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1-23 09:2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在了解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相关知识内容减少了,难度要求降低了,先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从学生熟悉的植物体的结构入手组织教学,帮助学生建立从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到宏观这种双向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学情分析
通过身边熟悉的植物进行实践体验学习;通过实物剖析,理论联系,将知识迁移并拓展;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引导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使学生主动构建植物体结构层次的重要概念。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别植物体的几种器官和几种主要组织;
2、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解剖、观察植物体的某些器官,识别构成植物体的几种组织。
通过小组讨论、自学的形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独立探究的思想品质。
在引导学生研究植物体结构层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植物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点
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来源
五、教学难点
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六、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动态图(一只活泼的小白兔)复习提问:小白兔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呢? 教师手持(一株完整的西红柿植株)那这棵植株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上节课我们已揭开了动物体结构层次的神秘面纱,那么在自然界中另一类生物---植物,它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为我们创造了如此美丽生存环境的功臣——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学生回答: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互动授课 学习目标一: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 学生课前采集完整的西红柿植株,学生两人一组,观察新鲜的植物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以下问题: 你认为一株完整的西红柿植株是由哪些器官构成的?分别具有哪些功能? 这些器官可以分为几种?为什么? 教师强调: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六大器官组成的,只有绿色开花植物才具有六大器官(举例海带) 学习目标二: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分发番茄果实,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果实的结构 让学生撕下表皮,拉动其表皮感受柔韧还是脆弱?有什么功能?属于什么组织? 品尝:果皮和果肉的口感有何不同?其功能是?属于什么组织? 观察:果肉中黄白色的细丝,探究它的功能?属于什么组织? 联系实际生活,识图比较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根和茎为什么能生长?什么叫分生组织?它有什么特点? 将树干的树皮剥去,植物为什么会死亡? 回忆吃甘蔗的经历:剥去甘蔗茎坚韧的皮( )咀嚼甘蔗时会有很多甜汁( )吐掉咀嚼之后剩下的渣( )。 学习目标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下列问题: 植物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请你尝试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教师多媒体展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比较兔子和西红柿植株结构层次,提问: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观察、讨论、归纳、交流,派代表发言,得出结论。 学生边体验边思考,学生代表发言,其他成员补充,通过这些活动突出组织、器官这两个层次,突破重难点。 组织学生从微观到宏观顺序总结,再讨论交流,构建知识网络 通过观察、自主学习,认识植物体的六大器官。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 通过解剖番茄,观察、认识植物体的器官构成。 学生主动构建植物体结构层次的重要概念 梳理知识,总结构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课堂延伸 植物体是一个整体吗? 学生讨论,教师补充 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能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部分认识植物体,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提高

板书设计:(让学生粘贴不完整的地方,完成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