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是本教材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节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三个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围绕实验现象和教科书上的讨论题展开讨论,最后总结出呼吸作用的总反应式。并归纳出所有生物都必须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动力。
教材地位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节和《绿色植物通过光用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节密切相关,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被用来构建生物体,并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需要。本节课还渗透了许多化学、物理、地理学知识,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分组分享完成演示实验,归纳呼吸作用的过程。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树立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
能力目标:通过分组分享完成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好奇心较强,喜欢动手活动,学生容易引导,学习生物学兴趣浓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这一特点,分组分享完成演示实验;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归纳呼吸作用;现实生活实例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学科的渗透:
生物中的化学:缺O2会使燃烧的蜡烛熄灭;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生物中的物理:温度计、保温瓶、气压原理。
生物中的地理:纬度不同造成昼夜温差不同。
生物中的英语:respiration(呼吸作用)、photosynthesis(光合作用)、seed(种子)、organic compound(有机化合物)。
教学策略
在这节教学中,不能按照传统的简单讲述方式,来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应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和增加的演示实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演示活动,体验实验中蕴含的科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师生双边活动。
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或分析实验现象,不是简单的描述生理过程,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已归纳出呼吸总反应式。
实验改进,用透明塑料瓶代替玻璃瓶做实验,学生便于操作,实验现象明显,不必要通过注入清水排气,直接用手挤压即可排出二氧化碳,也非常便于携带。
教学方法和手段
(1)演示探究——分析并提出问题——引导归纳。
(2)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主界面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白本节课应该掌握哪几个知识要点,便于学生自习和归纳。
教学准备
应提前一天或二天准备演示装置,可让指定小组学生参与此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
分组分享完成呼吸演示实验。
小组合作完成呼吸作用过程的归纳。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种子萌发呼吸演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完成呼吸反应式。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习程(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能更新居室空气,于是在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你认为这种做法科学吗?
设疑,引出绿色植物除能进行光合作用外,同时还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新知识
学习
1、分组分享完成演示实验二、三;
2、分析探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深入理解呼吸作用;
3、小组合作完成呼吸作用归纳
一、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一
分析现象
为什么萌发的种子温度会升高?而煮熟的种子温度没有变化?
得出结论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其中的有机物发生了变化,释放出了能量。
提出问题:存放时间较长的萝卜,为什么会空心?激发学生对呼吸作用进行深入探究。
萌发种子中的有机物最终转变成了什么物质?在转变过程中还需要哪些物质的参与呢?
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读出甲、乙两温度计的度数,通过对比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过渡到对呼吸作用的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呼吸作用探究
学生完成吹气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演示实验。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学生完成演示实验二(用塑料瓶代替玻璃瓶)
分析实验装置原理,讨论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放出了——二氧化碳,同时还产生了——水。
3、提出问题:存放蔬菜的地窖里已经安上了电灯,农民在进入地窖时, 为什么手里还要拿着点燃的蜡烛???
分组完成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观察——分析——归纳,逐步引导学生得出呼吸作用的总反应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综合能力。
提出问题,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小组学生分析探讨,进一步理解呼吸作用,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
4、学生完成演示实验三(用塑料瓶代替玻璃瓶)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吸收了——氧气
5、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给植物松土??
6、归纳呼吸作用,写出反应式。
让学生总结三个演示实验,归纳呼吸作用的条件和产物,教师进一步总结,所有活细胞都能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respiration),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写出反应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氧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教师点评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举例说明: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除了为自已所用外,还通过食物链,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参与构建其他生物体,并通过呼吸作用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得出结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通过举例说明: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同样动物也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深化理解
技能训练
完成课本“推理”练习
分析甲乙两地栽培条件。
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夜间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白天甲乙两地温度相同,夜间两地温度差别较大。
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推理过程。
通过课本上的技能训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
知识巩固和反馈检测
反馈检测
完成基础检测题
通过检测,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课外探究
通过探究我们了解到萌发的种子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是否也要进行呼吸作用?你如何探究?写出探究报告。可否用日常生活中的塑料袋,吸管等自己制作实验装置。
鼓励学生自已制作实验装置,课后对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的呼吸作用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发明创造和勇于进行科学探究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