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月球说课稿
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观察月球》是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月球”内容,本单元共四课,分别是《月球上有什么》、《观察月球》、《月相的成因》和《登上月球》,本课作为第二课,是在同学建立了对月球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对月球的进一步观察加探索。与保守教材相比,本课能够化笼统为直观,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被动的接授转变为探究学习,为学生提供全新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沛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迎合了现代教育理念。为今后学习提供感性和理性基础。
2、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连续观察月亮一个月,并记录月亮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通过观察汇报,知道在农历一个月中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是周期性的,有规律的。知道月球明亮和黑暗部分的不断变化叫做月相,月相的变化以大约一个月为周期,存在一定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汇报讨论、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观察月球的资料。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表述观察月球的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坚持完成长达一个月的对于月球的观察活动。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观察月球的结果。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愿意和其他同学通过合作完成对月球的长期观察。通过学生探究的亲历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胜利的喜悦,对天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观察后交流,重点描述一个月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通过交流要达到以下共识:在一个月中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是弧线自西向东移动,月球的形状是变化的。
教学难点:月球一个月内的运行规律。
4、教学准备
一个月的月相的图片、汇报分析数据资料用的表格、记录用笔和纸、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根据科学课标的要求,把它分为4个局部:
创设情景、激发同学对观察月球产生浓厚的兴趣
2、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以及对月球的观察,进行整理观察和记录
3、汇报观察成果,形成规律性认识。
4、设计游戏、巩固学习。
5、课外延伸。
每个环节层层推进,由扶到放。主要通过让同学运用观察到的现象,在探究过程中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积极考虑,建立月球一个月内的运行规律。将笼统的天文现象变为直观的科学探究,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为此我在教学方法上,多媒体教学、学生整理观察分析月球的变化相结合,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进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对天文现象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的主动参与者探究者。而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示给予充沛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身的教学行为对学生发生积极的影响。而在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整理、思辩,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将对月球在一个月的月相变化的理解由肤浅走向深入,由笼统走向直观,由感性走向理性。而这种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法的体现,是对天文知识学习的新尝试,也是本课教学的一大特色。
三、说教学过程
我设计教学过程如下六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趣入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呢?本课开始时,我就提问在一个月观察月球的过程中,有没有新的收获?月亮的“脸”是不是偷偷地在改变?同学马上被联想到月球上,生活中所看到过月球的种种现象立浮现在脑海中,极大的提高了同学对了解月球的强烈欲望。
2、自主合作,讨论交流
同学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只有充沛发挥同学的主观能动性,才干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在同学的兴趣被激发后,我适时提出,“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变化吗?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有变化吗?”引导他们对观察月球进行整理记录,并进行讨论交流。
3、汇报观察成果,形成规律性认识。
通过同学讨论,得出:
上半月,日落后月亮明亮的部分由缺逐日变圆,向西落的太阳;
下半月,日出前月亮明亮的部分由圆逐日变缺,向东升的太阳。
(还发现:月亮明亮的部分始终朝向太阳的方向。)
从农历初一到农历月底,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是逐日由西向东移动 的,一个月后又回到原来位置上等月球一个月内的运行规律。
4、设计游戏、巩固学习,认识月相(书上介绍的资料)
5、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是通过游戏,让学生判断,在什么时间,月相是什么形状的。进一步加深对月球变化的理解。
6、课外拓展。通过以上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知识,在思考和讨论中形成知识,在实验练习中巩固知识,理解月球一个月内的运行规律。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导。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