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再生》教学设计
课题:《哪吒再生》民乐合奏——选自动画故事片《哪吒闹海》
出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音乐中的故事之欣赏
教材分析:乐曲选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故事片《哪吒闹海》中的音乐片段。这部动画片是根据《封神演义》故事改编,主要剧情为:哪吒为解救遭难的老百姓牺牲之后,化作一颗银丹,被仙鹤衔到金光洞里,在太乙真人的帮助下,起死回生,最终战胜了凶恶的龙王。乐曲吸取了我国戏曲音乐的素材和表现手法。全曲分为四个部分,成功塑造了哪吒的英雄形象。
1.《金光洞里》
乐曲一开头,扬琴奏出轻轻的震音,似云雾蒙蒙的金光洞。接着乐队奏出优美、动听的主题,表现了仙鹤把银丹啄入由藕做身体、荷叶做衣衫的“人”形中,太乙真人施法让哪吒重生,随着主题多次反复,葫芦里喷洒出金水,荷花也放射出灿烂的金光。
2.《哪吒苏醒》
随着木琴奏出的一连串固定音型,和弦和调性的频繁变化,节奏逐步地紧缩,使我们仿佛看到荷花蕊中冒出一股股青气,粉红色的花瓣徐徐展开,哪吒在抬手、伸腿,慢慢地睁开了眼睛,他苏醒了。
3.《师徒相见》
当哪吒睁开眼睛看到师傅时,音乐出现了悠长、高亢的主题。大跳起伏的旋律,二二拍的节拍和全乐队的强奏,抒发了哪吒见到师傅时的悲喜交加,感慨万分的心情。
4.《出发报仇》(有两部分:奋发操练、出发报仇)
临别前,师傅送他一对风火轮和一杆火尖枪。这时音乐转入急板,随着短促、强烈的节奏,以三连音节奏层层推进,体现了哪吒奋发操练,为民除害的决心。音乐中加入了中国戏曲的板鼓,增加了紧张的气氛,表现了哪吒直奔东海龙宫去报仇的急切心情。最后音乐用中国戏曲中常用的收腔,描绘哪吒已到东海龙宫准备报仇了。
教学目标
1. 能分辨四个部分的音乐在速度、节奏和情绪上的特点。
2. 能联想四个部分的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发展学生对动画片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
3. 能随音乐分辨四个部分,体会不同的音乐要素可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并用语言描述音乐讲述的故事。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的理解与感受中。
2. 通过对音乐故事情节的了解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听觉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分辨假丑恶,懂得真善美。
教学难点:
1. 感受音乐的情绪和特色,体会不同的音乐要素可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和情景。
2. 能用语言描述音乐所讲述的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视频;课件;图片;乐曲、故事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小英雄,你们猜猜他是谁?(出示动画人物图片)他是我国哪部动画片中的人物?他又是怎样的一位人?(学生自由交流回答)
2. 师小结:《哪吒闹海》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表现出小哪吒的英勇果敢、顽强斗争、不畏强暴的精神。小英雄哪吒坚决不向以龙王为首的恶势力低头。他为了不连累百姓和家人,最后勇敢牺牲。一人做事一人当,多少年来,不知感动了多少代的少年儿童。同时《哪吒闹海》这部动画片拍摄1979年,是根据《封神演义》故事改编,并荣获了多项国内外大奖。(1980年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青年优秀创作奖;1983年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1988年法国布尔波拉斯文化俱乐部青年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奖和宽银幕长动画片奖。)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巧妙地设计一个新颖别致的故事导入教学,能有效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课堂上来,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聆听故事,初听全曲
过渡语: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哪吒闹海》中的音乐片段《哪吒再生》。这首民乐合奏是动画片的几个重要的音乐片断组成的一个小组曲,共有四段音乐组成:金光洞里、哪吒苏醒、师徒相见、出发报仇,这四段音乐情绪也各不相同。
聆听《哪吒再生》故事,共同回忆故事情节。
师:下面就让我们在《哪吒再生》的故事中共同回忆其中的故事情节。
过渡语:故事听完了,那这段故事用音乐来表现会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
2. 初听全曲,初步感受音乐如何表现这个故事。
三、分段欣赏乐曲
1. 欣赏“金光洞里”。
(1)初听:教师出示“金光洞里”谱例并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分辨音乐的速度、情绪及联想到的情景。
师:这段音乐具有怎样的情绪?它的速度是什么?你们联想到了什么情景?
(2)复听:教师出示相应图片。这段主题重复了几次?每次重复有变化吗?
