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及答案(浙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及答案(浙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11 10:4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
积累(20分)
1.根据拼音书写词语,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3分)
白昼有一条神秘的航线/划来只dù jīn 的巨船/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帆。
沿途它穿越紧密的光波/或停靠于云的海岸/当它卸 (A.xiè B.yù)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驶向另一个港湾。
但在它驶近黑暗的时候/船上却焚起了大火/使它沉没于灰色的làng tāo /却溅起了银星千颗!
——吴望晓《太阳船》
2.下面图①有一个错别字,图②有一个病句,请找出并改正(直接将正确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2分)






① ②
3.古诗文名句默写。(7分)
(1)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2)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
, 。
(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4)请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与“儿童”有关的诗句(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6分)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闻之于宋君( ) (4)身亡所寄( )
(5)若屈伸呼吸( ) (6)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
5.文学常识填空。(2分)
本单元学习了不同文体的课文:有安徒生的 《皇帝的新装》;有袁珂的神话故事《女娲造人》;有选自古希腊、罗马寓言集《 》的《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二、阅读(40分)
(一)名著阅读(5分)
6.有人认为《镜花缘》借鉴了《西游记》的写法,你赞同这一看法吗?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写出你的理解。(5分)
?????????????????????????????????? ????
?????????????????????????????????? ????
?????????????????????????????????? ????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0题(12分)
佩尔蠢和公主
斯梯格·克劳森
①我和外公住在一起,我们住在森林边上的红色小屋里。外公是个修鞋匠,他总是坐在小板凳上修鞋。我呢,我总坐在一把大高椅子上,把一双腿晃来晃去,就那么一直晃下去。
②有一天外公把一双修好的鞋放在一只口袋里,让我送给森林里的奥尔迦老太婆。我背着口袋上路,沿着林间小路,眼前出现一大片草地。我把肩上的口袋放在草地上,坐在一个树桩上。突然那边来了个老头儿,他长得又干又瘦,穿着一身皱皱巴巴的黑西装,戴着一顶破旧的黑礼帽,手里拄着一根旧得裂缝的拐杖,他就那么一直朝我走过来了。
③“你好呀!”我对他说。
④“你好,孩子!”老头儿在我面前停住了脚步,他满脸汗津津的,他好像心里为什么事很着急。他问我:“孩子,你看见奥尔迦公主了吗?”我说:“什么?公主?这里从来没有什么公主,不过,倒是有个老太婆叫奥尔迦,喏,她的鞋在我的口袋里呢,我外公修好了她的鞋,让我给她送去呢!”
⑤老头儿听了,掏出一条灰乎乎的手帕擦着脸上的汗,很高兴地说:“你认得奥尔迦公主的宫殿?这太好了!你带我去吧!”我说:“我不认得什么公主的殿,不过我可以带你到奥尔迦老太婆家里去。”老头儿道了谢,在我旁边的树桩上坐了下来。
⑥这时候,从我身后冒出来一只麋鹿,我一点也不吃惊,因为我们这边森里有很多麋鹿。老头儿见了麋鹿,便揭下帽子,举起瘦胳膊挥舞着,欢呼起来,“啊!我英俊的白马来了。”
⑦这很奇怪,麋鹿和白马,完全不一样呀!
⑧老头儿说:“啊!大白马,你该驮我们去奥尔迦公主那里了吧?”说着,他就把那装鞋的口袋拿起来,让我背在肩上,又把我抱起来搁到了大麋鹿的背上,然后他自己也骑在了我后面,大麋鹿驮着我们,跑出了那片林中绿地,跑往绿地那边的森林小路,耳边风颼颼地响,有时候树枝打在我们脸上,跑啊,跑了一阵,眼前又一亮,已经到了森林的另一边。
⑨在森林的那一边,荒草里面,有一座歪歪斜斜的木板房,它那木板上面的漆,原来一定不是黑的,可是现在就像黑乎乎的鱼皮;房顶上的草长得跟房角下的草一般高。
⑩我们还没到那房子跟前,就有一个老太婆走了出来,用一只手遮在眼睛上,朝我们张望,那正是我应该把修好的鞋送给她的奥尔迦老太婆。
?麋鹿停了下来,趴下,我和老头儿都从麋鹿身上下来了。
?我完全没有机会把鞋送上去,因为老头儿显然完全忘记了我,奥尔迦老太婆的两眼也只是盯着老头了。
?“呀!这不是我心爱的公主奥尔迦吗?”我听见老头子大声地说,他激动得扬起了双臂。
?我想他一定认错人了。
?可是跟着我就听见奥尔迦老太婆尖声叫了起来:“啊呀!这不是亲爱的骑士佩尔森吗?”她激动得身子都抖了起来,双手紧握,扣在胸前。
?这真奇怪!
