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
2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各种途径,知道收集地理信息的重要性。
3对获得的地理信息,通过对比、进行分析、综合、探究其特征与成因,思考其相互关系。
4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尝试组织筹划一次地理野外旅行,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重点:
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
教学难点:
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尝试组织筹划一次地理野外旅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情分析:
在第一节课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学习地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远比死记硬背要好的多。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践练习
教学媒体:
地理挂图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引入新课:不管到哪里旅游,哪怕是李村公园,一般会见到一些路线图、导游图之类的,通过这些图,我们可以找到我们想去的地方,我们可以知道怎样才能到达,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不管是纸质的,还是挂在墙上的,都是地图 讲授新课:我们学习地理就离不开地图。介绍“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设疑:怎样画一幅地图?都需要些什么? 过渡:除了会看地图以外,要学好地理还需要有其他的方法,比如: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等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想要获取地理信息有很多途径 过渡:书刊、杂志、报纸、电视、图书馆、互联网以及日常生活等都可以成为信息来源,而你所看到的,听到的地理知识不可能一次完全记住,也不能说过耳就忘,还必须学会思考,如何将这些信息综合,怎样让这些信息真正成为自己的,真正得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或是解释自然界、社会中的一些现象,或者是发现一些新的问题,现象。 要考虑各种自然、社会要素,各种现象的分布,联系、对比,要找到其中的规律,一些相辅相成的因果关系等各个方面。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收集,勤动脑,细思考,大胆问,多假设,还可以借机鼓励有潜力,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 提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尝试,作出假设,理论联系实际,思考如果有一次野外旅行会发生什么事情,有什么需要准备等问题 布置作业:试着绘出学校的平面图,说明要求 承上启下进行过渡 从身边事入手引入新课 强调地图的意义,引起学生的重视具体的内容详细的知识留到下节课 启发提问 总结介绍《人与自然》《地球的故事》《探索频道》《发现与探索》等电视节目 布置收看天气预报的长期作业,使学生养成收集记录地理信息的习惯 尽可能的放开,调动学生能动性 让学生自己举例不同的地图种类、类型 调动学生主动思维,自主自觉的思考问题 让学生积极发言,注意鼓励学生 了解一些常用、常见的地理信息渠道,电视节目,网站等 强调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不要让学生形成单一的思维定势 学生充分发言
课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是学生了解到地理学习的趣味性,以及了解地理知识的渠道。怎样展开地理学习的实践动手。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