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质量守恒定律
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一些现象
学习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能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从微观角度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波义耳
早在十七世纪,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就研究过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他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煅烧一种金属,煅烧结束后,打开瓶塞,结果发现反应后的质量增加了。于是他认为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可能比反应物的质量大。
1774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发现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改变。
化学反应前物质质量与反应后物质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一、实验探究
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比较
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
质量的比较
注意观察:(1)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及变化、现象
(2)质量的变化(天平指针是否偏移)
演示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
实验步骤:
红磷燃烧 ,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
白烟产生。
现象:
天平仍保持平衡。
讨论分析: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
建议观察:
1、锥形瓶内红磷燃烧的现象
2、气球的变化情况;
3、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
1、锥形瓶底部为何要铺细沙?
2、玻璃管有何作用?能否用玻璃棒代替?
研究红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现象:
1)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
2)气球先鼓起后瘪掉;
3)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研究红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锥形瓶、细沙
橡胶塞、玻璃管、气球
反应前物质质量
反应后物质质量
红磷
=
氧气
氮气等
锥形瓶、细沙
橡胶塞、玻璃管、气球
五氧化二磷
氮气等
研究红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锥形瓶、细沙
橡胶塞、玻璃管、气球
红磷
=
氧气
氮气等
锥形瓶、细沙
橡胶塞、玻璃管、气球
五氧化二磷
氮气等
反应前物质质量
反应后物质质量
研究红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
=
研究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
将插有铁丝的橡皮塞塞入装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口
探究的步骤
研究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实验现象:
反应原理:
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
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物质质量不变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P94)
2、“参加”意味着反应物中过量的剩余部分的质量不应算在内。
1、“总和”意味着把各种状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算在内。如肉眼看不见的气体也应考虑在内。
3、初中化学中质量守恒定律仅适用于化学变化。
研究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
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
探究的步骤
实验现象:
固体粉末溶解,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反应原理:
研究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物质质量减小
物质质量总和不变
实验现象:
固体粉末溶解,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反应原理:
研究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物质质量减小
敞口容器
密闭容器
有大量气泡产生,粉末逐渐消失。
质量减少了。
现象:
结果:
反应:
问题:
怎样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质量减少了”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 和
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
和 的总质量,因为 气
体逸出,所以剩余物质的质量减少。
碳酸钠
盐酸
氯化钠
水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三、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
质量守恒定律(见书P94)
参加化学反应
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如何发生化学变化的呢?
质量守恒的原因:
元 素
不 变。
(宏 观)
种类
质量
物质总质量
质量守恒适用任何化学反应!
1、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10g冰受热熔化成水
B.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和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C.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D.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质量之和
D
物理变化
2、下列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
D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
C.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后,烧杯中物质质量减少
D.湿衣服晾干后,质量变轻
3、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该反应( )
A.是化合反应
B .可表示氢气和氧气的反应
C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D .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发生了变化
A
4、氯酸钾m克和二氧化锰n克共热后完全分解得到氧气a克,则剩余固体中所含氯化钾的质量为( )
A.(m+n-a)克 B.(m-a)克
C.(m-n)克 D.(m-n-a)克
B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 的式子
如:木炭的燃烧
C + O2 ﹦CO2
想一想
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我们哪些信息?
点燃
反应物
生成物
“和”
“反应条件”
反应生成
①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③ 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②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可提供的信息:
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1、S + O2 ﹦ SO2
2、Fe + CuSO4 ﹦Cu + FeSO4
3、CuO +H2 ﹦ Cu +H2O
点燃
加热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1、某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种物质的组成元素中一定有_______ ,
可能有___________。
2、某物质3.2g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
7.2g水,则这种物质的组成元素_________ 。
碳、氢元素
氧元素
碳、氢元素
质量守恒定律
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一些现象
学习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能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从微观角度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同时还生成了白烟。
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已知:
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石棉网+镊子
镁条
石棉网+镊子
白色固体
氧气
散逸的白烟
=
>
<
减轻
增重
不变
把握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几点
1、只有化学变化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变化不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守恒的是“总质量”,即“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
如沉淀、气体等都应考虑进去。
3、 “参加”,意味着没有参加反应(剩余)的物质的质量不能算在内。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化学反应
1
3
2
碳酸钠粉末
稀盐酸
思考:
1、红磷燃烧实验中的玻璃管能否改成玻璃棒?为什么?
2、如何用蜡烛燃烧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
作业:导学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