?佩尔森老头儿和奥尔迦老太婆拥抱在一起,一个说:“我一直要来找你!”一个说:“我一直在等你来!”我眨眨眼睛,真不敢相信:转眼之间,佩尔森老头变成了一个健壮的小伙子,他满面红光,腰板笔挺,他穿的西装也变得崭新,连他头上那顶破帽子也变成了仿佛刚从商店里买出来的新帽子,奧尔迦老太婆呢?她不再是个佝着腰的老太婆了,她脸上那些火鸡皮一样的皱纹完全消失,变得红扑扑的,她的眼睛变得又大又亮,蓝眼仁儿比森林边的湖水还碧蓝清澈,她的头发刚才还乱蓬蓬稀松松白得像雪,转眼间却变成了一头厚实的金发,每个鬈鬈都闪着金光,长长地披在她的肩膀上,她的那身破衣服也变成了美丽的新衣服,裙子下面,踮着脚尖的脚上,穿着一双闪闪发光的红皮靴——她有那么美丽的红皮靴,还需要我外公给她修补的鞋吗?
?我愣愣地站在那里,我眨眨眼,心里想,小房子会转眼变成宫殿和城堡吗?好一阵过去,小房子还是那么小、那么破,屋顶上的草,还是那么在风里摇摆,后来我看见小房子的屋顶上的烟囱里冒出了一缕青烟,从那关不紧的房门里飘出了咖啡的味道,那可不是很香的咖啡,外公煮出来的咖啡要好闻很多。
?我就把外公修好的那双鞋,放在了小房子的门边,转身离开了。我走了很久了,才回到家里。
?我把送鞋的经过,讲给外公听,外公一点也不吃惊。
外公问我:“那个老头儿,他是叫佩尔森么?”他说,“好久以前,在森林外面的村子里,有一个小姑娘叫奥尔迦,还有一个小男孩叫佩尔森,他们在一个小学里读书,有一天,他们和一群同学在村子里的草地上玩,忽然,一头牛跑到奥尔迦面前,那是一头犄角很尖的牛,孩子们都吓坏了,有的尖叫,有的走,有的站住不能动,奥尔迦瞪圓了眼睛,吓得都忘记了哭……这时候佩尔森冲了过去,用双手紧紧握住牛的两只角,拼命地把牛头往一边扭,真没想到,他那么一个小男孩子,竟把牛给制服了。后来,因为家里穷,佩尔森就背上行李,到离我们森林很远的城里做工去了。奥尔迦呢,也是因为家里穷,就一直留在森林这边。就这样,很多年过去了……就这样。”
听着,听着,我还是不明白,外公不再跟我解释,他只是说:“你就自己想去吧,你就晃着腿想吧,一直想到有一天你不再坐在椅子上晃腿。”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刘心武译本,有删减)
7.奇思妙想是童话最重要的审美品质。通读全文,完成下面填空。(2分)
我在林间草地上偶遇一个又干又瘦的老头,此后发生了一系列奇妙的事情。森林里冒出一只常见的麋鹿,却成了老头眼中的 ;我眼中的佩尔森老头和奥尔迦老太婆,竟然变成了他们彼此口中的 和 。而老头口中的 ,居然没有变身,依然是眼前歪斜的木板房,这似乎也很奇妙……
8.反复是童话常用的叙事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品析下列两组句子中反复的妙处。(4分)
(1)佩尔森老头儿和奥尔迦老太婆拥抱在一起,一个说:“我一直要来找你!”一个说:“我一直在等你来!”
?????????????????????????????????? ????
?????????????????????????????????? ????
(2)小房子还是那么小、那么破,屋顶上的草,还是那么在风里摇摆,后来我看见小房子的屋顶上的烟囱里冒出了一缕青烟……
?????????????????????????????????? ????
?????????????????????????????????? ????
9.有同学认为文章第@段的补叙,无关紧要,可以删去。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 ????
?????????????????????????????????? ????
10.你认为斯梯格·克劳森的《佩尔森和公主》能否作为第六单元的拓展阅读?请结合文章内容及下列单元导读,阐述理由。(3分)
想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借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体验更广大的世界。本单元课文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等,都富于想象力,引人遐思,能引导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世界。
……
——第六单元导读
?????????????????????????????????? ????
