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年、月、日等知识具有常识性,因此在授课时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年、月、日有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于年、月、日虽然已经有了一写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所以在授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重点补充一些古代有关计时的传统文化知识,这样可以有助于加深学生们对年、月、日的理解和认识;指导学生初步认识大月、小月、平年、闰年;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现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三维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吗?
生:回答相关知识
教学意图: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回顾和整理自己对年、月、日已有知识的认识,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步完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二)合作探究
师:观察附页1,把2013-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回答相关问题
教学意图:教师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互相分享,观察并发现年、月、日的有关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同学们,今天,智慧老人就告诉我们如何记住大月、小月、二月天数的特点,以及平年和闰年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牢记!
(三)引领突破
1、 教师补充古代计时工具资料
师: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仪器是利用太阳的射影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的。前者称为圭表,用来测量日中时间、定四季和辨方向;后者称为日晷,用来测量时间。二者统称为太阳钟。(确切记载使用圭表的时间为公元前659年)
日晷 日晷
师:圭表等太阳钟在阴天或夜间就失去效用。为此人们又发明了漏壶和沙漏、油灯钟和蜡烛钟等计时仪器。
2、师:请同学们学习记忆大月和小月的方法,并能够记住天数。教科书介绍了“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两种方式,希望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这些月份的特点。
3、师:请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平年和闰年,学习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同学们,你们都掌握了吗?
生:掌握了!
师:好的,下面我给你们介绍“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的算法。通过练习巩固相关知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对了,我们学习了年月日关系,还学习了认识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方法;此外,老师还重点补充一些古代有关计时的传统文化知识。好了,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再见!
板书设计 :
年 月 日
(一) 认识年月日
(二) 古代计时工具
(三) 认识平年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