(3)教师结合画面小结分析这段音乐。
金光洞里:乐曲一开头,扬琴奏出轻轻的震音,缓慢的速度、朦胧的音色把我们带进云雾缭绕的金光洞里。接着乐队奏出了优美、动听的主题,表现了仙鹤把银丹放入由藕做身体、荷叶做衣衫的“人”形中,太乙真人施法让哪吒重生,随着主题多次反复,葫芦里喷洒出金水,荷花也放射出灿烂的金光。
(4)结合视频复听“金光洞里”。加深学生理解音乐要素如何塑造音乐形象和情景的。
2. 欣赏“哪吒苏醒”。
(1)初听:教师出示“哪吒苏醒”谱例并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分辨音乐的速度、音色、情绪及联想到的情景。
师:这段音乐具有怎样的情绪?它的速度是什么?主奏乐器的音乐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你们联想到了什么情景?
(2)复听: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引导学生用肢体律动随音乐表现哪吒苏醒时的情景。
师:请同学们创编动作,随音乐表现哪咤苏醒时的情景。
(3)教师分析这段音乐并出示画面。
哪吒苏醒:音乐的速度是中速、缓慢的,随着木琴奏出的一连串固定音型,和弦和调性的频繁变化,节奏逐步地紧缩,使我们仿佛看到荷花蕊中冒出一股股青气,粉红色的花瓣徐徐展开,哪吒在抬手、伸腿,慢慢地睁开了眼睛,他苏醒了。
(4)结合视频复听 “哪吒苏醒”。加深学生理解音乐要素如何塑造音乐形象和情景的。
3. 欣赏“师徒相见”。
(1)初听:教师出示“师徒相见”谱例并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分辨音乐的速度、情绪及联想到的情景。
师:这段音乐的情绪有什么变化?表现了哪吒的什么心情?它的节拍、速度是什么?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
(2)教师分析这段音乐并出示画面。
师徒相见: 当哪吒睁开眼睛看到师傅时,音乐出现了悠长、高亢的主题。大跳起伏的旋律,二二拍的节拍和全乐队的强奏,抒发了哪吒见到师傅时的悲喜交加,感慨万分的心情。
(3)结合视频复听“师徒相见”。加深学生理解音乐要素如何塑造音乐形象和情景的。
4. 欣赏“出发报仇”
(1)初听:教师出示“出发报仇”谱例并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分辨音乐的速度、三连音、情绪及联想到的情景。
师:这段音乐有两部分组成,音乐的情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什么内容?
(2)复听:在这段音乐中加入了中国戏曲中的哪种打击乐器?它对音乐情绪的表现有什么作用?(板鼓:是我国民族打击乐乐器的一种,在使用中不仅能为乐队打节奏,还有助于舞台气氛的烘托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3)教师分析这段音乐并出示画面。
出发报仇:这段音乐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表现临别前,师傅送他一对风火轮和一杆火尖枪。这时音乐转入急板,随着短促、强烈的节奏,以三连音节奏层层推进,体现了哪吒奋发操练,为民除害的决心。第二部分表现哪吒出发报仇,音乐中加入了中国戏曲的板鼓,增加了紧张的气氛,表现了哪吒直奔东海龙宫去报仇的急切心情。最后音乐用中国戏曲中常用的收腔,描绘哪吒已到东海龙宫准备报仇了。
(4)结合视频复听“师徒相见”。
四、完整聆听音乐《哪吒再生》并分组完成任务。
1. 播放全曲,出示四段音乐的主题图片,请第1、2组学生用伸出手指数的方式分辨四个部分的音乐,老师针对学生的听辨做简单的小结。
2. 请第3、4组学生随音乐的顺序进行排序图片,然后师生进行评价。
五、完整欣赏《哪吒再生》动画视频。
1. 师强调、引导学生在借助动画片的画面和情节感受、鉴赏音乐的同时,要把对音乐的兴趣集中到情感体验上来,而不只是单纯的看画面或专注于故事情节中。
【设计意图:结合音乐要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一步理解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如何欣赏音乐的方法,为学生音乐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帮助和引导作用。】
六、课堂小结:
1. 师:经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哪吒这一英雄人物,那我们应该学习哪咤的哪些精神?(如:学习哪吒机智勇敢、不屈不挠、不怕困难、不惧邪恶的精神。)
2. 师:在欣赏音乐时应结合音乐要素进行聆听、思考并联想。如:音乐的速度、力度、情绪、节拍等,这样才能体会不同的音乐要素可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和情景,从而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