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会不会使用火
B. 会不会直立行走
C. 会不会煮熟食物
D. 会不会制造工具
2.下图的文物出土的地方是( )
A. 山顶洞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元谋人遗址
D. 河姆渡人遗址
3.博物馆讲解员描绘某处遗址“古代这里气候炎热潮湿,处处湖泊沼泽,陆地林木丛生。土壤土质虽不好,但这儿的人们却栽培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她介绍的这个遗址可能是( )
A. 河姆渡文化
B. 大汶口文化
C. 周口店文化
D. 半坡文化
4.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都已经进入农耕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原始居民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
A. 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B. 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C. 饲养家畜、制作陶器
D. 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5.“大禹治水”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故事,下列关于“大禹”及“大禹治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大禹治水是神话传说
B. 大禹最早创立禅让制
C. 大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D. 大禹治水的故事传递了人们对大禹尊敬爱戴之情
6.河姆渡和半坡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农业生产的出现
B. 火的使用
C. 建造房屋
D. 使用陶器
7.下列有关古代原始居民北京人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磨制石器
B. 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C. 将石珠钻孔做成饰品
D. 用骨针缝衣服
8.中国的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稻的国家
B. 我国原始农业兴起于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
C. 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D.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9.某位同学写“北京人的一天”时,他用到的关键词语有“群居一起、粗糙石器、共同劳动、共同抵御禽兽、共同分享劳动果实”,那么,这位同学所描述的“北京人”生活阶段是( )
A. 远古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 魏晋时期
10.孙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评价他:“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他是( )
A. 蚩尤
B. 大禹
C. 炎帝
D. 黄帝
11.“秦淮八绝”为八套秦淮风味名点小吃,其中桂花夹心小元宵的主要食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七千年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主食( )
A. 水稻
B. 小麦
C. 粟
D. 玉米
12.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原始人类遗址是( )
A. 北京人遗址
B. 河姆渡人遗址
C. 半坡人遗址
D. 大汶口人遗址
13.黄河、长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居民的代表是( )
A. 北京人
B. 河姆渡居民
C. 半坡居民
D. 大汶口居民
14.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结束的标志是( )
A. 使用工具
B. 制造工具
C. 直立行走
D. 使用天然火
15.许多史书都叙述:“尧舜传贤,禹独传子。”“尧舜皆传贤,及禹而德衰,不传贤而传子。”从史书记载来看,禹破坏了下列哪一制度( )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民主选举制
D. 人民代表选举制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书记载:尧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穿的是粗麻布衣服,吃的是粗米饭野菜汤,使用的是陶碗陶盆。但他对百姓十分关心,部落如有人挨饿受冻,他就觉得是自己的过错。舜也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在他耕过田和捕过鱼的地方,人们受他的影响,都养成了谦让的好风气。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 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 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______”。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完成:
(1)尧、舜、禹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三位杰出首领,你觉得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材料二中横线上应填入的内容是什么?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五蠹》
材料三:“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
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历史教科书
材料四:“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
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五蠹》
(1)请分别说出图1和图2的房屋名称。
图1是:
图2是:
(2)居住在图1和图2房屋中的居民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
(3)住在图2房屋中的居民叫什么居民?生活在哪一大河流域?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最早种植蔬菜的是什么居民?
(5)在材料二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材料三证明了什么?
(6)材料四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材料二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称赞的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
(2)材料一中的“建此伟业”指的是他传说中的哪些功绩?至少写三条。
(3)材料二中的“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与哪个战役有关?
(4)材料一和材料二表达了对这个人物什么样的情感?
19.阅读下图:
请回答:
(1)图中所示是黄帝时代的发明,你能说说有哪些吗?
(2)从考古发掘的成就看,哪些是可信的?
2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丹朱是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尧的长子。因为丹朱个性刚烈,欠和顺及政治智慧,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之位传给了舜。
──根据《史记.五帝本纪》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哪位历史人物?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2)材料一中“平定蚩尤乱”的战役是什么?这一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
(4)上述材料中的“轩辕”、“尧”和“舜”的共同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A
10.【答案】D
11.【答案】A
12.【答案】B
13.【答案】B
14.【答案】B
15.【答案】B
16.【答案】(1)大公无私。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具有奉献精神等;在学习中敢于创新,敢于战胜困难;做任何事都应有一种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2)禅让制。
【解析】(1)本题考查尧舜禹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由此可知,尧舜禹都具有的优秀品质是:大公无私,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奉献精神等。因此在学习中我们要学习他们敢于创新,敢于战胜困难;做任何事都应有一种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2)本题考查禅让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点睛:尧舜禹时期禅让制的实质是民主推选,推选贤德之人。禅让制作为尧舜禹时期的政治制度,到启继承父位,被世袭制所取代。
17.【答案】(1)图1:半地穴式(房屋); 图2:干栏式(房屋)
(2)粟,水稻
(3)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
(4)半坡居民
(5)群居生活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6)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
【解析】(1)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所以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的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所以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
(2)居住在图1和图2房屋中的居民分别是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因此他们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粟和水稻,解决本题要特别注意顺序。
(3)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住在图2房屋中的居民叫河姆渡原始居民,这种房子具有通风、防潮等功能,因为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
(4)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最早种植蔬菜的半坡原始居民,在他们所居住的地区发现了蔬菜的种子等。
(5)材料二所述了北京人当时生活的险恶的环境,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出,为了适应生存的需要,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通过材料三中的关键词“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我们可以判断出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
(6)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用火方面的相关知识,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上的一个重大变化是:人们已经会人工取火;据史书记载,从山顶洞人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18.【答案】(1)黄帝;人文初祖。
(2)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
(3)涿鹿之战。
(4)对人文初祖黄帝的尊敬、钦佩、赞美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等,我们可以判断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称赞的是黄帝,他被尊称为“人文初祖”,反映了后人对华夏始祖黄帝的尊敬。
(2)本题考查的是华夏之祖黄帝的贡献,属于识记内容,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黄帝的主要贡献有: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正因为黄帝在历史上有如此巨大的贡献,所以后人称其为人文初祖。
(3)本题考查的是涿鹿之战的相关知识,距今约四五千年,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所以材料二中的“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指的是涿鹿之战。
(4)本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和把握,我们可以看出,后人对华夏始祖黄帝的尊敬之情,因为黄帝在历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人们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19.【答案】(1)我国古代有许多传说故事盛赞了黄帝的发明创造。画面中的几幅小图就是人们根据对黄帝的传说记载绘制的想象图。左一是仓颉造字,左二是养蚕织布,左三是造船;右一是制造指南车,右二是观察天文星座,右三是建造宫室;中间上面是尝百草、创医术。
(2)纺织、养蚕、造船、造字。
【解析】(1)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时代的发明,左一是仓颉造字,左二是养蚕织布,左三是造船;右一是制造指南车,右二是观察天文星座,右三是建造宫室;中间上面是尝百草、创医术。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考古发掘的成就看,真实可信的如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养蚕织布、发明文字等。
20.【答案】(1)黄帝;人文初祖。
(2)涿鹿之战。历史影响: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3)禅让制。
(4)共同点:传说中的人物;生活在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及后人敬仰。(任意一点即可)
【解析】(1) “轩辕”是指黄帝,打败蚩尤之后,炎黄两部落联合,在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黄帝也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2)黄帝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此后炎黄两部落联合,在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所以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3)所谓禅让,指尧舜禹时期,以民主的方法推举贤能的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之位传给了舜,而不是传给自己的儿子。可见应该是禅让制。
(4) “黄帝”、“尧”和“舜”都是传说中的人物;都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都由于品德高尚而受到后人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