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2.2声音的特性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2.2声音的特性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1-26 19:2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声音的特性 教案
?? 1. 知识与技能 ??? (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 ???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方法。 ???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文化。 ??? (三)教学重点 ??? 探究音调、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 ??? (四)教学难点 ??? 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含义,能区分它们;理解频率和它的单位赫兹的含义。 ??? 二、学情分析 ??? 学生在生活中、小学阶段、音乐课上或多或少了解到声音有不同特性,也听说过超声波、次声波,见过不同乐器,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缺乏更深一层的较为理性的认识。他们有进一步探究声音特性的欲望,渴望了解乐器发出不同声音的原理,但由于基础概念的不足和探究方法不熟悉,迫切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点。 ??? 三、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 ??? 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特点,本节课在探究音调、响度概念时,采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性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合适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帮助学生归纳、理解,使刚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既发挥自主性又不失盲目性。对概念理解和辨析采用实验和多媒体结合的手段。此外,学生可通过讨论、阅读、实验等手段来主动学习,体验过程,解决基本问题,并能简单应用。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两个超脱于知识载体以外的主要素质。 ??? 四、教学用具 ??? 多媒体、音叉、钢皮尺、示波器、鼓、口琴、乒乓球等。 ??? 五、教学过程 ??? (一)导 入 ??? (实验演示观察,设置情境引入。) ??? 物理问题来源于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体验,为了让学生更真实地感知声音的丰富性,可设置下列情境引入。 ??? 演示:我们周围充满着许多有趣的声音,大家能辨别以下分别是什么声音吗?(多媒体播放几种动物声音和火车等声音。) ??? (学生一一辨别) ??? 追问:你是根据什么来辨别这些声音的?(声音的高低、音色甚至长短等。) ??? 引入:这说明声音有各种不同的特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课题。(投影课题) ??? (二)音 调 ??? (播放一段含有女高音和男低音的音像。) ??? 提问:女高音和男低音歌唱家演唱的声音各有什么特点? ??? 在上述基础上归纳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女高音音调高,男低音音调低。 ??? 用口琴吹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让学生辨析音调高低。既巩固概念,也为下面探究音调与什么有关打下基础。 ??? (师生实验探究,启发深入理解。) ??? 由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二学生探究基础较低,不易猜想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这里采用问题启发式探究。通过设置一系列具体问题,让学生在解决系列小问题的同时不知不觉完成探究过程,体验和学习探究方法。 ??? (1)你能使身边的钢皮尺发出不同音调吗? ??? 学生纷纷尝试。请两名同学上台演示。 ??? (2)你们发现钢皮尺发出的音调与什么有关? ??? (学生很可能回答与钢皮尺伸出桌子的长短有关系,教师这时应充分肯定学生,保持他们探究的积极性,但要进一步启发和点拨。) ??? (3)继续仔细观察钢皮尺伸出部分的长度变化时,尺的振动情况有何不同? ??? 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探究,找出初步规律:音调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 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入本节的难点概念———频率,讲解频率、频率单位赫兹的含义,并投影结论: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体验规律:用手触摸声带,一起唱“1”、“2”、“3”、“4”、“5”……感觉声带振动频率的高低和音调高低之间的关系。 ??? (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拓展知识。) ??? 启发:(单手前后甩动,问学生听到声音了吗,大胆想象一下,如何改进有可能听到手挥动发出的声音。)看来人耳能听到的声音还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还有什么声音人耳也听不见呢?请大家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弄清人耳能听见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以及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 ??? 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且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含义。 ??? 为了拓展视野,体现主动、合作的学习精神,可以安排一个交流讨论: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知识。(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图片或者音像。) ??? 思考和巩固:为什么我们听不见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 “观察”声音:刚才我们不但用耳朵听见声音,还用手触摸了声音,你相信我们还能用眼睛来“看”声音吗?(演示把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观察其声音的波形,再将男女同学声音信号输入比较波形,只要能看出音调高的声音波形比较密即可。) ??? 由于示波器上波形停留时间短,不容易进行比较,可以采用实验和多媒体结合的手段,把波形图描绘下来,制成静态图片进行比较。这部分教学活动通过自学、交流、演示等各种方式开展,不但让大家拓展了声音的知识,开阔了眼界 (尤其是示波器对学生来讲很新奇),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他们觉得物理很有趣,很有用,也很神奇。 ??? (三)响 度 ??? 引入概念;由多媒体演示并介绍响度含义。 ??? 探究概念: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教师指导下的系列问题进行启发式探究。) ??? (1)如何让音叉发出的声音更响?(用力敲打音叉) ??? (2)用肉眼直接观察容易看出音叉很响与不太响时振动情况有何不同吗? ??? (3)给你一个乒乓球,能设法显示音叉的振动情况吗?乒乓球弹开幅度大说明什么?(教会学生观察微量变化的方法) ??? (4)做上述实验,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声音,有什么发现? ??? 投影结论: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 (5)你还有其他方法来验证你的结论吗? ??? 这是一个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最好允许学生多讨论一会,让学生在探究过程的自主性、多样性方面可以有更多的发挥余地。 ??? 有时间的话可以观察不同响度的声音的波形。 ??? (四)音 色 ??? 主要从两个环节来展示: ??? (1)音色含义:新课程理念不追求音色概念的严密性、深刻性,只要求学生知道有音色这个特征,能根据音色辨别声音。这样要求更符合初中生重感性的认知规律。可用多媒体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辨认同一个旋律分别是哪种乐器演奏的,指出分辨声音主要根据音色,并投影:能反映不同物体发出声音不同的特征叫音色。这种注重体验和感受的学习既增长了音乐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 (2)用示波器观察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 ??? 观察同样音调和响度、不同音色的声音,它们的大体波形相同,只有一些细微的附加振动有所不同。 ??? 从知识层次看,本节要求基本结束,学生对音调、响度、音色这声音三大特性有了常识性了解。为拓展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本节课还安排了科学世界“乐音和乐器”,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乐器和其他乐器。 ??? 多媒体展示“乐音和乐器”片断。 ??? 六、教学小结和反馈延伸 ??? (1)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节课要点。(有时间可让学生小结) ??? (2)播放编钟乐曲,讨论为什么编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 总结:不同音调、响度、音色的声音组合起来,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让我们在这动人的乐曲声中结束本课。 ??? (多媒体播放优美音乐) ??? 七、板书设计 ??? 由多媒体打出。 ??? 八、课外拓展 ??? 用录音机录下一段自己的声音和同学一起听。你觉得放出来的声音和自己的声音一样吗?别的同学认为一样吗?想想看,这是为什么。 ??? 巩固知识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课外钻研、查阅资料的习惯。 ??? 点评:这一节教学设计突出了观察和实验的多种形式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运用。 ??? 先以观察演示实验的形式引入声音具有高低、强弱等特性,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生活中对声音“高低”说法存在两种不同的意义。关于音调的教学,通过实验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认识钢皮尺的长短对音调的影响,引导他们逐步理解音调由振动快慢决定这一本质规律,并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实验所不易展示的现象,进一步应用和拓展知识。响度的教学注重对实验设计原理的认识,音色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实验演示和媒体播放丰富感知,突出在情意目标方面的教育功能。 ??? 可以说,整堂课就是以实验为主线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各环节有所侧重地全面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