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山歌》教学设计
(演唱课)
教材分析
歌曲《放牛山歌》是一首以农村为题材内容的四川民歌。2/4拍,五声徵调式。音乐素材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曲调欢快、活泼,表现了农村的牧童娃娃愉快劳动生活的欢乐情绪。歌曲为六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全曲用“mi
re do ”三个音为轴心,贯穿全曲,使其具有山歌高亢的特点。
第一、二乐句的第2小节与第4小节分别采用了上移一度和同度进行的手法。衬词“呦喂”,及“啥”字地方方言的运用,使歌曲增强了浓郁的地方民歌风格,从而形成了一领众和的对唱效果。第三乐句“X X .”切分节奏出现,使牧童在欢乐放牧时的心情的得到了欢畅的抒发。第五乐句宽松舒展的旋律唱出了“哥儿啰喂”,犹如牧童在山坡上向远处呼唤的生动情景,热情而又奔放,歌声悠扬。最有一个乐句采用了与第四乐句同头换尾的手法,再现了牧童们放牧时欢乐的情景和劳动时的喜悦之情。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音乐与地区有密切的关系,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高亢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音乐情绪以及山歌的风格。
教学难点
能够用连音和非连音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情境导入(放牛娃图)
1.观看图片,激发兴趣。
过渡语:你看这几张图片,里面的孩子在干什么?(答:在放牛)
你听,他们一边放牛一边唱起了山歌。
2.初听歌曲
二、学习歌曲
1.初步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内容。
(出示歌谱以及歌词) 过渡语:这首歌曲好听吗?歌曲里是不是还有牛的叫声?
2.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速度,情绪,并轻声哼唱方言。
过渡语:我们再听一遍吧,请你听听歌曲的速度和情绪,还可以试着小声哼唱一遍。
3.朗读歌词
过渡语:我们来读读歌词,看都讲到了什么?
(教师带领朗读歌词)
4.一句句学唱歌曲
过渡语:请你和我来学唱,我唱一句你唱一句。
(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解决难点:
讲解衬词:衬词是在民歌 (?http:?/??/?baike.baidu.com?/?view?/?394.htm" \t "_blank?)的歌词中,穿插的一些由语气词 (?http:?/??/?baike.baidu.com?/?view?/?772583.htm" \t "_blank?)、形声词、谐音词或称谓构成的衬托性词语。衬词 (?http:?/??/?baike.baidu.com?/?view?/?928799.htm" \t "_blank?)大都与正词没有直接关联 (?http:?/??/?baike.baidu.com?/?view?/?706386.htm" \t "_blank?),但一经和正词配曲歌唱,成为一首完整的歌曲 (?http:?/??/?baike.baidu.com?/?view?/?7428.htm" \t "_blank?)时,衬词就表现出鲜明的情感。
附点音符的演唱:教师用手势带领学生正确演唱。
5.完整的跟着录音演唱
师:请同学们跟着录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拓展——介绍四川
观看四川图片,了解地理。
过渡语:这首歌曲是四川民歌,你了解四川吗?四川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中国西部门户,大熊猫的故乡。就让我们看看四川的美景吧!
(展示几张四川风景图片,让学生对四川有初步印象。)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四川民歌《放牛山歌》,让我们感受到了放牛孩子天真、快乐的童年生活。希望课下你能把这首歌曲唱给你的朋友,与他们一起分享你的歌声、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