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同步课件(共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同步课件(共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1-27 01:00:54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1节 分子的热运动
第十三章 内能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引力。

自学指导一
仔细阅读课本P2内容直到P3第一段,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物质的构成
2.分子的大小
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
自学检测一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我们使用放大镜可以看见单个分子
B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C 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
D 一粒灰尘中包含几十个分子
2.将体积分别为V1和V2水和酒精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液体的总体积V总 ____(选填“>”,“<”或“=” ) V1 +V2,这一实验表明液体分子间有_________



C

间隙
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
分子的直径数量级大约只有10-10m,因此在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现代大型计算机每秒可以计算100亿( 1010)次,如果人们计数的速度也这么快,一个人要把1cm3空气中的分子数完,也要80多年!
分子“个头”之小,“数量”之大
分子间存在着空隙
自学指导二
仔细阅读课本P3内容,
1、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2、在课本图13.1—2的气体扩散实验中,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3、在课本图13.1—3的液体扩散实验中,经过30日后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4、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观察与思考一:气体扩散
观察与思考一:气体扩散
讨论:
空气瓶中颜色变深说明了什么?
二氧化氮瓶中颜色变浅说明了什么?
其原因是什么?

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观察与思考二:液体扩散
讨论:
分界面变模糊说明了什么?
水颜色变深说明了什么?
其原因是什么?

结论:液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观察与思考二:液体扩散
观察与实验三:固体扩散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过了5年,铅片和金片就结合在一起了,切开后发现铅和金相互渗透了约1mm深。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结论:固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归纳
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物理上把这种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思考: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
结论一: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无规则的运动

固体、液体、气体都存在这样的现象:
自学检测二:
1:下面一些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 (?? )
A、金秋八月,校园里处处桂花飘香
B、将糖投入一杯水中,水变甜了
C、烟从烟囱里冒出来
D、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E、滴在地砖上的污渍,时间越久越难擦净
F、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G、擦过黑板后,粉笔灰纷纷落下
ABEF
2.将10ml的水和1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___20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

3. 生活中的实例还有哪些:

1.医院里闻到消毒液味
2.浸入盐水的东西会变咸(炒菜,腌咸菜等)
3.闻到饭菜的香味
4.“墙内开花墙外香”
自学指导三:
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两滴红墨水,比较两杯中的红墨水扩散现象?
观察与思考四
观察与思考四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思考:这个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结论二:分子的运动快慢与温度有 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 小阳对正在抽烟的爸爸说:“吸烟不但危害您的健康,我和妈妈也在被动吸烟。”这句话的科学依据是( ?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间有作用力
C.分子间有空隙????????D.分子很小


答: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扩散加快。
A
2. 腌咸菜往往要十天半个月后菜才会变咸,而 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后菜就咸了,这是什么原因?

自学检测三
自学指导四
阅读课本P4、P5有关分子间的作用力内容,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结论:分子间存在引力。


观察与思考五 :
铅块的相互吸引
既然分子间存在着空隙,那为什么破镜不能重圆呢?粉笔很难被压缩呢?
说明:分子间分子间还存在斥力

想一想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它们共同起作用。就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
(假设分子间的正常间距=R)
说明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它们共同起作用。(假设分子间的正常间距=R)
(1)间距<R(如压缩物体)时,斥力大于引力,表现为斥力起主要作用,阻碍进一步接近。
(2)间距>R(如拉长物体)时,引力大于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阻碍一进一步远离。
(3) 间距=R(没有力的作用),斥力与引力相等时,处于平衡位置。

自学检测四
1:把两块表面干净平整的铅压紧就能结合在一起,把打碎了的两块玻璃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它们拼合在一起,其原因是( )
A、铅的分子间有引力,而无斥力
B、玻璃分子间有斥力,而无引力
C、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因两铅块分子之间的距离能靠近到引力大于斥力的程度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请根据下面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1)、现象:铁丝很难拉伸;解释:

2)、现象:用手很难将铁块压缩;解释:

3)、现象:金属断裂可以通过高温焊接;解释:
总结
一、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共23张PPT)
第2节 内能
第十三章 内能
空中飞行的足球具有哪些能量?
如果足球缩小到分子大小,它是否还具有动能和势能呢?为什么?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分子动能
分子势能
内能
内能
内能
内能
例:甲、乙两块冰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10℃。甲冰块静止于地面,乙冰块静止在距地面10m高处,则这两个冰块相比较( )
A.机械能一样大 B.乙的机械能大
C.内能一样大 D.乙的内能大
BC
内能
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0℃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
B.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C.内能和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的能量
D.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D
物体内能的改变
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例子:

暖气使屋内温度升高,屋内空气内能增大;

太阳将棉被晒得暖乎乎的;

………
物体内能的改变
热传递: 1、定义:是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2、条件: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并且将一直继续到温度相同的时候为止。 3、方向:高温到低温。 4、实质: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就是一个物体的一部分内能转移给另一个物体,或者是内能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给低温部分。(内能转移过程)
物体内能的改变
物体内能的改变
物体内能的改变
1: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1)克服摩擦做功
(2)压缩空气做功
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物体内能的改变
物体内能的改变
物体克服 做功,内能 ,温度 。
摩擦
增加
升高
物体内能的改变
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热传递
做功
热传递
做功
不同的是:
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而做功是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
物体内能的改变
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一、内能:

