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导
导
学习时间:2分钟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这是一个世人永远难忘的时刻,因为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日本投降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后,同盟国代表,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等国的代表依次签字。至此,日本帝国主义历时14年的侵略战争,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自学指导阅读P104-108包括小字部分和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一、全民坚持抗战
二、中共七大
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1.日本对华政策(1)对国民党:(2)对中共:(3)对占领区:
2.面对日本的侵略政策,中国各方是怎样应对的?
1.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
2.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吗?
3.中共七大的召开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
阅读课本,找出抗战胜利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怎样?
1.日本对华政策:
(1)对国民党:
一、全民坚持抗战
(2)对中共:
(3)对占领区:
政治诱降,辅之军事打击
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各方抗战态度:
(1)国民党:
(2)中共:
(3)各民族各党派各政治派别: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制造“皖南事变”。
坚持抗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
求同存异,共同抗战
①在日本的政治诱降下,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940年10月,国民党当局强令将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一个月内全部开赴黄河以北。
中共中央顾全大局,决定将皖南的新四军撤到长江以北。
1941年1月4日,副军长项英率新四军军部和部队9000余人北移,6日进入安徽泾县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8万余人伏击。
新四军血战七昼夜,除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谈判被扣,副军长项英等突围中被叛徒杀害。蒋介石竟反诬新四军“叛变”。
周恩来为《新华日报》题写“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力的声讨。中央军委在苏北重建新四军军部,整编全军,继续坚持抗战。
1939年3月30日中共清河区委调集一批军政干部、爱国青年学生到沂水县堤岸“山东抗日军政干校”学习。这批学员和去八路军纵队指挥部的部分宣传员计200多人以及护送他们的八路军两个连202人,共计400余人,行至博山太河镇,惨遭国民党反动派秦启荣匪部截杀,造成死伤300余人的惨案。
地方史拓展:太河惨案
为了打破日、伪军的封锁,中国共产党提出“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方针,领导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使根据地渡过了经济上的严重困难。
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全民族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
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成立抗战协会,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
左权将军
妇女在上海街头宣传抗日
抗战期间,各界妇女缝制衣物支援前线
兵工厂工人正在制造弹药
旅美华侨在纽约唐人街上举行筹款救国大会,劝募献金支援祖国抗战
国民党
共产党
青年学生
广大妇女
工人
华侨
文艺界
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全民族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抗日根据地:19个
根据地人口:9500万
人民军队:91万
民兵:220万
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1945年4月
抗战胜利前夕
两大任务
如何尽快取得抗战胜利
抗战胜利后的发展出路
背景:
二、中共七大
1945年4月
陕西 延安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选举中央领导机关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中共七大
七大概况:
01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
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02
选举中央领导机关
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03
确立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
这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
《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刘少奇在七大上作
《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3.意义:
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抗战胜利前的国际形势:
①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纳粹德国在欧洲战场处于劣势,败局已定。在太平洋战场,日本帝国主义在美国、英国的连续打击下节节败退,陷入困境。
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广岛
长崎
②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两个城市被夷为平地,大大动摇了日军的军心。
抗战胜利前的国际形势:
遭原子弹袭击后的广岛
广岛的原爆纪念建筑
抗战胜利前的国际形势:
③苏联政府在8月8日发表声明对日本宣战,派遣100多万苏联红军进入中国,进攻驻中国东北的75万日本关东军。苏联红军势如破竹,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9月2日,日本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全部投降。
苏联红军解放大连时,
受到大连民众热烈欢迎。
1945年8月,苏联红军解放旅顺。
抗战胜利前的国内形势: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冠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八路军解放张家口
八路军进攻新保安
日本投降:
①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②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③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陆军总司令部举行。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台湾也回到了祖国怀抱。
日本投降: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举行。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前提条件:中国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决定性因素: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民族团结和民族抗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持久抗战。)
③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④外因: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3)
根据所给图片思考:抗日战争的意义何在?
1、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中国经过长期的反侵略战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成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根据以往所学及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请谈谈抗日战争给我们的启示。
④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科技强军,加强国防,加强国际合作。
①落后就要挨打。
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③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依靠人民力量,坚持中共的领导。
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牢记历史 勿忘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