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如。
[宋]苏轼
字词学习
多音字
我们班有好 多同学都有踢足球的爱好 。
介绍
(古人谈读书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精读课文
敏:聪敏。
好:喜好。
耻:以……为耻。
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同“智”,智慧。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识:记住。
厌:满足。
诲:教诲。
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努力学习而不知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论述了学习的态度或方法
第一句话讲学习的态度,
第二句话讲对待知识的态度,
第三句话讲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这三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
采用了并列陈述的方式,启示人们一些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你能分别用三个四字词语概括三句话的内容吗?
勤奋好学、谦虚诚实、持之以恒。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
读书要做到不耻下问,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成就。
作者介绍
古人谈读书(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精读课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强调读书要专心一致,必定要三者到位。
句意: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句意: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句意: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想一想,朱熹认为读书要做到哪“三到”?其中哪一到是最重要的?
心到、眼到、口到。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要用心、专心
(2)为什么“读书有三到”,且“心到最急”的?
心不在此→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只漫浪诵读→不能记→记不能久
运用反问句式说明心到则眼口到,从而强调“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朱熹说的这段话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对你有什么启发?
读书最重要的是要用心,只有用心读了,你看书就会仔细、朗读就会认真。我今后读书要用心,不可以三心二意。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和眼睛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译文】
作者介绍
(古人谈读书三)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精读课文
[盖]用在句首,相当于“推想”“大概”。
[断]一定,绝对。
[甘]自愿,乐意。
[尽]尽头,止境。
[足]满。
[窥]窥探,观看。
[皆]全,都。
[缺]缺少。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 ,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句意: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句意:有志气就决不甘心居下游;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因为一点儿心得就自满自足,就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表现。
下等,劣等。
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强调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三者的紧密联系。
这段话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典故。
河伯观海
井底之蛙
译文: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点缺一不可。
曾国藩提出读书人读书要有哪几个方面?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指出读书要做到的三点:志向、见识和恒心。
“志”“识”“恒”分别对读书人有哪些重要性?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
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曾国藩认为哪些是没有见识的表现?
读了曾国藩说的这段话你学到了什么?
我们读书要有志向,通过读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长自己的见识,并能有恒心向着自己的志向坚持不懈的努力。
这三篇课文分别介绍了怎样的读书方法?
《论语》:读书要勤学好问,好学不倦。
朱熹:读书要用心,认真读、认真看。
曾国藩:读书要先树立志向,在读书中增长见识,而且能坚持下去。
古人谈读书
一、勤学好问,好学不倦
二、眼到,心到,口到
三、有志,有识,有恒
启迪智慧
板书设计
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关于读书的名句?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战国]孟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北宋]苏轼
拓展延伸
◎ 陶渊明“会意”读书法: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实际上,他追求的是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抠个别字句。
◎ 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观其大略”是指不钻进书堆,死记硬背,而是泛读大概,撷取精华,掌握其实质。
自己试着翻译课文,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课文。
搜集其他关于读书、学习的名句,与同学交流并分享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