?????????????????????????????????? ????
?????????????????????????????????? ????
?????????????????????????????????? ????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10分)
夸父逐日
袁珂
夸父族是大神后土传下来的子孙。后土是幽冥世界幽都的统治者,权力很大。幽都在北海,里面有黑鸟、黑蛇、黑豹、黑虎、黑狐,连人都是黑的。看守幽都城门的就是巨人土伯,他是大神后土的臣子。他长着老虎的头,头上有一对坚利的角,额颅上有三只眼睛,身子无比巨大。我们见了巨人土伯这种形象,就可以想见那幽都之王后土的威是怎样了。
夸父族的人住在北方大荒中的一座叫作“成都载天”的山上,一个个都是身材高大的巨人,力气也极大,他们的性格既勇敢坚强,又比较和平善良,喜欢替人们打抱不平。
他们当中,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做了这么一件叫人吃惊的事——
这个夸父族人,有一天,看见原野上西斜的太阳,忽然想道: 。
想着,他就果然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追呀,追呀,夸父在原野上奔跑,快得像一阵风,瞬息间就已经超越千里,一直把太阳追到禺谷。
禺谷,就是虞渊,是太阳落下的地方。一团极大的红亮的火球,就在他的面前。夸父已经完全处在这片大的光明的包围中了,他欢喜地举起双手来,想把眼前这个大红球捉住。
就在这时,他忽然感到一种极其烦躁的口渴,使他简直忍受不了。这当然不奇怪,因为他被炎热的太阳烤炙着,又兼奔跑了大半天,实在疲倦极了。
他只得暂时放弃了想要追捕的太阳,伏下身子来,去喝黄河、渭水里的水。经他这么咕嘟嘟地一喝,霎时间两条大河的水都给他喝干了,可是那烦躁而难受的口渴还是没有止住。
他再向北方跑去,想去喝大泽里的水。那大泽,又叫“瀚海”,在雁门山的北边,是鸟雀们孳生幼儿和更换毛羽的地方,纵横有千里宽广。这倒是一处好水泉,可惜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就在中途渴死了。
他颓然地像一座山样地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这巨人的倒下而发出轰然的震响。这时太阳正向虞渊落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涂抹在夸父的脸颊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唉——”地长叹了一声,便把手里拄的杖奋力往前一抛,闭上眼晴长眠了。
到第二天早晨,当太阳又从东方升起,用它的金光来普照着大地的时候,就发现昨天倒毙在原野上的夸父,已经变作了一座大山。山的北边,有一片绿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就是夸父抛出去的手杖变成的。
11.夸父是一个巨人,这则神话故事是如何表现巨人之“巨”的?请加以概括。(3分)
?????????????????????????????????? ????
12.文中画线的空缺处是夸父逐日的原因,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进行补写。(2分)
?????????????????????????????????? ????
13.神话结尾,夸父死后,他的手杖化成了一片桃林。对这样的结尾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2分)
?????????????????????????????????? ????
14.“夸父逐日”现已成了一个成语。下面有两种释义:①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②比喻不自量力。你认为哪一个义项更符合神话这一文体特点?请说明理由。(3分)
?????????????????????????????????? ????
?????????????????????????????????? ????
(四)古诗阅读(4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深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5.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2分)
?????????????????????????????????? ????
?????????????????????????????????? ????
16.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2分)
?????????????????????????????????? ????
?????????????????????????????????? ????
(五)文言文阅读(9分)
【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眦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列子·天瑞》)
【乙】长庐子闻而笑之曰:“虹霓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夫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难终难穷,此固然矣;难测难识,此固然矣。忧其坏者,诚为大远;言其不坏者,亦为未是。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列子·天瑞》)
17.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申成“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 。
请写出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成语:“ ”。(3分)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若躇步眦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 ????
19.对于杞人的担忧,语段【甲】中的“晓之者”和语段【乙】中的“长庐子”分别是怎样的认识和态度?你对于“晓之者”和“长庐子”的认识有什么看法?(4分)
晓之者:??????????????????????? ????? ????
长庐子: ????????????????????????????? ????
我的看法:?????????????????????? ????????????
