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浙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浙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11 10:4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

一、积累(20分)
1.根据拼音书写词语,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3分)
第一天,将会是máng lù 的一天。我将把我所有亲爱的朋友都叫来,长久地望着他们的脸,把他们内在美的外部迹像铭 (A.míng B.mǐng)刻在我的心中。我也将会把目光停留在一个婴儿的脸上,以便能够捕捉到在生活冲突所致的个人意识尚未建立之前的那种渴望的、tiānzhēn-
wú xié 的美。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排比和拟人)
B.人们都爱秋天,爱它的秋高气爽,爱它的云淡日丽,爱它的香飘四野。(拟人)
C.夜深了,皎洁的月光倾泻下来,就像透明的轻纱笼罩着大地。(比喻)
D.这样糟蹋粮食太不像话了,难道你不知道这些粮食来之不易吗?(反问)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6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与朋友交而不信( )
(3)温故而知新( ) (4)思而不学则殆( )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6)逝者如斯夫( )
4.古诗文名句默写。(7分)
(1)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2)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遥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描写凄神寒骨的边城夜色的句子是:
, 。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5.你的同学小芳想找个微信群,与志趣相投的同龄学友共同探讨一些上感兴趣的国学问题,若有以下四个国学爱好者微信群,她选哪个最适合?( )(2分)

A B C D
二、阅读(40分)
(一)《朝花夕拾》研读(16分)
【阅读提示】
回忆性散文写的是“过去的我”的经历和感受,但又往往带着“现在的我”的理解和思考。阅读这类文章,要关注文中的两个“我”——写作时“现在的我”与回忆中“过去的我”。










