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课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1、 了解高度的表示方式,知道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意义。
2、 了解陆地五种地形的特点。
3、 知道等高线地形图的构成。
4、 理解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的意义。
【教学重点】
判断不同部位等高线表示的地形
【教学用具】
分层设色地形图,等高线模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新课引入:上一节学了地图的基本要素,今天我们学习一种重要的地图——地形图。2、我们知道,地球表面起伏很大,怎么表示一个地区的高度呢?读课本24页回答。(解释)在地图上一般用海拔来表示高度,在日常生活里常用相对高度表示。 参照课本地形示意图,分析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板书:一、海拔和相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五种地形特征(转折)下面我们学习一种特殊的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首先了解一下等高线的定义和特点。(展示等高线模型)结合课本示意图和模型,理解山峰、陡崖、山脊、山谷、鞍部的等高线特征(讲解)等高线闭合的时候,越向里面越高是山峰,越低是盆地,如果等高线向一方弯曲,那么向海拔高处弯曲是山谷,向海拔低处弯曲是山脊。这是一个难点,希望同学们多练习。(总结)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重要的地图,也是我们看到的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前身,因此我们要多画图,多练习,力求掌握。 读课本,按照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理解二者的定义和区别。读课本,讨论得出结论名称海拔特征山地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平原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丘陵不超过500米相对高度较小,坡度和缓高原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和缓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在课本找出等高线的定义,了解等高矩的含义,同理理解等深线的意义。认真观察模型,弄清楚等高线的含义,注意不同部位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分清楚几种地形的等高线特征用橡皮泥做山脉模型,搞清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和实际地图上同一部位的不同特质。
【作业设计】
列表比较几种地形的等高线特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