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濮阳建业国际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一剪梅》课件(共6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濮阳建业国际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一剪梅》课件(共6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24 20:3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7张PPT)
乱世中的美神
寄语:
李清照的词是苦难时代的灵魂绝唱。苦难不断地擦拭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她却用枯瘦的手磨平厄运的棱角。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佳作
中华史诗上杰出女作家。
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李清照(1084-约1155),字漱玉,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
李清照在诗词文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最擅长的还是词,是婉约派代表词人,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其词被称为“易安体”,词集《漱玉集》。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女诗人,亦称“一代词宗”。
评价: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
  所作词,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作品散失很多。今有《漱玉词》、 《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爱好金石学,且能诗词。婚后夫妻恩爱,在学术上互相切磋,艺术上共同砥砺,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使他俩成为“志同道合”、“相敬如宾”的爱侣,过着平静的富于诗意的幸福生活。
公元1107年,赵明诚之父赵挺之因与权臣蔡京的矛盾尖锐化而被罢相,不久赵挺之因病去世。死后三日,蔡京嗾使私党弹劾赵挺之生前有贪污之嫌,几至遭受灭门之祸。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从此返回山东青州故居,过了十余年的隐居生活。此时,李清照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
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此时,李清照44岁,目睹黄河南北相继沦陷,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浓愁、哀愁--沉哀凄苦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____郭沫若
李易安人生之五不幸——
国家飘摇
丈夫病逝
再婚不幸
金石遗失
晚年无子

被誉为
她的作品主要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漱玉词》
清照园梅花泉
清照漱玉泉
李清照纪念馆
山东青州李清照纪念祠
献给一代词宗李清照
李清照为什么要写《一剪梅》呢?

这是一首闺情词。易安结婚不久,赵明诚就到远处去上学,李清照“殊不忍别,觅锦帛,书《一剪梅》以送之。”
(引自元人伊世珍《嫏环记》)
读懂《一剪梅》: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一首诗作。
朗诵练习
一剪梅
李清照
结构特点:①本词为双调,每段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相似,节奏整齐。②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诵读节奏: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关于词牌“一剪梅”的由来
一剪梅,词牌名,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词谱》以周邦彦“一剪梅花万样娇”一首与吴文英“远目伤心楼上山”一首为正体,周词上、下片各三平韵,吴词各四平韵,又列别体五种。
此调因周邦彦词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乃取前三字为调名。又韩淲词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腊梅香》,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秋”句,故又名《玉簟秋》。
上阕: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红藕香残
以点代面。荷花既已凋谢,其他草木之花就更难见到。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
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
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
玉簟秋
 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 不止是说天气变凉,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跟她独守空房关系倒更为密切,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 
红藕香残玉簟秋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
这样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吗?
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独:为了排遣心中的冷漠孤寂,我换上秋装,独自荡舟水上。
一个“独”字用的好,一个人的世界,牵挂的是远方。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背面敷粉的写法,其正面意思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
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
云中:
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鸿雁从空中飞来,故称“云中”。
锦书:
写在锦帛上的信。据《晋书》记载,窦滔妻苏氏曾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寄给他的丈夫,后来用“锦书”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信。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指在外的丈夫给妻子的信。


倒装句
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
谁——
赵明诚
明月自满,人却未圆;
 雁字空回,锦书无有
 无边的月色正如无尽的相思
.
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
上阕 ---写女诗人的独居生活
下阕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
花自飘零水自流” 蕴含的意义?

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
与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有异曲同工之处。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通过这句你是如何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的?
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句式“才——却——”的运用有什么妙处?
“情”要用“计”消除,可知其重
“无计可消除”,可知其深。
化用范仲淹在《御街行》中的句子:“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李清照将这句化得出奇了: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把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
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
“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诗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给人以遐想。
下阕
以抒情为主
抒发了女词人寂寞相思之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勾勒环境
叙写情事
神驰遐思
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
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下片由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写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此词特点
特点:
1、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
2、大胆歌颂自己的爱情,象蜜甜、象水清,磊落大方;
3、浅俗清新,明白如话,也多用偶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

知 识面扩展: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鉴赏:
金兵入侵,无限感慨,针对宋高宗君臣逃跑误国偏安江南表示愤慨的一首诗歌。这首绝句颇受后人推崇。
回文璇玑图诗 苏若兰费尽心机,织成一块八寸见方的五色锦缎,用文字织成回文诗,这便是有名的《璇玑图》。苏若兰的“璇玑图”轰动了那个混乱的时代,大家争相传抄,试以句读,解析诗体,然而能懂的人寥若晨星。

“璇玑图”流传到后世,又不知令多少文人雅士伤透了脑筋。唐代女杰武则天,就“璇玑图”着意推求,得诗二百余首。宋代高僧起宗,将其分解为十图,得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明代学者康万民,苦研一生,撰下《“璇玑图”读法》一书,说明原图的字迹分为五色,用以区别三、五、七言诗体,后来传抄者都用墨书,无法分辨其体,给解读造成困难。

康万民研究出了一套完整的阅读方法,分为正读、反读、起头读、逐步退一字读、倒数逐步退一字读、迭一字读、横读、斜读、四角读、交互读、中间辐射读、角读、相向读、相反读等十二种读法,可得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诗四千二百零六首;每一首诗均悱恻幽怨,一往情深,真情流露,才情之妙,贯古超今。织者的悲欢忧乐,忠愤感激,好贤厌恶。令人为之动颜。
《回文璇玑图 》
 这里仅选择几首从“璇玑图”中整理出来的诗,以体现苏若兰情意之一斑:
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伤惨怀慕增忧心,堂空惟思咏和音;
藏摧悲声发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
(反读:琴清流楚激弦商,秦曲发声悲摧藏。
音和咏思惟空堂,心忧增慕怀惨伤。) 
 这首诗正读、反读皆可,描述了满怀悲思的人儿,独自坐在空寂的堂上抚琴,琴声时而呜咽如泉,时而激越如风,倾诉着抚琴人翻卷涨落的心声。
嗟叹怀所离径,遐旷路伤中情; 家无君房帏清,华饰容朗镜明。
葩纷光珠耀英,多思感谁为荣? 周风兴自后妃,楚樊厉节中闲。
长叹不能奋飞,双发歌我衮衣; 华观冶容为谁?宫羽同声相追。
  凄怆的六言诗,诉说着女主人公在空寂的“房帏”中对镜梳妆时的几多哀叹,她纵然有着“葩纷”、“耀英”的容颜,但韶光易逝,夫君难回,这如花的年华,又“治容为谁?”
寒岁识凋松,真物知终始;颜衰改华容,仁贤别行士。
  这首可回读的五言诗,用岁寒后凋的松柏作比,吐露了她对夫君矢志不移的贞情;倒转来读,则表现得更加激扬蓬勃,感人至深。
夫妻互忆
宋*李禺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隔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寂寥,夫忆妻兮夫忆儿。
你能将全词改写成情景连贯、意境优美的抒情散文片段吗?
粉红的荷花已经凋谢,铺着的竹席也生秋凉,? 轻轻解下丝绸披肩,独自登上木兰小舟。? 天边飞来队队鸿雁,是谁捎来了远方的佳音?? 西楼洒满月光,思念的人啊也该早日归来。?
花儿自管飘落,水儿自管流淌,? 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却只能独自愁闷各天一方。? 这样的相思愁苦,哪儿有办法可以消除,? 皱着的眉头方才展开,涩涩的味儿却又涌上心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