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2.说出光合作用的实质。
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1.光合作用的实质。
2.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难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分析实验数据。
三、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四、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第121页的“想一想,议一议”并思考: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了什么?忽略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了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他忽略了叶片表面气孔的存在。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分析材料,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设置疑问,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探究新知
一、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课件展示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提出问题:
1.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
明确:二氧化碳和水
3.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评价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
二、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
课件展示金鱼藻释放氧气的实验,提出问题:
光合作用产生了什么气体?
(提示氧气具有助燃作用)
明确:氧气
三、光合作用的实质
组织学生自学教材第124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光合作用的实质,并尝试用一个式子表示。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二氧化碳+水+氧气
四、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组织学生自学教材,分析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有哪些应用。学生分析总结,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五、技能训练:分析实验结果
1.光源与金鱼藻的距离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距离越远,气泡越少;距离越近,气泡越多。
结论:光源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2.如果这个实验在黑暗中进行,你能预测结果吗?
没有气泡产生。
六、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观看实验,思考并回答问题1。
阅读课本第122页,尝试回答问题2。
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
观看实验过程,回答问题。
自学教材,描述光合作用的实质。
用自己的方式记忆光合作用的实质和表达式。
阅读课本第124~125页,总结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看题目,分析表格、思考,并尝试说出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公式反复强调,增强学生的记忆。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六、效果检测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分析大量的实验,得出了光合作用的原料除了水还有二氧化碳,产物除了有机物还有氧气,从而推出了光合作用的实质及表达式,同时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得出了光合作用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八、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一、光合作用的实质
二氧化碳+水+氧气
二、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三、分析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