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平型关大捷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三、百团大战
1.识记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以及百团大战的相关史实。
2.理解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特点及其重要作用。
3.认识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关系,体会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创造精神和英勇斗争精神。
学习目标
1931——1937年中国军队对日作战战况
战役 结果
黑龙江战役 失败
一二八事变 失败
长城战役 失败
绥远抗战 失败
卢沟桥事变 失败
平津作战 失败
南口战役 失败
凇沪会战 失败
八一三事变 失败
正面战场节节败退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根据地。
一.平型关大捷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 ,企图占领太原。
1937年9月,向山西进犯的日本华北方面军坂垣师团,企图夺取内长城线上的平型关要隘,与自大同南下的日军会合,攻占太原。
背景:
平型关有何战略地位?
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户。
平型关大捷
时间
地点
部队
歼敌
1937年9月
山西东北平型关
林彪115师
歼灭日军1000多人
概况
平型关大捷
兵力
中方
日本
1.2万
4000
将领
林彪
板垣征四郎
PK
115师官兵进入平型关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为了配合国民党军队固守平型关正面的战斗,决心隐蔽集结于平型关以东地区,从侧面伏击敌人。
平型关大捷
国民党政府称:“此为华军在平绥线之空前胜利。它给予在侵华以来横冲直撞的日军沉重的打击,尤其因为打击的是日军的王牌师团,因此这个打击对日军特别沉重,也就特别有意义。”
01
“集思上寨运良筹,敢举烽烟解国忧。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固金瓯。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倭青史流。常抚皓首忆旧事,夜眺燕北几春秋!”这是聂荣臻元帅在86岁高龄时写下的《忆平型关大捷》
02
《终戦记念日特集》,日方资料写道:“この攻撃によって、1000人を超える日本军を壊灭させ、多くの军事物资を手に入れたが、これは《平型関大捷》とよばれる、中国抗戦以来の大捷(大胜利)であった。”(这次攻击中,毙伤日军1000人以上部队,很多军用物资被缴获,中国抗战以来的大胜利,称为“平型关大捷”)
03
平型关大捷
意义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消灭尽 ----毛泽东
阅读教材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1、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哪些抗日根据地?
2、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在哪里?
3、主要游击战术有哪些?
4、为了巩固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哪些政策和措施?
5、敌后战场有什么重要作用(意义)?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敌后,先后建立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延
安
巩固抗日根据地
政治上:
经济上: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根据地进行民主投票
根据地农民拥护“减租减息”
地雷战
地道战
麻雀战
破袭战
根据地人口由150万人发展到一亿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由开始的4万人发展到120万人。这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资料记载,抗日根据地军民抗击的日本兵力占侵华日军总兵力的比例,1938年为58%,1942年为63%,1944年为64%。
史料链接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
相互配合,构成了
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囚笼政策:
三光政策:
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并配以封锁墙、封锁沟。
烧光、杀光、抢光
三.百团大战
1.原因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蚕食。
囚笼政策:
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并配以封锁墙、封锁沟。
2.概况
百团大战
时间
地点
指挥
主要目标
1940年下半年
华北
彭德怀领导100多个团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彭德怀
“山高水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是毛泽东对彭德怀的高度评价。
八路军第一二零师重点拆毁正太路张净至桑掌段的铁路
我军于晓雾中围攻敌井陉煤矿
狮垴山战斗中的我军机枪阵地
八路军攻克涞源东团堡后,战士们在长城烽火台上欢呼胜利
百团大战
意义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800多次 4万多人 2000多公里 近3000个
战 果
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课堂小结
平型关大捷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百团大战
有力地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敌
后
战
场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抗日战争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