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我们的小缆车
【应用创新点】
课前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缆车,自己探究其运动原理,把教材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研究问题,自行谈论设计实验方案,真正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创新。以猜测为导线,启发学生用实验来检验自己的猜想,渗透“实践检验真理”的理念。
【教材分析】?
《我们的小缆车》是主题单元“运动和力”中的第一课。?教材通过让学生亲手安装小缆车,从而认识重力。同时了解重力小车的装置中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也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改变了铁垫圈的数量,就改变了重力的大小。之后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学情分析】?
“运动和力”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有着一定的感性经验。?在他们看来,有的物体是静止的,有的物体是运动的。物体因为受到力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因为力的持续作用而保持运动,因为失去了力的作用而慢慢停止下来。本节课,?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的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实践的操作中研究车在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起来。学生通过亲手安装小缆车从而认识重力并了解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懂得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目标: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能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并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准备】实验小车若干辆、棉线若干根、回形针若干个、秒表、垫圈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课件
师:这车你们认识吗?(缆车)对,它叫缆车,缆车可以轻松地爬上陡坡,是很有特色的交通工具,被广泛的运用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中。这节课咱们来研究---我们的小缆车。(板书课题)
2、请问有人坐过缆车吗?(生举手)可曾发现:它是靠什么运动起来的?
(1)电:你回答的不错,科学家把电产生的力量用在了缆车上。(2)绳子:电产生的力量通过绳子把缆车拉动起来。
3、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制作一个小缆车,让它动起来吧!
二、安装小缆车
1、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跟着老师找出来,有小车、绳子、回形针、垫圈10个。(找好了吗?)
2、设计师已经给你们设计好了组装图,请你看一看,你能迅速组装好小缆车吗?(各小组安装小缆车)
3、组装好的小缆车能在你们的桌面上运动起来吗?(生:能,在小钩上挂一些垫圈)
4、让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一个实验:怎样是小缆车刚好运动起来?请你们猜测挂几个垫圈比较合适?(生:3、4、5个……)赶快用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5、汇报实验结果
6、引出重力的概念
(1)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用了什么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为什么能拉动小车?(垫圈的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垫圈的重力通过绳子转变成拉力拉动了小车。)(板书:重力----拉力)
(2)谈谈生活中的重力现象。(背书包,感觉书包有往下坠的力量,你跳向空中,要落下来,这都是因为书包、人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叫重力。
(3)小结:生活中的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
1、从实验一我们得出的结论:挂上( )个垫圈能使小车刚好运动起来。推测一下。再加两个垫圈,小车运动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化?再加4个呢?再加6个、8个,甚至更多呢?
2、从刚才的推测中,你发现了什么?(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并板书
3、我们的推测正确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是我们实验二研究的内容: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出示课件)
4、怎样设计这个实验,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
5、交流后出示实验提示:(1)确定好小车的起点和终点。(2)通过增加垫圈,最好是多个多个地增加。(3)反复实验3次。(4)记录时间要准确。(5)认真填好实验记录单 。
6、小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7、汇报实验结果。(请两个小组汇报)
8、和前面两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相同的请举手,看来孩子们今天的实验做得非常成功。通过反复实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并将板书补充完整。
9、课件出示:所有的物体都遵循这个规律,拉力越大,物体运动越快。(齐读)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知道了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
生2:认识了重力,知道了重力能产生拉力
师:孩子们的收获真不少,最后,老师希望孩子们在科学的道路上,用心观察、反复实验,你就会有巨大的发现,未来的科学家就是你哟!(出示幻灯片)
板书 我们的小缆车
越大 越快
重力—----- 拉力 小车运动
越小 越慢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的记录
拉力大小(垫圈个数)
实验次数
小车运动的快慢
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
快慢顺序
1
2
3
1
2
3
1
2
3
实验结论:
【教学反思】
本课以“实验探究”为主,让学生亲自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根据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实验----交流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使他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乐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一开始我是出示小缆车的图片,了解孩子们是否坐过小缆车,接着提问:你发现它是靠什么运动起来的。一方面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是向学生渗透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从学生课上表现和学习效果来看,我的这个设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在第二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安装小缆车,研究怎样是小缆车刚好运动起来?并猜测挂几个垫圈比较合适?(生:3、4、5个……)然后用实验证明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实验后汇报并接着引出重力的概念。
第三个环节,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是本节课的研究重点。我采用先推测,再设计实验,讨论实验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小组合作实验,交流得出实验结论。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体会了“像科学家一样做科学研究。”
第四个环节,学生谈收获。总的来说,这节课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效果还不错。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课前教学的语气比较生硬,不够活泼,这样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在教学评价语方面可以更加丰富一点。学校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摇篮,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舞台,是锻炼学生生存本领的阵地,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效率,更好地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