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2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2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25 07:3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唐代以繁荣、昌盛、灿烂、瑰丽的的文化而远扬声名于世界各地,并使大唐文物制度之美成为亚洲的一些国家作为学习、仿效的榜样。
——《唐朝文化史》徐连达
中国古代历史中,提到文化繁荣、灿烂,你会想到哪个时期? 怎么形成?为啥以荣?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8课
科 技


魏晋南北朝




领 域
朝 代
人 物
成 就
数 学
农 学
地 理
祖冲之
南朝
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
北朝
贾思勰
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齐民要术》
西晋
裴 秀
绘制出《禹贡地域图》
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隋 唐







领 域
朝 代
人 物
成 就
建 筑
印 刷
军 事
李春
隋朝
设计建造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唐朝
已有雕版印刷术
世界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唐朝
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
唐末,火药用于战争
天文学
唐朝
僧一行
测量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医 学
唐朝
孙思邈
唐高宗时期
《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
《唐本草》,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四大发明
印刷术
火 药
领域 时期人物 主要成就
数学 南朝祖冲之 世界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
农学 北朝贾思勰 《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地理学 西晋裴秀 《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建筑学 隋朝李春 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印刷术 唐朝 已有雕版印刷术,世界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医药学 唐高宗时期 《唐本草》,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唐朝孙思邈 《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
天文学 唐朝僧一行 测量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军事 唐末 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三国至隋唐的主要科技成就




对该领域文化的创新



对先前文化的总结与继承


对先前文化的吸收与创新
科技领域不断发展,走在世界前列
文化艺术


王羲之
《兰亭序》
颜真卿
《多宝塔感应碑》
柳公权
《神策军碑》
书法
龙门石刻北魏
《杨大眼造像记》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 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 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出名。
文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发展状况
成就突出,发展较大
达到新的高峰
代表、成就
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
南朝骈文
南北朝民歌
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作品

二千二百余位诗人
“诗仙” 李白
“诗圣” 杜甫
v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绘画成就斐然。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 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以顾恺之为代表。他提出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他的代表作。 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

材料一:
唐代是中国诗歌成熟的时代,而此种成熟首先表现在对汉魏六朝诗歌传统的兼收并蓄与创新性改造....

唐代诗人推扬“质胜文”的汉魏古诗,,却也不排斥“文胜质”的晋宋齐梁陈诗....

唐人对汉魏、齐梁诗歌传统的涵容与创造性消化,终于推出了金光熠熠的唐诗。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

材料二:
与诗一样,唐代书法充分吸收了魏晋南北朝南北文化的营养。....成为唐代书法臻于极美的艺术根基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

唐代文学艺术在对魏晋南北朝的基础上继承、吸收、创新,又对南北朝的文化进行融合,使之具有多元性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出现了“诗圣”“书圣”“画圣”等杰出人物,这一时期文学艺术达到顶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在诸多领域取得新成就,隋唐时期走在世界前列。

思考:为什么在这一时期,文学艺术与科技成就如此灿烂繁荣?
1、宽松的文化生长环境:
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官僚政治的成熟,为文艺成就提供了人才基础
安定的社会条件
民族交融与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不到三世纪初,汉帝国崩溃了,接着是四百年的混乱时期,.....这个混乱时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争雄斗霸的三国时代;一是晋代,中国虽然重新统一,但国势微弱;一是分裂的南北朝时代,中国北部处于异性王朝的统治之下。儒家社会的保守性质的品德已经不合时宜了。于是一种指示如何逃避原罪、痛苦的世界的新宗教,就有机可乘。”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卡特
“曹魏时期,思想界出现了一股新的潮流,以道家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和名家逻辑学,形成玄学。因其探讨玄理,立言玄妙,故有玄学之名。”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卡特

佛教传入与发展
从东汉到北朝,中亚、天竺高僧来华带来佛经
中国名僧西行取经,东晋法显、唐朝玄奘


对于中华本土文化儒、道产生了影响
对于文学、绘画、雕塑等方面的产生了影响
推动
影响
雕塑
以佛教题材为主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敦煌莫高窟
时期 发展情况
汉武帝时期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呈现繁盛之势
两汉之际 佛教传入中国
东汉末期 道教产生
魏晋南北朝 儒学、道教、佛教在相互影响和吸收中发展
隋朝时期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
唐朝时期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
唐中期 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汉至隋唐的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情况



特点:
三种思想在交融中发展。
总结:
三国至隋唐文化繁荣的原因
1、宽松的文化生长环境:
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官僚政治的成熟,为文艺成就提供了人才基础
特定的社会条件
民族交融与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
2、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包容性强,既个性突出,又广收兼蓄,既强调传统,又不乏开拓创新。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亲和力

中华文化不仅内部可以进行自我调节,而且对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具有很强的化解和包容能力,从而不断发展。

中华文化的辐射


唐朝对外交流的地域范围:东亚与西亚
隋唐文化与东亚文化
“公元600年,日本派出第一批谴隋史...7世纪初,圣德太子仿效中国制度,以儒学为指导思想,推行了‘推古改革’....在奈良朝约80年间,遣唐使达于全盛....日本佛教以中国为母国...日本各阶层深受唐文化浸染,吟唐诗、好唐乐、服唐服......日本文化对于唐文化的汲取,全面而又充实”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
“唐代,高句丽、百济、新罗积极向唐遣送留学生,入国学习中国文化。新罗统一朝鲜后,更以唐制为立国轨范。.....新罗时期的佛教,更在中国佛教的直接影响下展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
东亚国家对唐文化的主动汲取,鲜明地展示了这一时期文化的繁荣。
隋唐文化与远西世界
造纸术、印刷术传入中、西亚各国,继之传入欧洲。
“陶瓷之路”
总结:中华文化的辐射产生的条件
1、这一时期,中华文化的灿烂、繁荣
2、对外交通的发展
3、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