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生活中的透镜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2生活中的透镜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1-26 23:5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生活中透镜》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了解,描述凸透镜在三种仪器上所成像的特点;
2.通过制作简易模型照相机的过程,初步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通过观看投影片,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的主要特征;
4.通过观察教师演示放大镜成像实验,对照平面镜成虚像的情况,能描述凸透镜成虚像时的主要特征;
5.养成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
凸透镜成虚像时的成像情景分析。
学法指导
预习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半透明薄膜、放大镜若干,自制投影仪,写有“箭头”的玻璃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用拍立得给学生拍照片,将照片贴到黑板上。
设问:照相机是怎样成像的?我们又是怎样“跑到”照片上去的呢?这节课就一起来探究生活中的透镜。
观察照片
推进新课
(一)照相机
(一)照相机
1探究实验:.
照相机问世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如今它已经成为生活中我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我们交流表达的重要途径。同学们想不想了解它的成像原理?通过一个实验来研究它的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放大镜和半透明的纸
实验步骤:用放大镜正对着正在发光的物体,例如吊灯,然后,将半透明的纸,逐渐靠近放大镜,直到可以在半透明的纸上,看到吊灯的像。
这就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所以它的成像特点:
总结: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像。
2.观察照相机成像原理图。
概念:物距和像距
回答:(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正立还是倒立?(2)像距与物距哪个大?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
交流总结:
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反馈训练1:
如图,小男孩拿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小男孩观察到的是
A.正立放大的像 B.正立缩小的像
C.倒立放大的像 D.倒立缩小的像
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作用,小组合作实验,初步感知照相机的成像,交流看到的像的特点。
(二)投影仪
1.演示实验:
将投影片插到投影仪上,观察墙上是否会出现像?
用手电筒,照亮投影片,再来观察天花板出现的像,以及出现了的像的特点。
总结: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对照实验器材,认识投影仪的主要构造及作用。
不用平面镜时,像呈在天花板上,用了平面镜,像呈在前面的屏幕上。
要将使像正立,物体要倒插到投影仪
回答:(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2)像距与物距哪个大?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
交流总结:
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反馈训练2:
放映幻灯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景物的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感知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分茶,投影仪了解其构造及作用。
观察体会,平面镜的作用。
(三)放大镜
探究实验:
用放大镜来观察书上的字,回答: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和物位于透镜的两侧还是同侧?
总结: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反馈训练3:
清晨,小草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了______镜的功能,形成了放大的______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_射现象的结果。
对比学习:
同是一块凸透镜,为何成像特点不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三者的物体到透镜距离分别是怎样的?
实验探究感觉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四)实像与虚像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的像,有的能用光屏承接,有的不能,这是为什么呢?
归纳总结:
实像:实际光线会形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的。
虚像:由反射光线,我觉得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
反馈训练4:
光的折射形成的都是虚像,对的吗?
思考总结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梳理本节知识要点
四、当堂检测
做导学案上练习,教师讲评。
完成当堂检测习题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