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0.1 《叮铃铃》 湘艺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0.1 《叮铃铃》 湘艺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1-24 08:3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叮铃铃》教学设计
恐龙山镇小学 王亚丽
教学内容:
湘艺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十课歌曲演唱《叮铃铃》。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带有湖南民歌风味的儿童合唱歌曲,用几个骨干音的巧妙组合勾勒出高山白云、快乐的牧童、活泼的羊群等组成的美景。旋律流畅,情绪欢快、活泼,描绘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牧童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抒发了对大自然和对生活的热爱。合唱部分是歌曲的扩充,采用了衬词加滑音的唱法和二声部的效果,烘托出一个热闹的场面,在美景、铃声、吆喝声、琴声交织的情景中,牧童正赶着羊群悠然自得地歌唱着。歌曲中“叮铃铃”既是羊群铃铛的声音,也是人们希望和收获的象征。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属于中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模仿能力更是有着很好的发挥。在不影响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学习,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设想:
本课设计以学生为本,根据歌曲的情境和结构设置教学环节,通过情
境设置和引导,做到化难为易。既注重学生参与体验,也注重理性的分析与指导。通过体态律动、合作表现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优美的自然景色和牧童怡然自得的心境,体验苗族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激起学生对民歌的兴趣。注重学生声音的控制和情感的表达。
一、教学目标:
1、能用亲切活泼的声音演唱《叮铃铃》。
2、能用比较和谐的声音表现二声部合唱,并将歌曲中的音乐记号演唱准确。
3、在体验和表现歌曲情绪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用优美圆润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三、教学难点:
1、完成歌曲的二声部合唱。
2、了解和其他音乐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及表现方式。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碰铃、头饰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律动
(二)情境导入
1、师生问好。
2、发声训练。
3、欣赏图片,模拟在山谷中的呼喊声。
4、初听歌曲,引出课题。
(三)新课学习
1、复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与情绪,说说歌曲唱了些什么?
2、学习低声部
(1)节奏练习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 X X |
(2)学唱旋律 (强调顿音记号、认识升记号)
叮 铃 铃 铃 叮 铃 铃 铃 叮 铃 叮 铃 叮 铃 叮 铃 叮 铃 叮 铃
3、学习高声部
(1)练习吆喝声
(2)学唱旋律(强调前倚音、下滑音、渐强、渐弱)
4、学习二声部合唱
5、学习歌曲第一部分
(1)唱谱:生随琴跟唱(注意升记号和前倚音的演唱)
(2)师唱谱生唱歌词
(3)生完整唱歌词
6、复听歌曲,学习歌曲第二段结束句。
7、完整演唱歌曲
(1)加入碰铃伴奏演唱
(2)分角色做动作演唱
8、成果展示
碰铃伴奏+角色扮演+演唱(综合表演)
四、课堂小结
在你们快乐的歌声中,老师看到了一群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小羊和小牧童。我们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音乐中找到快乐,有一个金色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