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23 12:5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图片所体现的制度或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关于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元代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B.宋元时期陆上丝绸之路中断
C.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 D.交通状况阻碍当时中外交流
3.下列不属于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A.使用小篆作为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铸造五铢钱
C.车同轨,开凿灵渠 D.统一度量衡
4.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随从西出长安,踏上前往西域的征程。其目的与下列哪一事件类似
A.实施“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B.蒙恬北击匈奴,修建长城
C.秦灭六国,完成统一 D.楚汉相争,得民心者得天下
5.秦朝时期,王家四兄弟的下列情况说法有错的是
A.老大当丞相 B.老二被征去修长城
C.老三用小篆字体给大哥写信 D.老四用大哥带回的刀形币购物
6.公元前138年,汉武帝第一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该年所属的世纪是
A.公元前1世纪 B.公元前2世纪 C.公元1世纪 D.公元2世纪
7.七年级(1)班的同学准备开展“秦汉文化展”,下列可以展出的图片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是对史实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情节与秦朝的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A.秦始皇让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后来又让他负责修筑万里长城
B.商人张三前往咸阳城做生意,随身携带了很多圆形方孔半两钱
C.王五去世后,他儿子世袭了他的职位当上郡守,负责地方政务
D.小吏李四用小篆誊抄了一张政府告示,呈交给县令大人过目
9.与“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大泽乡起义 B.巨鹿之战 C.楚汉战争 D.长平之战
10.面对国际国内风云变幻的金融形势,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继续深化金融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早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变法改草,那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 )
A.秦孝公的支持 B.商鞅的才能和决心C.人民的大力拥护 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11.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都护府设在
A.疏勒 B.于阗 C.乌垒城 D.敦煌
12.“他俩本来不认识,后来同时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到大泽乡的时候,正赶上连天大雨,水淹了道,没法通行。他们只好扎了营,停留了下来……”这段话正在讲述的是哪两个人物的故事
A.陈胜、项羽 B.陈胜、吴广 C.吴广、刘邦 D.刘邦、项羽
13.某班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材料有“百家争鸣”、“商鞅变法”、“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由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社会大变革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4.今年6月6日,北京奥运圣火传到了咱们桂林,为秀美的桂林山水更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北京奥运圣火在境外的传递则是以古丝绸之路为主线的。你知道西汉“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长安 B.敦煌 C.大月氏 D.葱岭
15.千古帝乡,智慧襄阳。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光武中兴 D.康乾盛世
16.在激烈的七雄竞争中,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主要归功于
A.加强刑罚 B.推行郡县制 C.商鞅变法 D.修筑长城
17.商鞅变法时因弃农经商或因懒情而贫因的人要罚做奴隶。这反映了变法中的哪一内容
A.奖励军功 B.重农抑商 C.迁都威阳 D.改革土地制度
18.按照古代某朝的行政区划,今天北京部分地区属于广阳郡蓟县,该朝代最早应为(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19.西汉与东汉之间有一个新朝。建立“新朝”的历史人物应该是(  )
A.刘秀 B.王莽 C.张角 D.陈胜
20.西汉王朝出现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局面,这时的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二、简答题
21.儒家思想学派是由谁在什么时候创立的?它在其发展过程中遭到的第一个沉重打击是什么?后来又是怎样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的?
22.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汉代至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化繁荣兴盛,在科技、史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均取得了杰出成就,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辉。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并感受它们。
(1)科技领域。蔡伦为什么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在世界上最早把园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谁?北朝农学家贾思勰写成的哪部著作是世界农学名著?
(2)史学领域。哪部史学著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学著作的作者是谁?它的体例是什么?
(3)艺术领域。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哪部书法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这时期能够体现中外文化交汇特点的雕塑作品有哪些?
(4)探究了上述问题,你有何感受?
23.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中国古代历朝统治者都重视对国家的治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秦皇汉武缔造了秦汉帝国的辉煌,实现了秦汉大一统局面。请分别举出他们为加强中央集权而创新的地方治理措施。
(2)唐太宗和唐玄宗都是唐朝开明君主,对推动唐王朝的发展繁荣作出重大贡献,说出他们在治理国家上的共同之处。
(3)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在中央设置了什么机构?
24.简答题.
(1)写出与曹操相关的两次战役是什么?各有何作用?
(2)请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3)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那些方面的措施?
参考答案
1.A2.A3.B4.B5.D6.B7.D8.C9.A10.D11.C12.B13.C14.A15.C16.C17.B18.D19.B20.D
21.①儒家学派是在春秋时期由孔子创立的。②它所遭受的第一个打击是,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③西汉时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他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22.(1)改进造纸术;祖冲之;《齐民要术》。
(2)《史记》;司马迁;纪传体通史。
(3)《兰亭集序》;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4)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成就辉煌:是坚定我们文化自信的历史依据,等等。(围绕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3.(1)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要求诸王把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侯国,后削夺王侯资格,解决王国问题。
(2)都重视人才,注重发展经济,主张宽刑薄赋。
(3)行省制度;宣政院。
24.(1)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3)政治:削弱诸侯国势力,使封国越分越小
经济: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军事:大规模武力反击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