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24 21:0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教学设计(详案)
教学目标:?
认识“亦、宜”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古诗。?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了解背景。?
1.?出示李白的图片,认识李白。?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歌。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又富于想象,赢得了一代“诗仙”的美誉。?
你学习过李白的哪些诗呢?大家一起来回忆背诵(出示李白的诗篇)?
教师谈话导课:李白是中国唐代一位非常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25岁的时候就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离开了家乡,兴致勃勃地乘船顺江东下,在经过天门山时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板书课题:望天门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望天门山》(齐读)?
读一读课题,大家快速思考一下题目的意思。?
3.认识天门山:?
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天门山雄踞芜湖市北郊长江畔,因李白的《望天门山》一诗而天下闻名。?
二、初读感悟,划分节奏。?
1、读一读,想一想:聪明的你找找看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2、划分节奏,学习朗读。?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三、品读诗句,想象画面。?
(一)学习前两句诗。?
1.(出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有关图片)?
2.指名读一读前两句。?
3.认识楚江:楚江:即长江。长江中下游地带在古代属于楚地,所以叫楚江。?引导想象:楚江水撞击天门山激起回旋,形成汹涌的波涛的情景。?理解“断”、“开”、“至此回”。学习断字:认识篆体断,学习书写断。?
4.感受画面:?
(1)指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2)从这两句我们可以体会出江水怎么样?(水势湍急、激荡回旋)?
(3)师简笔画两山夹江对峙的图。?
5.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1)指名读,生点评优点或缺点。?
(2)教师范读,学生听老师读,注意哪里有停顿,哪些词是重读的。?
(3)再指名读,多种形式诵读。?
(二)学习后两句诗。?
1.谈话过渡:这么壮美的景色,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我们来学习后两句诗。?
2.(出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学生观察,畅谈感受。?
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诗人用词多么精妙啊,一个“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门山特有的姿态,使天门山富有动态美。?
5.这青山仿佛是要出来迎接自己一样,诗人的心情怎样呢?(高兴、激动、自豪)?
6.指导朗读:李白在高大的天门山面前,丝毫没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虽从遥远的天边来,却有这雄伟的天门山专程相迎,这又是多么豪迈呀!让我们齐读后两句。?
7.?诗人“望”的立足点是什么?也就是说,诗人是在哪里远望的??
四、再读悟情,感情诵读。?
1.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再把整首诗读一读,看看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好的诗如画、如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可以唱出来。?播放歌曲《唱古诗——望天门山》,随机播放书法和绘画作品。?
3.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诵。?
五、总结学法,课后拓展。?
学习古诗就是要从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出发,继而感悟诗意,最后领悟诗情,后面两首诗我们就按这样的方式先请大家在课后自学,下节课再交流。?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背景??诗意??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