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吉德玛》教学设计
(聆听课)
教材分析
歌曲:
这首民歌是五声音阶宫调式,7音只是偶然出现的经过音。曲调线条的起伏很大,情感富于变化。这种旋律适于表现辽阔、舒畅、奔放的音乐形象和蒙古族人民豪爽的性格。作曲家贺绿汀把它改编为管弦乐曲,十分细腻地塑造了纯洁、美丽的森吉德玛的形象,同时又刻划了钟情相思的青年的内心世界。
乐曲:
《森吉德玛》是贺绿汀管弦乐组曲的第五乐章,1949年根据内蒙自治区鄂尔多斯一带的民歌《森吉德马》所创作,曲名是一位姑娘名字的译音。管弦乐曲《森吉德玛》基本上保持了原来民歌的旋律和落音特点,音乐主题鲜明,旋律优美流畅,民族风格强烈,结构是重复型的四句乐段,经作者细腻的配器,精心处理,塑造了两个具有鲜明对比的音乐形象,丰富了原民歌的表现力,是一首通俗易解的管弦乐曲。
教学目标
1.安静的聆听乐曲,感受草原辽阔、美丽的风景场面,体验蒙古族音乐风格。
2.聆听乐曲,理解并感受,为乐曲划分乐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为乐曲划分乐段。
教学难点:记忆乐曲主题旋律。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活动1.1
(1)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两首蒙古族歌曲了,你还记得吗?蒙古族的音乐听起来时而奔放、热情,时而婉转动听。那么如果把一首蒙古族民歌改编成由西方管弦乐队来演奏的,听起来又会是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赶快体验一下?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玛》改编的同名管弦乐曲。
2.新曲感受
活动2.1 —— 感受乐曲
教师导语:同学们,你知道吗?《森吉德玛》是一个蒙古族女孩子的名字,她非常的纯洁和美丽,于是能歌善舞的蒙古族人民,就把这个美丽的女孩子写到了歌曲当中,并且一直流传着。就让我们先来学一学歌曲表现《森吉德玛》的主题乐句吧。
学生活动: 学唱主题旋律
活动2.2 —— 分辨主题旋律
教师导语:同学们,这段主题旋律非常好听对不对?这首好听的歌曲,在1949年的时候,被著名的作曲家贺绿汀发现了,于是,他将这首歌曲改编成了一首同名管弦乐曲,我们来听听看,你能从乐曲中找到刚刚我们唱的主题旋律吗?
学生活动:听乐曲,寻找主题旋律
活动2.3 —— 讲解划分乐段
教师导语:相信聪明的小朋友都找到乐曲当中的主题了,那么你听到的乐曲,从头到尾情绪相同吗?我们再来听一听。
学生活动:再听乐曲,思考问题
教师讲解:乐曲的情绪前后出现了比较大的差别,前边是慢的,就像我们学过的歌曲《草原上》,后边是快的,就好像我们学过的《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不是这样?所以,根据乐曲情绪,我们把乐曲划分为两个乐段,下面我们分段听一听吧。
活动2.4 —— 聆听第一乐段
教师导语:你还记得第一乐段吗?速度很慢对吗?那么你觉得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一下呢?
学生活动:思考动作
教师讲解:第一段是慢速的,我们可以用轻轻挥手,或者轻轻晃动身体来表现。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去感受一下第一乐段吧。
学生活动:边听边做动作。
教师讲解:慢速的音乐,表现了大草原美丽、 宽广的风景,让人听后觉得心情悠闲、舒畅。
活动2.5 —— 聆听第二乐段
教师导语:乐曲还有一个乐段,你还记得音乐情绪吗?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教师讲解:细心的你一定还记得,这段速度比较快,那么我们可以换点什么动作来表现呢?
学生思考动作,教师指导
教师讲解:乐曲的第二段情绪由舒缓转变为热闹、欢快,表现了蒙古草原上人们欢庆节日、载歌载舞的喜庆场面。
活动2.6 —— 聆听全曲
教师导语:乐曲我们分段听完了,你是不是非常喜欢这首《森吉德玛》呢?让我们完整聆听一遍吧。
学生活动:聆听全曲
3.拓展内容
活动3 —— 欣赏歌曲
教师导语:这首乐曲非常好听对吗?那么你还记得吗?《森吉德玛》这首乐曲是由蒙古族的民歌改编而成的,最后,让我们回归到它的前身,听一听,歌曲《森吉德玛》吧。
学生活动:看视频聆听歌曲
4.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森吉德玛》这首乐曲,知道它是由民歌改编而成的管弦乐曲,今后的音乐课中,我们还会学到更多来自草原的乐曲。今天的课就到这了,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