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24 21:4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复习提问
1、英国鸦片走私的目的?
2、虎门销烟发生的时间、意义?
3、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起止时间?
4、《南京条约》的内容?
5、鸦片战争有何重要影响?——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 结果及战争的性质;
2.掌握《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3.了解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4.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自主学习
(8-12页,标画关键点、识记基础知识、时间7分钟)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借口、起止时间、主要侵略国家、经过、《天津条约》内容、《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内容、《北京条约》内容、火烧圆明园时间。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______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______和_____共______万平方千米。_______是近代强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性质(补充)、影响?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直接原因:(借口)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英国)
(法国)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英法发动
炮轰广州(英)
攻陷广州(英法)
攻陷大沽炮台(英法)
逼近天津
1856年——?《天津条约》时间:
签订的国家:
内容:1858年英法(主凶)、美俄(帮凶)①外国公使进驻 ;②增开 、 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 自由航行等特权。 随后,清政府又与英、法、美签订了《 》,清被迫承认 。★大沽★天津★圆明园《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不满足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1856年-1860年时间: 凶手:1860年英、法 有大型建筑物145处,既有中国风格的庭院,也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同时也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西方誉之为“万园之园”。
圆明园遗址时间:
签订的国家:
内容:1860年英、法①承认 继续有效;②增开 为商埠;③ 大幅增加;④割 给英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西北部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60多万km240多万km244多万km27多万km2共计150多万平方千米 俄国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相当于15个浙江省的面积, 3个法国,12个捷克斯洛伐克! 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发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使 ;②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 地区;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 ★③ 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合作探究对比两次鸦片战争,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英英、法
美、俄1840-18421856-1860打开中国市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中国战败
《南京条约》 中国战败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相同点:不同点: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亚罗号、马神甫影响:经过:结果: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借口): ① ② ③④课堂小结时间:原因:1856年——1860年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大片领土两个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课堂检测1.有些历史遗址总是激起我们心中阵阵的伤痛,看见下图就会联想到是哪次列强侵华的见证(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甲午中日战争B2.近代以来,中国皇宫文物大量流失到西方国家,这一现象首先出现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甲午中日战争B3.“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 “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
 A.英德联军     B.德法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C4.圆明园遗址给我们的最大警示是(  )
 A.落后就要挨打 B.封建制度落后
 C.鸦片危害严重   D.资本主义制度先进A5.有人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花费一文钱,不必动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 ”指( )
A.得到巨额赔款
B.强迫清政府开放数处通商口岸
C.割占中国1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D.从中国抢走无数珍宝6.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占领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
A.英法 B.英美 C.俄日  D.英俄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