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凿空西域通丝路
二、陆海丝路连世界
三、广袤西域终归汉
本课索引
控 制
痛 恨
阳 关
玉门关
西汉初年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大月氏被匈奴驱赶,匈奴单于[chán yú](汉时匈奴人对其君主的称呼。泛指外族首领)还把大月氏国王的头盖骨制成“饮器”。
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了解西域
一、凿空西域通丝路
招 贤 令
自古以来,我族人民
常被匈奴压迫,黄河
附近的人民更常遭匈
奴骚挠,为大举反击
匈奴,现招募一勇士
出使西域,联合大月
氏,共同夹击匈奴,
重赏。钦此!
?
该“招贤令”所招募的使者须
完成什么任务?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1.西域的地理位置
玉门关
阳关
Dà yuè zhī
当时没有人去过西域,传说西行之路上有寸草不生的漫漫黄沙,还有烈火熊熊的火焰山,日落后昆仑山上还有长着豹尾的食人怪兽。
——译自《山海经》
春风不度玉门关
西出阳关无故人
招贤榜
我大汉王朝,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 之患,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现招募有胆有识、果敢忠义之人,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事成之后,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如有勇者,速来报名,钦此!
假如你生活在西汉,你会揭榜去西域吗?为什么?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
汉武帝
张骞
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封博望侯,一生受汉武帝之命,两次出使西域。
阳关
次数项目
出发时间
目的
结果
公元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公元前119年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第一次
第二次
加强汉与西域的联系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
史料研读
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
(提示:古代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
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然骞凿空(开通),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诚信)
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
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十余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他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敢于冒险、不畏艰难、不怕吃苦、百折不挠、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精神和不辱使命的民族气节 。
促进了西汉与西域间的相互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
为开辟丝绸之路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长安
河西走廊
西域
欧洲
中亚、西亚
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二、陆海丝路连世界
尝试将丝绸之路的路线说给你的同桌听。(注意:说出起点、终点、所经过的主要地区)
丝路路线我来说
东南沿海港口
马来半岛
孟加拉湾
印 度
斯里兰卡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中南半岛
国际法惯例:谁发现,谁命名,谁管理!
说明了什么?
中国是最早发现、命名和使用及管辖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的国家。
丝绸之路——友谊之路
丝绸之路——文化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之路
丝绸之路起到了什么作用?
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东西方的友谊,沟通了东西方的文明。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对西域的管理
西域都护
公元前60年
职责:
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意义:
时间:
班超经营西域
职责:
结果:
时间:
调遣军队、征发粮草
东汉明帝时
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他得到西域各国的信任,长期留守西域。
(西汉)
(东汉)
三、广袤西域终归汉
西汉疆域图
对比秦朝的疆域,西汉的疆域多了什么地方呢?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张骞通西域
西域都护
丝绸之路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开辟
设置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
1、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文帝 D.汉光武帝
2、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是在( )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19年
C.公元前60年 D.公元前116年
3、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丝绸之路”的走向是( )
A.长安——葱领——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
B.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大秦
C.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欧洲
D.成都——云南——缅甸——印度——欧洲
4、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
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