三、作文(40分)
20.根据要求作文。(10分)
某校学生会要成立几个文学部落(文学兴趣小组),分别是:鲁迅作品兴趣小组、《西游记》兴趣小组、童话兴趣小组、寓言兴趣小组等。
请为其中一个兴趣小组,写一则征招小组成员的启事。
要求:①内容应包含:对作家(或作品、文学样式)、活动目的和意义的简要说明;对应征
者的要求;报名办法。②语言有个性,具有鼓动意味。③150-200字。
21.根据要求作文。(30分)
试想一下,如果杞人担忧的“天崩地坠”,真的发生了:某日,一块大陨石从天而降……故事会怎么发展呢?这又将引发人们怎样的思考呢?请你就此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题目,文章不少于500字,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1.镀金 A 浪涛 2.⑴近 ⑵欣欣早上头痛起不了床(或“早上欣欣头痛起不了床”) 3.(1)便引诗情到碧霄(2)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3)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4)①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②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③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4.(1)待,等到(2)讲述(3)使知道(4)无,没有(5)你(6)同“释”,解除、消除 5.童话 伊索寓言
二、(一)6.示例1:赞同这一看法。《镜花缘》借鉴《西游记》奇、幻的写法。《镜花缘》描写了君子国、两面国等地的奇闻异事,读来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海外神话世界。这和《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取经经过很多海外国家发生的故事相似。其中《镜花缘》女儿国故事的写法和《西游记》西梁女儿国故事的写法大同小异。 示例2:不赞同这一看法。《镜花缘》倡导男女平等的思想,《西游记》这方面没有体现。《镜花缘》围绕这一思想,虽然也写了女儿国的故事,但和《西游记》中西梁女儿国的故事写法不同。《镜花缘》中的女儿国故事通过男女身份互换,从而发生了啼笑皆非的事情,实现嘲讽的目的。(二)7.白马 骑士 公主 宫殿 8.(1)两个“一直”强调了佩尔森和奧尔迦从没有放弃过寻找和等待对方,并坚持了几十年的时间,反映了他们对彼此的珍视,对爱的执着。(2)句中反复使用“还是”,强调了两人物质的贫穷,与两人“骑士”和“公主”的身份形成对比,表达爱能超越一切,创造奇迹。 9.这一补叙,叙述了佩尔森童年的英勇事迹,及彼此贫穷的家境,照应了上文骑士的身份,正是这一份与生俱来的勇气,才能够让他跨越时空,战胜现实。 10.示例:文章为我们想象了一个神奇的故事,我眼中的一只麋鹿可以变成白马,我眼中的又干又瘦的老头、老太会变成彼此口中的骑士和公主。这些奇思妙想引人遐思,发人深省,原来爱、勇气、执着,可以跨越时空,战胜一切阻力,曾经的遗憾消弭,成就团圆结局。在这个神奇的故事里,我们发现换种眼光,心中有爱便可化腐朽为神奇,让美好的愿景变成现实。只要内心富足,在贫瘠的现实中,依然能演绎骑士与公主的动人童话。童话通过想象照进现实,启发思考。(三)11.通过写夸父族人是身材高大的巨人、巨人土伯的形象、夸父喝干了黄河与渭水的水、夸父渴死后变作一座大山等方面来表现巨人之“巨”。12.示例:太阳落下山,黑夜就要来临;我不喜欢黑夜,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将它捉住。13.示例:这样的结尾,既具有诗意,又富有想象力,丰富了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夸父死后仍为人类造福的无私形象,使整个神话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14.示例:第一个义项更符合神话的这一文体。因为神话多是反映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本文的神话主要体现夸父非凡的勇气和英雄气概,所以第一个义项更符合这则神话所具有的积极意义。第二个义项带有讽刺的意味,语言消极,不符合神话这种文体。(四)15.“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呆坐的神态,用“灯前”引出“影”,“伴”又将“影”与“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苦坐的“身”,显得孤单寂寞。16.①作者通过想象中的画面,即冬至深夜,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之情的。②诗的语言质朴无华。(五)17.杞人忧天 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庸人自扰 18.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19.晓之者:天不会崩坠,地不会塌陷。 长庐子:积气形成天地,难测难识,终归会归于坏。我的看法:“晓之者”固然乐观,但对天地的认识目光短浅,有点绝对;“长庐子”对于未知事物心有疑虑,不持绝对意见,观点比较可取。事物没有水恒的,万物都是相对。
三、20.略。 21.略。





“黑西装”“黑礼帽”虽然风尘仆个,依然一身绅士。

面对相同事物,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审美,的确令人惊奇。

小贴士:
眼光:①看待事物的观点
②看待事物的角度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