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西关小学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学科:科学 年级: 四年级 授课时间: 执教人:
课 题
10、保护土壤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知道人类破坏土壤的危害;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二)过程与方法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土壤和人类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意识到土壤的重要性,意识到自己可以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查阅资料和实验证明的基础上了解土壤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和人类不良行为对土壤的破坏,激发学生保护土壤的行为。
难点:1、学生能够查阅书刊和其他信息源。
??????2、能对某些行为形成正确的是非判断。
教学准备
1、布置并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教师准备课件资料。
2、洗涤剂、土壤、试管、酸碱度试纸。
3、农药、小喷壶、几种土壤、动物。
4、泥土、草皮、水壶。
5、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教学课件
记录表格 课件
修改
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1.谈话: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土壤的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土壤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 那么谁来说说,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
2.学生自由畅想。
3.教师小结并导入新课: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土壤也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栖息之地。她是我们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正是因为有了土壤,才有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那土壤对整个地球有着巨大的作用,但是你知道土壤的现实状况是怎样的吗?对于这位母亲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保护土壤)
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一)关注土壤的现实状况,引发问题,引导思考
1、展示资料,引起关注:播放有关土壤被污染、被不合理利用、被沙漠化等现实状况的视频等相关图文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土壤危机,激发他们保护土壤、爱惜土壤的热情。
2、认识人类对土壤的破坏
(1)小组讨论:你认为土壤资源的危机是怎么造成的?最终原因是什么?
(2)汇报交流。
(3)播放有关人类对土壤破坏活动的课件。(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人类破坏的程度和危害。)
(二)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么多破坏土壤的行为,人类就这样无止境的破坏,地球上的土壤将会越来越少,后果不堪设想。我国的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情况非常严重(出示或投影图片或播放课件),每年就有上亿吨的土壤流失,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猜想假设。(学生看后试着猜测原因,并说明猜测根据。)
3.制定方案。
(1)小组内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
(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
(2)汇报交流实验方案,各小组互相补充。(水土流失与植被关系对比实验要保证其他相同的外部条件。相同条件:两块木板大小、长短相同,倾斜的角度相同,铺的土同样厚,喷的水同样多不同条件: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
4.实施探究: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填好实验记录表。
实验记录表
?
?
没有植物木板
长有青草木板
土
水
土
水
水土流失的情况
?
?
?
?
?
5.展示交流
6.总结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师:水、土、植物是互相依存的。植物可以保护土不被水冲走,同时也使水不致流失;没有植物的保护,土容易被水冲走,同时也容易使水流失;没有了土和水,植物也不能生存。水土流失一般是从植被被破坏开始的。??????????????
三、拓展延伸,应用创新。
1.师生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1)提出问题。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植物会灭亡,动物会灭亡,人类会灭亡;地球会像别的星球一样没有生命,一片空白;地球会成为一个冰球;地球会成为一片沙漠……
2.师生讨论 怎样保护土壤?
讨论并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小结:保护土壤人人有责,从保护植被做起,从自己做起。
3.课堂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在小组内从“准备的材料怎样?与同学讨论合作的怎样?”等方面进行评价。课下请同学们收集有关保护土壤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份《保护土壤手抄报》。
四、谈收获
五、测试
1、水土流失的对比实验方案
不同条件:
实验物品: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2、说说你了解的我国土壤现状有哪些?
板书设 计
10、保护土壤
水土流失的对比实验方案
不同条件:
实验物品: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作业设 计
利用学到的知识,试制一些绿肥,撒在学校的植物园里?
教学反 思
课堂气氛民主,讨论热烈,学生真正成了主人,他们不仅经历了调查探究的过程,并在交流中获得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驾驭课堂,有效地推动学生的讨论交流,成功地充当了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的角色,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