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工具——人类的帮手
教学目标:
1、能设计一种标准对自己知道的工具进行分类;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发现技术的发展对工具发展的影响;能对某种工具在结构或功能上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或方案。能根据生活或学习的某种具体需要,独立或与其他同学合作设计一种工具。能从不同的角度设计调查问卷,考察自己设计工具的市场效益如何。
2、能说明自己做同一件事时,使用与不使用工具的体体会;能把调查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
3、能具体分析某一类工具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
4、能从效率、省力、效果等方面说明使用工具的好处;能说明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工具的发展——结构日益复杂化、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同时工具的发展与促进了技术的进步。
材料准备:
大白纸、彩笔;开瓶器、钳子、剪刀、铁丝及相关的材料。
课时安排:
安排2课时。前两个活动用1课时,后两个活动用1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头脑风暴”游戏
目的是激发激发对工具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对工具及用途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为后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1.在活动前为每组准备一张大白纸,以便学生做好记录。
2.引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说出工具的名称及作用,并做好记录。
3.由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记录结果,并统计全班同学说出的工具数量。
一、体验工具对我们的帮助
活动目标:
1、能说明自己做同一件事时,使用与不使用工具的感受和体会。
2、能从效率、省力、效果等方面说明使用工具的好处。
实施过程:
1、选择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比较在解决此问题时使用工具和不使用工具的区别,每组或每人可选择不同问题,开瓶子、断铁丝等。
2、确定小组或每人研究的问题后,要确保在比较过程中所用的材料相同,只是使用工具和不使用工具这一组变量。完成任务时所用的时间和付出的体力等是怎样的。
3、小组同学做好分工,设计记录表以便分析和汇报。
4.汇报交流自己的实验、比较结果,尽量运用是否省力、效率高等词语。
5.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更多的事情是否需要工具来帮助并填写书中的表格,并增加更多的日常事情让学生讨论。
二、给工具分类
活动目标:
1、能设计一种标准对自己知道的工具进行分类。
2、能设计一种记录形式记录分类结果。
3、能具体说明自己制订的分类标准的好处。
4.能把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同学交流。
实施过程:
1、将活动前的“头脑风暴”活动中全班想到的各种工具用统计大表展示出来,参考书中分类结果举例,组织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制订分类标准,并设计记录表格,对工具进行分类。
2、记录形式是多样的,可以利用概念图的形式,学生喜欢怎样就怎样记录在案。鼓励学生自主研究,教师只作适当的指导。
3、展示、交流与讨论。将自己的分类标准和结果向大家展示、汇报并要说明自己的理由。只要学生的标准和结果的一定道理即可。
三、工具的发展历程
活动目标:
1、能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某一类工具的具体实例。
2、能具体分析某一类工具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
3、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发现技术的发展对工具发展的影响。
4.能说明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工具的发展——结构日益复杂化、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实施过程:
1、请学生提前搜集、准备一些不同暑期工具的图片和资料,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类工具,从其发展的历程和趋势做出分析。
2、可选择其他类的工具进行研究,体现选材的开放性。教材给出的一组农具图,让学生说说,组织学生描述、分析各类工具的发展过程和趋势,并进行交流讨论。
3、鼓励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技术的进步与工具的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意识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四、工具的改进
活动目标:
1、能具体分析某种工具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的优点和缺点。
2、能对某种工具在结构或功能上存在的问题或不哺养,创造性地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可方案。
3、能根据生活或学习的某种具体需要,独立或与其他同学合作设计一种工具。
4.能从不同的角度设计调查问卷,考察自己设计工具的市场效益如何。
5.能利用找缺点的方法促进学生发明与创造。
实施过程:
1、请学生提前准备一些在学习或生活中常用的工具。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在几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列出所选择的一种工具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的优点和缺陷。
2、这时举例说明一些科学家的发明就是从找缺点、找问题开始的,引导学生向科学家学习。
3、引导学生针对某一些工具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意见并做好记录。实施改进,试验改进效果。
4.鼓励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改进的方案,并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继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