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2 济南的冬天老舍新课导入同学们,请大家积极打开思维的大门,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受?请试着用一个词来形容。
大家心目中的冬天是寒冷刺骨的,但是,大家知道吗?在我国北方有一座古城,它的冬天却有一番风味,到底是何等滋味呢?
下面我们带着美好、愉悦的心情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清·刘凤诰1.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积累重点字词,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感知济南的冬天的美。
2.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以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会把握文章的主题。
3.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独特感受,培养热爱祖国
山水的情感。学习目标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他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作者简介老舍故居 本文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略有改动。老舍于1930年来到山东,在山东任教达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此文虽是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背景材料重点字注音济南(jǐ) 伦敦(dūn)
髻(jì) 镶(xiāng)
肌肤(jī) 狭窄(zhǎi)
地毯(tǎn) 绿萍(píng)
水藻(zǎo) 着落(zhuó)
贮蓄(zhùxù)【北平】北京的旧称。
【响晴】晴朗无云。
【温晴】文中是温暖晴朗的意思。
【设若】假如。
【安适】安静而舒适。
【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髻】原指在头顶或脑后盘成的各种形状的头发,文中比喻树尖上的积雪如发髻一般。
【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斜射】光线不垂直地照射到物体上。
【秀气】清秀。文中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水墨画】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第一单元四季如歌全易通初中语文七年级上
【名手】因文笔、技艺等高超而著名的人。
【绿萍】植物名,又名“满江红”,叶子浮出水面,春季绿色,夏季红褐色。
【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的统称,如水绵、褐藻等。
【贮蓄】文中是存放、储藏的意思。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重点词语解释1.济南的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2.作者写了济南的冬天的哪些景物?又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整体感知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听课文朗读注意:一、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二、找出一个能体现济南冬天总特点的
词语。三、课文描写济南冬天,主要抓住了几种
景物?全文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通过与北平、伦敦、热带地区的对比,总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写济南的冬天的景色。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文,呼应开头。阅读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的具体描写做了铺垫。2.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是无风声、响晴、温晴的宝地。 第一部分,结构图解阅读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这一部分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一部分描写了哪些景物? 阳光照耀下的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远山
冬天水色济南的冬天第二部分,结构图解阅读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结尾段有什么作用?结尾点题,简洁有力。总结全文,与开头相呼应,抒发了作者对冬天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结尾段有什么作用?第三部分,结构图解冬天的济南总结全文思考探究1.作者在写济南的冬天之前,为什么先写北平、伦敦和热带的地方?答:运用对比,把北平冬天的多风与济南冬天没有风声对比,把伦敦冬天多雾与济南冬天响晴对比,把热带日光毒与济南冬天温晴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响晴、温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2.作者怎样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三组对比北平常刮风
济南无风声伦敦无日光
济南是响晴热带日光毒
济南是温晴北平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伦敦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热带地方的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济南有温晴的天气。3.运用对比手法有什么好处? 通过三组对比,更形象生动地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并引出下文济南是个“宝地”的结论。 (这些对比来自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感受,来自作者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响晴”“温晴”有没有矛盾? 没有矛盾。
“响晴”是从程度上说;“温晴”是从温度上说。
“响晴”是和伦敦比;“温晴”是和热带比。
品味语言2.比较下面语句的表达效果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
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
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
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
天也特别暖和。3.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两个“卧”字运用拟人手法,传神形象地照应了“暖和安适地睡着”,突出了它的安闲、舒适。 4.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
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要在水
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藻、水和垂柳人格化,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5.如何理解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本文的结束语,表现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的时令里的济南的总体感官。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扣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疑难突破1.本文的标题是“济南的冬天”,可是全文的结束语却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者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不矛盾。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为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地方的冬天,它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文章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令人回味无穷。2.分析一下本文的抒情方式。1.层次清晰,布局合理。
文章开头总写济南的冬天,点出全文的中心词——温晴。然后具体描写济南的冬天的山水景色:第2段有过渡作用,是分写山水之前交代总体感受——暖和安适;第3~5段描写了山景,先写阳光照耀下的山,后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第6段描写了水色,先以水藻的绿来衬托水的澄清,随后展开联想和想象,将水色、天光融为一体,描绘出济南的冬天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收束全文。写作特色2.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一开始就将济南与北平、伦敦、热带地区进行对比,突出济南的冬天的“温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直接抒发了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然后请读者“闭上眼”去领略“理想的境界”的风光,如雪后“秀气”的小山、城外的“小水墨画”、“空灵的蓝水晶”……“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融情于景,把景物写得多情而柔美。
3.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文章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生动传神,韵味无穷。例如,把济南四周的山比作小摇篮,把城外的山景比作小水墨画,用这些比喻来写济南不高的山恰到好处;“水藻真绿……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把水藻、水、垂柳拟人化,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朦胧春意。
课堂小结1.《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原名____,字___。
2.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____,作者通过济南和___、___、___的对比得出这个结论。
3.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天时描绘了 幅画面,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_。
老舍舒庆春舍予温晴北平伦敦阳光照耀的小山薄雪覆盖的小山城外远山澄清碧绿的水课堂小练热带4.文章开头用了三组对比: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这三组对比突出_____________。北平的寒济南的暖伦敦的暗济南的明热带的热济南的温温晴5.本文与《春》有些什么相同之处? 都是散文。
都以写景为主。
都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都是景与情紧密结合,抒发了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
条理性都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