【阅读选篇】
父亲的病(节选)
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服他。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象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想不出“冤愆”来,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败鼓皮丸”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他仍旧泰然地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
从此我便不再和陈莲河先生周旋,只在街上有时看见他坐在三名轿夫的快轿里飞一般抬过:听说他现在还康健,一面行医,一面还做中医什么学报,正在和只长于外科的西医奋斗。中西的思想确乎有一点不同。听说中国的孝子们,一到将要“罪孽深重祸延父母”的时候,就买几斤人参,煎汤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几天气,即使半天也好。我的一位教医学的先生却教给我医生的职务道:“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但这先生自然是西医。
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6.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主要回忆了“过去的我” 和 两
件事。但从“现在的我”来看回忆中的名医,却发现 。(3分)
7.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写的是“过去的我”的经历、感受,请结合加点词揣摩,说说“小鲁迅”当时有
怎样的内心感受。(4分)
(1)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
??????????????????????????????????? ? ??
(2)“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 ? ??
8.鲁迅的文章结尾往往于叙述中渗透情感和思考。本文结尾写了“现在的我”的感受,你怎样理解这
句话?(3分)
??????????????????????????????????? ? ??
??????????????????????????????????? ? ??
【阅读探究】
9读《朝花夕拾》里的文章,有时会读到一个天真的“小鲁迅”,有时会读到一个深沉的大鲁迅。请
你参与“探究《朝花夕拾》中“小鲁迅·大鲁迅”的专题阅读活动,帮助设计阅读方案,把下面表
格填写完整。(6分)
阅读任务 过程记录
选篇阅读 小组交流 【谈发现】(3分) ●小明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发现:百草园之趣、三味书屋之趣让“小鲁迅” 拥有快乐的童年。 ●文文读《无常》,发现:孩子对活无常的喜爱,让“大鲁迅”从中看到了人间公 道的缺失,引发了他对“正人君子”的讽刺。●我读《 》,发现???????? ?? ???? ? ?? 。
从篇到本 探究鲁迅 【提建议】(3分) 要探究《朝花夕拾》中“小鲁迅·大鲁迅”,阅读时,从内容和方法上我有以下建 议: ?????? ???????? ? ? ? ?????????????? ? ?? ?????????????? ? ??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3题(12分)
世界还很年轻
刘丽丽
①初中毕业,我考到县城读书,母亲做了个相当前卫的决定:垦荒种棉花,来年用自家的棉絮给女儿做一床新铺盖。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上,彰显母爱的事每天都会发生,没有什么稀奇,唯一不同的就是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
②那时环绕在村子四周的都是水田,没有现成的棉花地,就算种出了棉花,变成新被褥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再者,种棉花几乎要天天喷药,否则虫子猖獗,到秋后留不下几个棉桃。但是在成堆的困难面前,母亲大手一挥,她很坚决,她的理由也很简单:女儿考到县城就必须配好的被褥,公家发的她信不过。
③开学后我就忙碌自己的学业,母亲也忙,忙秋收,忙着打听种棉花的事。那时候村里没有电话,她又不会骑自行车,种棉花的亲戚离我们村十几里地,她都是一步步走着去的,从没有喊过累。她选中的棉田依傍着沟渠,是一块撂荒地,长满了白茅和芦苇。土地解冻之后,母亲就扛着铁锹去垦荒。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这样的地块,掘起来很费劲。往常一锹下去就能翻上来的土,这里得多费几倍的力气。一个春天下来,母亲的脸变得又黑又瘦,以致我回家看到她的模样,吓了一跳。母亲黑了瘦了,但是那块荒地却变得有边有角,平头正脸。种子已经播到地里,盖了白生生的薄膜,芜杂的世界在春天中呈现出新的秩序。
④学校的功课紧张,她每天如何辛劳我是不知道的。后来听邻居说起,每天下地回来,她就钻进厨房先忙活出一家人的饭食,然后趁着薄暮时分的天光,再钻进棉花趟子里,掐杈子,打花心,捉虫子。干这些活都是零打碎敲的工夫,牺牲的却是她的休息时间。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
⑤那段时间我的成绩并不稳定,心情晴朗的时候少,阴天的时候多。功课紧张,偏偏班主任又指定让我参加学校的演讲赛。虽说我普通话比较标准,但是以我内向的性格,让我在人前侃侃而谈,甚至连比划带拍桌子的演讲,把观众感动到掉眼泪,我实在觉得为难。当我站在棉花地头跟母亲大吐苦水的时候,就是怀着这样一种抗拒的心情,我想打退堂鼓。
⑥那是秋天的清晨,草籽在秋风中陆续成熟,草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亮。母亲正在棉田里忙碌着,她的腰间系了一块塑料布,防止露打湿衣服,但是裤脚上却已经变得湿漉漉的。她一边掐去疯长的杈子,一边仔细翻检棉花嫩蕾上的虫子。在一棵棵棉苗前,母亲的急性子和坏脾气都消失了,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就像面对着十分宠爱的孩子。是啊,从春天到秋天,田里的无数棵棉花,就是这样一遍遍翻检过去,又抚摸过来的,每一棵棉花上都留下了她的指纹和温度。母亲的情意没有白费,棉花们都很争气,叶子深绿,极力展开的枝杈间已经见到累累的棉桃。听完我的诉苦,母亲说:“老师让咱讲是看得起咱,那你就好好地讲。”回头揪下一个被雨水捂烂的桃子,惋惜叹了一口气,继续说,“一遍讲不好,你就多讲几遍。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
⑦最后的这句话突然击中了我的心。看着黑瘦的母亲,我突然一阵心酸,同时一股莫名的力量在心底泛起。为了我的新铺盖,母亲在“熬”;为了演讲赛的好成绩,我也要“熬”。她虽然讲不出深刻的道理给我听,但她倔强地认定,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最终会变成洁白的棉絮,去温暖女儿,让她在白天繁重的课业之后,夜晚有一个轻盈幸福的梦。为了这份信念,她不喊苦不叫屈,硬生生将一块荒地变成了棉田。那时候,她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一大摊子家务。在焦头烂额里,信念如同一盏孤灯,在黑暗中亮起。循着这光亮,她看到了丰收在望的棉花,她的女儿也读出了一番人生的隽语。
⑧多年之后回望,我还记得整日里那个劳碌的身影,记得她的不服输和坚持。这些年来,每当我疲倦偷懒,我便习惯性地向着故乡的方向张望一会儿,然后俯下身子继续我的工作
⑨世界在窗外,未来在远方,亲爱的同学,你准备好出发了吗?希望你的心头也有一盏灯照拂,希望你坚定而努力。正如茨维塔耶娃在诗中写的那样:
⑩世界还很年轻,一切都将发生,为了你能到来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8年第7期)
10.第①段结尾说“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作者认为“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的原因是什么?(2分)
??????????????????????????????????? ? ??
11.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4分)
(1)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从修辞角度)
??????????????????????????????????? ? ??
(2)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品味词语的表达效果)
??????????????????????????????????? ? ??
1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形象。(3分)
??????????????????????????????????? ? ??
??????????????????????????????????? ? ??
13文章用“世界还很年轻”做标题,有何用意?(3分)
??????????????????????????????????? ? ??
??????????????????????????????????? ? ??
(三)古诗阅读(4分)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①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巳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①蒋捷:南宋词人,身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住,气节为时人所重。
14.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描绘了自己人生三个阶段的不同境遇,分别流露出少年潇洒、 __
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15.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词。

