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秘密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探究燃烧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以及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论。
2、愿意辩证地分析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蜡烛燃烧过程中生成了哪些新物质。
2、能通过实验发现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列举2个以上的实例说明燃烧的利与弊。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什么”,让学生亲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难点:蜡烛燃烧生成的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教具准备
教师:毛线 、火机或火柴、蜡烛、两个烧杯、一根吸管、石灰水、干布、实验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课件。
学生:金属盆子或盒子、火机或火柴、纸片、布片、木片、蜡烛、镊子、湿毛巾、玻璃杯、干布。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远古人类发明人工取火的视频。
火除了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给人类更多的安全感之外,也大大扩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我们现在的生活,也离不开火。
那么,物体在燃烧时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燃烧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燃烧物体,观察现象
1、出示不同物体。
问:你的桌上有哪些可以燃烧的物体呢?(木片??纸板??布条??干树枝??动物毛皮??蜡烛)??你认为这些物体在燃烧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自由说,师给予鼓励,引导大胆思考)
2、选择其中一种材料燃烧进行观察。
问:你准备怎么做?实验中要注意什么??(实验前先把窗户打开以便通风,看看周围有没有易燃易爆物品,并准备好湿毛巾以备灭火使用。)
3、提出实验要求。
(1)、实验时用镊子夹住可燃物,放在盒子里点燃。(2)、观察物体燃烧时的火焰颜色、气味、灰烬或其他现象,并做好记录。
4、观察不同物体燃烧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用手捏一捏布条(或其它)燃烧后的灰烬有什么感觉?有些一下就碎了,有些却很硬,这是为什么?
5、小组内分工合作,填写观察记录表,师巡视指导。
6、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师予以引导肯定。
7、选择其它物体燃烧,观察、汇报物体燃烧时的现象和生成。
(三)亲历过程,探究秘密
1、不同的物体燃烧后,都会有火焰、味道、灰烬,这说明了什么?有的火焰、味道、灰烬不相同,这又说明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一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新物质。
(1)根据刚才的实验现象,猜一猜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2)我们来做个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a.把一只干燥的玻璃杯罩在火苗上,观察杯壁上的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b.把杯子擦干,将石灰水倒进杯子,晃一晃倒出。再罩在蜡烛上观察,填写实验报告。
教师演示实验,并告诉学生注意观察干燥的杯子和有石灰水的杯子,杯壁上各有什么现象出现。
学生开始实验,教师指导。
同学们刚才试验时,做的都很认真,观察的都很仔细,哪个小组说说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汇报(干燥的杯子有水珠出现,有石灰水的杯子变浑浊)
教师讲解:变浑浊的石灰水说明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
(3)向两个杯子吹气,一杯是清水,一杯是石灰水,观察现象,推测生成的新物质是二氧化碳。
3、蜡烛燃烧,它在逐渐变短,你还能让他变成原来的样子吗?烧毁的毛线、纸片、方便面袋子还能恢复原样吗?所以,燃烧的过程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板书 不可逆)
(四)走进生活,认识燃烧
1、认识燃烧的利弊
(1)实际上,燃烧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做饭时打开煤气炉,一股蓝色的火焰就升起来了;火车、汽车都要靠内燃发动机来工作;就连我们脚下的地板砖都要烤火烧制完成。火还能帮我们干什么?(生自由说)教师出示课件补充。
2、燃烧又会带来哪些危害呢?课件出示燃烧带来的灾难。(森林大火、天津港爆炸等。)
3、小结:燃烧可以用来烹调食物、加工工具、取暖以及机器能源,而燃烧引起的爆炸、火灾等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人们的生命财产化为灰烬。因此,科学地利用燃烧非常重要。
4、指导学生认识有关燃烧的标识。
(1)可是,如果用火不小心,它就会给我们带来灾难,比如……(生自由说) ,学生读“科学在线”。教师出示课件补充。
(2)看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看来,科学地利用燃烧尤为重要。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几个有关燃烧的标识,避免火灾的发生。
5、认识燃烧的标识
(1)出示各种标识。
(2)加强安全教育,设计一句安全用火提示语。
今后,我们还要多留意身边的安全标识,按照提示办事,多学习防火知识,谨慎小心地用火,让灾难远离我们。
六、板书设计
20? 燃烧的秘密
?燃烧时可能: 发光发热
燃烧产生新物质:????? 水、二氧化碳
燃烧过程: 不可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