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0 燃烧的秘密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0 燃烧的秘密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23 23:1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燃烧的秘密》教案设计
陵园小学 王潜
学情分析:
《燃烧的秘密》是河北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学期《有趣的变化》单元的其中一课。本课的意图是,通过让学生探究常见的燃烧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了解到物体燃烧后生成了新的物质,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从而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化学变化奠定基础。为了让学生从小树立“生活处处有科学”、“学以致用”的观念,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活动时,对教学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教学思路是:先观察一个燃烧过的现象,再比较一些其它物体燃烧的变化,然后归纳出“物体燃烧会产生新的物质,不同材料燃烧产生的新物质也不同”这个科学知识,最后,根据这一个知识点,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1、认识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产生新物质。
2、通过实验发现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说出燃烧的过程中生成了哪些新物质。
2、能通过实验发现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3、认识防火标识,增强学生安全用火意识。
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与探究,使学生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辩证的、客观的看待实验现象的科学态度,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
教学难点:
蜡烛燃烧生成物质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归纳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片、布片、木片、干树叶、毛线、瓜子皮、蜡烛、火柴、酒精灯、镊子、铁盘、湿毛巾、干毛巾、澄清石灰水、烧杯;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两根木条)
师:同学们这两根普通的木条一样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生:不一样。一根没有燃烧,一根是已经燃烧过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燃烧过的木条表面发黑。
师:你很留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燃烧的现象很普遍,但是燃烧后怎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燃烧的秘密》。
(板书课题:燃烧的秘密)
二、探究物体燃烧的变化
师:为了观察物体燃烧时的变化,桌子上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都有哪些呢?
生:有纸片、布片、木条、干树叶、曲别针、瓷片、铜条。
生:还有酒精灯、火柴和镊子。
师:这些物体中哪些能够燃烧呢?
生:有纸片、布片、木条、干树叶
师:谁来猜猜这些物体在燃烧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有气味。
生:有火焰
生: 燃烧完了会有一些灰烬。
生:纸烧完了什么都没有了。
生:木片烧完了会变黑。
师:刚才大家根据已有的经验,对这些物体燃烧中的变化做出了猜测!下面我们就用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测。平时都是老师给大家提出实验要求,今天,你们自己能说一说做实验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生:注意安全,细心观察,做好记录。
(说到了我们实验的重点!)
生;小组要分工合作,安排好谁记录,谁操作。
(是个细心的孩子!)
生:要移走可燃物,注意防火。
(很聪明!移走可燃物,燃烧就不能产生。)
师:好,下面我给大家几条安全小提示。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
请大家注意:1、实验时要用镊子夹住燃烧物,小心烫手。2、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时,眼睛离酒精灯不要太近。3、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倾斜盖在火焰的上。4、火势太大时不要用嘴吹,要迅速将燃烧物放进铁盘中。5、其它地方如果着火,迅速将湿毛巾盖在火焰的上方。
并请大家把观察到的现象认真记录在观察表中。
下面我们就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
记录表:
实验现象
气 味
火焰的颜色
燃烧后的物质
是否发光发热
纸 片
布 片
木 片
干树叶
毛 线
瓜子皮
实验结论
师:有发现了吗?谁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告诉给大家?
生1:
生2:
生3:
生4:
师:大家各个都像科学家一样,观察的都很仔细。这些物体燃烧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请大家在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
师:大家刚才讨论的很热烈,谁能说一说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都会发光、发热。火焰的颜色都一样。
生:不同点是气味,灰烬,燃烧的速度不一样。
师: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生:同意
师:烧过以后,还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吗?
生:不能
师:燃烧后的物体和原来的物体比是不是一种新物质?
生:是。产生了新物质。
师:通过刚才实验,我们发现物体燃烧后会生成新的物质。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板书:物体燃烧生成新物质)
三、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出示蜡烛)
师:蜡烛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体,谁能猜猜它燃烧时会生成什么呢?
生:有烟。
生:发光发热。
生:生成了火焰。
生: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
生:蜡烛里的棉线燃烧后会慢慢变短。
师:大家的猜想正确吗?想不想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呢?
生:想
师:下面我们做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出示课件)(演示实验)
师:1、将一只干燥的玻璃杯罩在火苗上,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2、再将另一只装有石灰水的烧杯,将石灰水晃一晃倒出,重新罩在火焰的上方,请大家仔细观察杯内的变化。在做实验前还是给大家一些安全小提示。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
师:在做实验时:1、用火柴点燃蜡烛时,眼睛离蜡烛不要太近。
2、火焰不能集中加热烧杯的一个地方,要转动烧杯,使之均匀的受热。
3、最好用毛巾包住烧杯,以免被烫伤。
4、其它地方如果着火,迅速将湿毛巾盖在火焰的上方。
下面我们就开始实验,请大家在实验的过程中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的变化?
(学生实验)
师: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呢?
生: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一层水雾。
师:为什么会有一层水雾?
生:燃烧时产生了水。
( 了不起的发现,真棒!)
师: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生:烧杯的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
(你真像位科学家,有这么重大发现!)
师:为什么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其实呀蜡烛燃烧还能生成一种新的物质,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好。下面请你们向澄清的石灰水里面吹气,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实验)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石灰水变混浊了。
师:石灰水为什么会变混浊呢?我们呼出是什么样气体?
生:二氧化碳。
师:那我们从这个实验中可以知道一个什么科学道理?
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呢?
生: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么这些物质能不能反过来变成蜡烛呢?
生:不能
师:那蜡烛燃烧的过程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
生:蜡烛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板书:燃烧的过程不可逆)
四、燃烧与生活的关系
师: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燃烧呢?
生:炒菜、烧水、炼钢等。
师:看来燃烧对我们人类生活如此重要,它又会带来哪些危害?
生:森林大火,爆炸,火灾等。
(出示课件)
师小结:燃烧可以用来烹调食物、烧水、炼钢。而燃烧引起的爆炸、火灾等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人们的生命财产化为灰烬。
(出示图片)
1987年5月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的发生特大火灾。大火燃烧了21天,过火面积达到了56万公顷。火灾的原因就是因为林场的工人在启动割灌机时,不小心引燃了地上的汽油,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森林火灾。使万顷的森林化为乌有,多少年也恢复不了原来的样子。那么,我们在平时应该怎样注意防火呢?
生:
师:比如煤气着火了怎么办?
生:应该立即关闭煤气阀门。
师:如果家里的棉被着火了怎么办?
生:用水浇。
师:我们平时要提高警惕不要玩火,远离易燃易爆的物体。为了提醒人们安全用火,人们设计了一些防火标识,请大家看看你们在哪见过这些标识?
(出示课件)
生:
师:看来大家都很有防火的意识!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物体燃烧能产生新的物质,
生: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师:这节课大家的收获很大,通过今天的观察实验我们知道了物体燃烧产生了新的物质,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以及安全防火的方法和标识。人类有了火才有了文明,所以我们一定要合理的用火。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讨论如何做到安全用火?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好,下课。
板书:
燃烧的秘密
物体燃烧生成新物质
燃烧的过程不可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