内能的特点: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
分子势能的总和
1、任何温度下的物体都具有内能
2、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大

2、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

3、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
做功
本节小结
热传递
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
将下述几种说法中的热字与相应的物理知识用线连接起来:
今天天气真热 热量
物体吸热膨胀 内能
摩擦生热
物体吸热升温 温度
练习
关于内能,下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B、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C、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就越大
D、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它的内能一定增大
下例事例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内能的是( )

A、地球外的石块,坠入地球的大气层,成为流星
B、凉鸡蛋泡在热水中温度升高
C、两手相互摩擦,手心发热
D、锯木头时,锯条变得烫手
练习
一滴沸水落在冰山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山吸收热量,因为冰山的内能小
B:沸水放出热量,因为沸水的温度高
C:沸水吸收热量,因为冰山的内能大
D:冰山放出热量,因为冰山的内能小
练习
(2011湛江)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没有内能
B.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练习
(2011常德)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
B.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就越多
C.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D.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对物体做功
A
练习
(2013日照)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会增加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D.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00g水内能相同
A
(2012?安徽省)下列关于功、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B
练习
(2012?宁夏)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反复弯折后,铁丝的温度升高
B. 火车经过后,铁轨的温度升高
C.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D.两手相互搓揉,手掌发热
C
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B.一定质量的物体,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
C.物体具有的内能越多,它具有的热量就越多
D.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减少
C
练习
(2012?达州)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
练习
(共19张PPT)
第3节 比热容
第十三章 内能
  同样的日照条件,海水的温度和沙滩不一样。白天,海水凉,沙滩烫脚。傍晚,沙滩凉了下来,海水却还暖暖的,这是为什么呢?
来自大自然的疑问
  同样的日照情况下,为什么沙子和海水升高的温度不同呢?是因为沙子和水是不同的物质么?
  用不同物质比一比吧!
1.探究物质的吸热本领
想一想
  看看不同种类的物质,吸收热量的性质是否相同。
一、比热容
做一做
  (1)比什么?拿谁比?怎么比?
  (2)怎么知道哪种物质吸收热量多?
  (3)要记录哪些数据?
进行实验
实验准备
实验结果
  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水比食用油吸收热量多。
  由本次实验可以看出,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差异,是由它们的种类决定的。
  经过科学测定,发现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物质的这种性质,用物理量比热容来表示。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 ℃)。
2.什么是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是: c 水= 4.2×103 J/(kg · ℃)
色拉油的比热容是: c 油= 1.97×103 J/(kg·℃)
  尝试说出水的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1 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J。
认识比热容
关于比热容,下面几种认识对不对?
A.1 kg沙石,温度升高1 ℃,大概要吸收920 J的热量
B.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
C.同一种物质,比热容是相同的
D.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学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
  不考虑经济成本,谈一谈暖气用水好,还是用油好?
3.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吐鲁番夏天最高温度大多在四十多摄氏度,居中国之首,而火焰山又是吐鲁番最热的地方,其表面温度最高曾达到八十多摄氏度。但一到晚上气温一下子就降到二十多摄氏度,空调都不用开 。
火焰山的温度计
3.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昆明,又名春城,是云南省的首府。昆明的周边,现在滇池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8千米,总面积300平方千米,湖岸线长163.2千米,最大水深10.4米,平均水深4.4米。那里的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这与滇池密切相关。你知道其中的缘故吗?
3.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谈起夏日海风,你可知道,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白天和夜晚的风向往往是不同的,你知道白天风是从哪里吹向哪里?夜晚呢?
  为什么?
3.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钢筋水泥都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比如,炎炎夏季,都市气温往往比郊外要高3 ℃ ~ 5 ℃,这就是热岛效应,应该如何应对呢?
种草种树,增加水蒸气蒸腾
修建人工湖,利用水的吸热本领强,来调节气温。
3.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知道了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 · ℃),你能根据它的物理意义计算出0.4 kg的水,温度从20 ℃升高到70 ℃,需要吸收的热量吗?
吸收的热量
  =4.2×103 J/(kg·℃)×0.4 kg×(70 ℃-20 ℃)
  =8.4×104 J
Q吸= cm(t1-t0)
Q放= cm(t0-t1)

提炼公式
吸收的热量=比热容×质量×升高的温度
二、热量的计算
  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B.物质放热越多,比热容越大
 C.物质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D.物质的比热容与质量和温度无关
D
练一练
A B D
A B C D
  2.以下四种现象中,与水的比热容有很大关系的是              ( )
  A.汽车的发动机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B.生活中往往用热水取暖
  C.夏天洒水降温
  D.滩涂湿地温差小
  3.一个质量为250 g的钢件,加热到560 ℃,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室温为20 ℃,这个钢件在冷却过程中放出多少热量?
Q放 = cm(t0-t1)
  =0.46×103 J/(kg·℃)×0.25 kg×(560 ℃-20 ℃)
=6.21×104 J
钢的比热容为0.46×103 J/(kg·℃)
解:
B
  4.将质量、初温分别相等的铁块和铝块(c 铁  A.铁块和铝块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B.铝块比铁块吸收的热量多
  C.铁块比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什么是比热容
比热容
知识的
运用

热量的
计算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