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科目:数学
课题:路程、时间和速度
课时:1
设计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路程、时间及速度在整个课程标准或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路程、时间与速度”这部分内容属于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部分。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内容分为四部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探索规律。本节设计的内容在除法一章,属于数的运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什么是速度,速度与什么量有关,怎样求出速度等问题。而且在探究路程、时间及速度三者关系的过程中也向学生渗透了对应、数形结合等思想,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路程、时间及速度前后相关内容间的联系
在学习这部分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的感觉到他们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速度的概念,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式的形成过程,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路程、时间及速度,重点是通过教师逐层递进的引导使学生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在于学生能否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些生活实例理解“速度”这个较为抽象的含义,能否准确的说出具体的速度表示什么。能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快与、慢,在计算中体验速度的大与小。而且教师对于如何求速度算理的把握与讲解,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引入龟兔赛跑的问题,如何比较龟兔快慢?
(二)初步感知关系
1、出示3组信息,进行比较思考他们谁跑的快?
第一组:
相同时间比路程
第二组:
相同路程比时间
第三组:
比速度
(三)引导探究
1、出示比较场景,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2、请学生说说解题的方法,并进一步讲解,帮助学生明白算理
(四)感悟新知
1、提问:上面题目中是通过求什么来比较快慢的?从而引出其实1小时行驶的路程就是速度。
2、通过计算感悟速度的含义
3、揭示像“一小时、一分钟、一秒钟”这些时间叫做单位时间。
速度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4、出示一些生活中速度的例子,让学生观察速度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向右倾斜的线、时间单位三部分组成。讲解速度表示的含义
5、练习:让学生读一读速度,并说明速度表示什么
6、引导学生经历由算式探究出公式的过程
(五)巩固练习
1、教师巡视学生做题情况
2、组织学生汇报练习结果
(六)小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一)
认真地听取教师提出的问题情境
(二)
1、仔细地观察两组信息,进行比较
2、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对同学的回答进行补充
(三)
1、认真分析比较场景的信息
2、小组讨论,商讨解题方案
3、展示自己的解题方法
(四)
1、通过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和计算感悟单位时间和速度
2、观察教师出示的速度单位的实例,思考速度单位的构成
3、同桌之间互读速度,并说明表示什么。
4、通过对应关系说出公式:
速度=路程÷时间
(五)
1、仔细审题,完成填空
2、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
3、回答问题,说明自己的想法
(六)
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
(一)
1、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比较场景
(二)
1、通过第1组信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要想比较快慢必须知道路程和时间两个量
2、通过递进的方式,先是无法比较,再比较路程相同、时间不同的情况和时间相同、路程不同的情况。使学生初步的感知路程、时间及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使下面速度含义的引出更加自然
(三)
1、衔接上面的递进比较,出示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比较场景,进而引出速度的概念
2、让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经过小组商定解决方法
(四)
1、引导认识“单位时间”的含义,而且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2、速度的单位是较为特殊的复合单位,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其中的规律,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师单方面讲授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也起到了一定的强化作用。
(五)
通过练习先考察学生最基础的知识
通过判断对错,考察学生是否能正确的理解速度的含义、速度的公式,发现比较速度时需要统一单位的问题
(六)
过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达到知识的巩固、反馈
七、课后作业(练习)
1、填一填
学校到我家有40千米,我用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行10千米。则速度是( ),时间是( ),路程是( )。
2、判断
①一列火车行驶的速度为 110 千米/时“ 110 千米/时”表示这列火车每时行 110 千米。( )
②时间÷路程=速度。( )
③飞机飞行的速度为 12 千米/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80 千米/时,汽车的速度比飞机快。( )
3、学校离儿童公园320米,小华从学校去儿童公园,原来打算走4分钟,但是每分钟少走了10米,小华实际的速度是多少?
八、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
280÷4=70(千米)
240÷3=80(千米)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速度=路程÷时间
九、教学反思
在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态度情感,因此在本节课中: 1、谈话导入。轻松愉悦的谈话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设计了“龟兔赛跑“这个环节,上课时学生的情绪也非常高涨,给本节课打下了好的基础。 2、合作学习。比较两种动物跑的快慢时,我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不仅可以拓宽他们的思维,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也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逐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3、关注评价。好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在本节课中我很关注对学生的评价。总之,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关注学生的发展,给其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其轻松愉悦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