生活动]让学生活动”
学生比较并讨论完成:中国地图和北京地图
第(1)问:中国图范围大,北京图内容详细,北京图比例尺大
A甲图范围大 B甲图内容略 C乙图范围大 D乙图内容详

学生总结]指导学生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那些知识?
(通过学生总结,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总结、概括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可取效果:从身边的生活实例入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认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分组竞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足之处:个别问题的承转欠自然;内容欠趣味性
解决措施:熟读教材,精心备课,找准问题的承转点;注意积累,搜集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