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 七七事变后,骄横的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正面战场的形势如何?中国军队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部编版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本控制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
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何为正面战场? 一、台儿庄战役 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同时,一部日军从山东半岛登陆,沿胶济线西进,企图与津浦路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再合攻徐州。 1、背景:
日本企图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路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矶谷师团板垣师团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 相关史事 李宗仁命令集团军司令孙连仲,必须
坚持到次日拂晓,如违抗军令,军法处置。
孙连仲回答:“绝对服从命令,整个集团军打完
为止!”孙连仲对死守台儿庄最后阵地的池峰城师长
命令道:“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
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退过运河者,杀无赦!” 2、指挥者: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 (1)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倚仗优势火力,猛攻三昼夜,冲入台儿庄内。经过激烈巷战,日军占领台儿庄大部分地区,中国军队顽强据守南关一角。 3、经过: (2)在台儿庄内激战的时候,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发起全面反攻。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 山东台儿庄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歼灭日军一万余人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 台儿庄战役二、保卫大武汉(1)时间:1938年6—10月(2)战争双方:中国日本兵力将领100万40多万1、武汉会战 相关史事 1938年6月,为防止日军沿平汉
线南下,进攻武汉,蒋介石命令驻守河南的国民党
军队秘密在郑州花园口炸决黄河大堤,以水代兵。
正值汛期的黄河水咆哮着冲出河堤,形成数千
米至100多千米不等的水面,一路横冲直撞,沿淮
河、经洪泽湖下泻,由长江入海。花园口决堤虽然
迫使日军放弃了沿平汉铁路进攻武汉的计划,但给
河南、皖北、苏北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花园口决堤,直接淹死、
饿死群众即达89.3万多人,先后逃离家园者391万多人,淹没耕地2994.3万多亩,受灾面积达3省44县5.4万多平方千米,农工各业经济损失,以战前币值折算,超过10.9亿元。花园口决堤 ①1938年6月,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
为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
100多万人参战。
中国军队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 (3)战况:②万家岭战役:这次战役,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 000余人。 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山路崎岖、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给以重创。日军死伤惨重,基层军官损失殆尽,无法组织有效抵抗,被迫空投两百多名军官加强力量。 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日军从不同方向攻击前进,武汉陷入三面包围之中。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 (4)结果:(1)武汉保卫战后期,日军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机,占领广州。 2、日军扩大侵略: 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5)武汉会战的影响: (2)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 抗战期间,中国全省沦陷的省份总共有九个。分别是:台湾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热河省、察哈尔省、河北省、山东省和江苏省。 (3)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37年7月平津沦陷1937年11月上海沦陷1937年12月南京沦陷1938年10月 广州、武汉沦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三 、 第三次长沙会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1)背景:
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为保卫长沙,采取以湘北为防御重点,“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作战方针,调动30多个师和3个挺进纵队,共约24万多人参加此次战役。中国军队成功地遏制了日军的大举进攻。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至10月)中国日本兵力将领24万10万 1、长沙会战:
此次会战从1941年(中华民国三十年)9月7日至10月9日结束,历时一个月,中国军队共歼灭日军3万余人,击落飞机6架,击沉汽艇9艘,使日军妄图一举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计划遭到失败。
10月中旬,日军全部退回新墙河以北,中国军队收复全部失地,恢复战前态势。中国日本兵力将领10余万12万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7日至10月9日)中国日本兵力将领30余万10余万 1941年12月,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与日军在长沙城下鏖战肉搏,反复争夺阵地。打退增援长沙的三路日军和长沙外围的日军。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2)战况: 相关史事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一个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体现了不畏强暴、不甘被凌辱的自强团结精神,为民族利益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以及不屈不挠、英勇抗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问题思考 从以上材料中,你能感受到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现了哪些精神? 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2)影响: 2、豫湘桂战役: (1)背景:
(2)概况:
(3)结果:
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44年,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和贵州的一部分。 问题思考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哪些主要的会战?有何积极意义? 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
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牵制了日军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抗日战场的开辟;鼓舞了全国人民,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942年初,中国组编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在仁安羌对日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三十八师第一一三团前往救援。4月18日,团长刘放吾率部将日军击退。之后,师长孙立人抵达前线,部署继续攻击,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师,轰动英国。8月初,中英联军作战失利,远征军部分撤回国内,部分退往印度。第二00师师长戴安澜在缅北殉国。
退入印度的远征军经整编后,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与撤回国内的远征军接受了美国的装备和训练,战斗力得到加强。1943年10月开始,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先后攻克孟拱、密支那、八莫等战略要地,打通了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也强渡怒江,对日军发起反攻,攻占龙陵、畹町。I945年1月两军在芒友会师后,继续反攻日军,取得了入缅作战的胜利。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屡挫敌锋,沉重地打击了日军,有力地支援了同盟国军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知识拓展 1、你怎样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给予敌人重大杀伤。中国军人为国家民族付出了重大牺牲,在抗战中立下了不朽功勋。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官兵发扬了不怕牺牲、勇敢战斗的大无畏精神,振奋了民族精神,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但在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了豫湘桂战役的溃败。总体来说,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1、【2019?山东青岛中考22】《李宗仁回忆录》中写到:“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这个“辉煌战果”是( )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D中考真题演练 2、【2019?四川成都中考11】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对某次会战发表社论指出:“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某次会战”是指(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3、【2019?江苏南京中考9】“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受挫的情况下,中国军队取得对日作战的胜利,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材料评述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保卫大武汉 C.百团大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