??????????????????????????????????? ? ??
??????????????????????????????????? ? ??
(四)文言文阅读(8分)
子欲居九夷①。或曰:“陋②,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卫灵公问陈③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④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⑤。在陈⑥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⑦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注释】①九夷:古代对东方少数民族的通称。②陋:闭塞。③陈:排兵布阵。④俎(zǔ)豆:本是祭祀用的器皿,这里指礼仪。⑤行:辞行。⑥陈:指陈国。⑦穷:处境困难。
16.根据《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1)从者病,莫能兴( )
A.起来 B.兴起 C.发动 D.选拔
(2)小人穷斯滥矣( )
A.泛滥 B.过度 C.越轨 D.失实
17.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18.对于“君子固穷”的意思,历来有争论。有人以为是“君子本来也有处境困难的时候”,有人以为是“君子在处境困难的时候应当坚守自己的品行”你赞同哪一种理解,请结合上文说说你的理由。如你还有别的理解,也可陈述自己的看法。(2分)
??????????????????????????????????? ? ??
??????????????????????????????????? ? ??
19.有同学要将上面两则《论语》与下面出自课文《《论语)十二章》中的两则放在一起,做一个关于《论语》的黑板专栏。请你根据这四则《论语》的主题,帮他拟写一个四个字的栏目名字。(2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 ??
三、作文(40分)
20.描写校园(公园、菜园或山野等)一角的风景。要求:抓住景物的特点;合理地安排描写的顺序;
200字左右。(10分)
21.根据要求作文。(30分)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要善学习,知礼仪,懂交往,会生活。2018年是中小学规则教育推进年。教育局将开展“最美学生”的评比,表彰一批遵守规则的优秀学生。你眼中的最美学生是谁呢?他(她)美在哪里?
请以“我的眼中,他(她)最美”为题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不少于500字。
温馨提示:①选择这个同学的一两个事例,努力写出他(她)的特点。 ②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优秀学生,也别忘了“毛遂自荐”。③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参考答案
一、1.1.忙碌 A 天真无邪 2.B 3.(1)同“悦”,愉快(2)诚信(3)学过的知识(4)疑惑(5)喜爱,爱好(6)这,指河水 4.(1)峨眉山月半轮秋 (2)落花时节又逢君 (3)应傍战场开 (4)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B
二、(一)6.(1)替父亲求医问药治病(或为父亲寻名医)(2)父亲临终时听信巫医的呼叫(或守候父亲弥留)(3)当时旧庸医的无能,他们明明知道病已经没法治了还故意蒙骗,看似开的是神丹妙药,其实就是故弄玄虚,使用障眼法,对病是没有一点疗效,搞得家人东奔西走到头来还是白忙活一场,并且对治病只是忙于应付而草草了事,给人看病都只为那些身外之物金钱。提示了当时社会上故弄玄虛、勒索钱财、庸医害人的龌龊,草菅人命的社会现实。 7.(1)见到父亲的难受,“我”心里极其痛苦,看着父亲喘气,非常痛苦地活着,倒不如让父亲安详地死去,“我”内心又觉得很不孝。(2)这一段话是说“我”在衍太太的催促下,叫爸爸的事。“还”“一直”说明“我”当时听信巫医的话,对父亲的生命寄予厚望,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父亲能有好转。 8.懊恼与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作者每念及此的不安、痛苦,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不舍与愧疚之情。 9.我读《父亲的病》,发现:“小鲁迅”对父亲的深厚感情让“大鲁迅”从中认识到当时医学及社会的落后现实和落后观念,引发了他为社会、为民族的呐喊。表达了他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议:略 要点:要适当了解生活背景,早期有快乐烂漫的童年,后期的艰难生活现实,把握鲁迅先生不同时期的生活状况,从而探究其对社会现实的尝试认识。(二)10.没有现成的棉花地;种出棉花变成新被褥需要1年时间;种棉花要天天喷药;公家发被褥。11.(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土地的芜杂(茅草根和芦苇跟的多和密),暗示了母亲垦荒的艰难(费劲),表现了母亲的辛劳和爱的伟大。(2)“竟然”,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写出了母亲的劳累和我听到这一消息时的惊讶、心酸以及对母亲的心疼。(意对即可)12.示例:(1)爱子心切。如母亲为给我做新铺盖垦荒种棉。(2)吃苦耐劳。如面对垦荒的种种困难,她不喊苦不叫屈。(3)富有耐心。如在棉苗面前,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4)朴实而睿智。如鼓励我参加演讲比赛。(5孝顺顾家。如母亲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家务。(答出3点意对即可。其它合情合理也可)13.(1)引用诗歌作为标题,新颖且富有诗意,能够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题目充满朝气,启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心中有信念,坚定而努力,一切都将会发生。(意对即可)(三)14.壮年漂泊(飘零)、? 暮年孤冷(孤寂、凄冷、凄凉等)?15.①虚写:上片回忆少年歌楼听雨时红烛罗帐的温馨欢恰的两面,以及中年客舟听雨时江阔云低、西风悲雁的漂泊落寞的场景。②实写:下片实写而今幕年独在僧庐下听雨时凄凉孤寂的处境。③虚实结合,感怀已逝岁月,慨叹目前境况,表达时光易逝、一生漂治孤苦的情感,并暗含对国家由兴而衰而亡的叹惋。(四)16.(1)A(2)C 17.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18.示例一:赞同第一种,与上文子路问“君子也有处境困难的时候吗”形成照应。示例二:赞同第二种。呼应下文,与“小人穷”就放纵自己形成对比。示例三:理解“君子固穷”的意思应该顾及上下文,它既有君子本来有“穷”的意思,也有君子固守“穷”的含义,这样与上下文都照应,不然从问话而言,都有欠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看起来像开放题型,实际上应当联系上下文,全面思考。19.君子安贫/君子固穷/安贫乐道(意思相近都可)
三、19.略。20.略。



目录
小引…………………………1
狗·猫·鼠…………………1
阿长与《山海经》…………12
《二十四孝图》……………20
五猖会………………………30
无常…………………………3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7
父亲的病……………………53
琐记…………………………63
藤野先生……………………66
范爱农………………………79
后记…………………………9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