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上册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课件 (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上册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课件 (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24 22:0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
雄姿应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嘉佑二年。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和,屡被贬官,甚至在1079年被人告发作诗讽刺新法而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赤壁怀古》即此时所作。
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是唐宋八
大家之一。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
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与辛弃疾和称
“苏辛”。
基本内容
上阕:描绘赤壁的景色。
下阕: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
的感慨。
词题——赤壁怀古——已经点明了写作背景:游赤壁(写景)怀古(咏史、抒情)。同学们再看一下课本中注释的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3年(公元1079年)作者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5年,苏轼已经47岁了,他游览了黄州赤壁,写下这首作品,可知是在他得意时还是在他失意时所作?——失意时——同学们要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看一下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牌是?
同学们知道它的来历吗?
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这个词牌就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作者首先从大处着笔,总写登高远眺的所见所感。滚滚长江,浩浩荡荡,永不停息地向东奔流;千百年来,多少的风流人物,就像东流的江水,随着时光,一去不复返了。——此处把江山和人物合写,创造了一个雄浑旷远、豪迈深沉的意境。点出了词作“怀古”的旨意。
毛泽东诗词中的“风流人物”也是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杰出人物,所以他说“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说他们够不上“风流人物”,也就是说,他们这些人“武”有余而“文”不足,只有武略,而缺少文韬,所以他才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不过这里的“风流人物”还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是指对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西边的旧时营垒,是令周瑜一战成名的赤壁大战的古战场
苏轼游的是赤鼻矶,在湖北黄冈,而赤壁之战的赤壁,是在现在的湖北赤壁市。——不是真赤壁.
说是“人道是”,特意说明“是人们说”,而不是“我以为”。苏轼仅是借此抒发思古之幽情而已。
大家再考虑,这个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不能,因为“郎”字给人家一种年轻的感觉,特别年轻潇洒。—大家再想想,人名与地名相提并论,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赤壁是因为周瑜才闻名的,反过来说,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暗喻对周瑜的赞赏和敬意,突出周瑜的年轻有为,为下阕专咏周瑜埋下伏笔。
?
★ 古战场的险要形势是怎样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词人可能联想到哪些豪杰?
?
①(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有哪些动词?——穿、拍、卷。
——哪位同学分析一下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
“穿”字写出了江岸上陡峭的山崖直插云霄的险峻地势——山势险峻
?
“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巨浪惊险
?
“卷”字突出了江水的澎湃气势。——江水汹涌澎湃
②(目的)渲染气氛,烘托英雄人物的气概和精神。
③(豪杰)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知人善用的刘备、足智多谋的周瑜……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结论,也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人物又是一时俊杰。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也是江山人物合写,但是前者是泛写,后者是 具体写。视野由远及近,笔墨由放及收,最后集中到一点,为下阕周瑜作了很好的铺垫。
思考: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上阕作者的视野开阔,通过比喻、
夸张等表现手法,把眼前的祖国的大好河
山描写的宏伟、壮阔、气势磅礴,这就为
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
垫。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
的气概。这也体现了作者作为豪放派代表
的词风。
作者为什么思慕周瑜?本词中,周瑜是
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参考:词中的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
温文尔雅却又有雄才大略,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正是为如此,已超过周瑜年
龄的苏轼最最渴望的就是象周瑜那样建
功立业,一展宏图。
小乔是江东著名的美女,在写周瑜的时候带出小乔,作者意在用美女来衬托英雄,咏叹这英雄美女的完美结合。大乔也是美女,是孙权的妻子,孙权也是英雄人物。周瑜能够娶到小乔,说明他也是不简单的人物。
?初嫁——其实在赤壁大战时,周瑜与小乔已经结婚十年了,这里仍说“初嫁”,是为了更好地衬托周瑜的年轻有为,充满青春活力,事业、爱情两得意,春风得意、英气不凡,令人羡慕。
羽扇纶巾—是写他身为主帅,且大战当前,却不着戎装而着便装,足见其儒将风度,对应前文的“风流人物”,有文采的。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从容自若气度非凡,指挥若定,韬略过人——用火攻打败号称八十万、兵力数十倍于自己的强敌。
词人是怎样塑造周瑜这一人物形象的?词人是怎样描写周瑜的?
这几句概括力非常强,词人用了衬托、概貌、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周瑜的气度及在大战中的表现、敌我力量的对比、战争的特点和结局,都在这22个字中一一交代清楚。
塑造周瑜这一形象作用何在?
?
周瑜的丰功伟绩令人向往但又无法企及,写周瑜是为了衬托诗人仕途坎坷、命运多舛。作者一直被皇帝贬来贬去,现在自己谪居边地,抱负难以舒展,想忘却世事,却又不能,在渴望、惆怅和无奈中,过早地衰老(作者时年47岁,在当时算是老年人了),却年老无为,于是不胜嗟叹。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句话存在两种理解:一种是“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多情人是苏轼;一种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多情人是周瑜。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
明确:“故国神游”倒装句,应为“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同样也是倒装句,应为“应笑我多情”。“情”,指他建功立业的愿望。“笑”,自嘲,自己年纪大了,还这么多情,还有这样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报国的情感。
“早生华发”感慨光阴虚度。周瑜的丰功伟业令人向往但又无法企及,自己谪居边地抱负又不得施展,想忘情世事又不可能,在渴望惆怅和无奈中,过早地衰老
明确: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讨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总 结
主题:全词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为题材,以纵横之笔将怀古、
咏史、写景、抒情熔铸为一体,视野开阔,境界宏大,
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豪迈。
写法特点:概括与特写相结合;概貌与细节相结合;虚实结合。
联想、夸张等手法的运用。
指出下列句子中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夸张 对偶
借代 夸张
豪放派
婉约派
代表
作家
苏轼 柳永
辛弃疾 李清照
作品风格
内容 视野开阔 男欢女爱,离愁别绪
广阔的社会
生活
形式 不为规定的 含蓄、婉约,严格遵
声律束缚, 守音律。
气概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