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课后测评
1·下列关于氯化钠的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t℃时,10g氯化钠可溶解在100
g水里,所以t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g
B.t℃时,把10g氯化钠溶解在水里配成饱和溶液,所以t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g
C.把20gNaCl溶解在100g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以氯化钠的溶解度是20g
D.t℃时,把31.6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以t℃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1.6
g
【答案】D
【解析】对溶解度的定义要注意以下三点:①在一定温度下;②在100
g溶剂里;③达到饱和状态。以上三点缺一不可。A选项没提是否达到饱和状态;B选项没提在100
g水里;C选项没有指出一定的温度;正确的说法是D。
2·要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措施是(
)
A.增加溶剂量
B.充分振荡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
【答案】D
【解析】解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②溶解度概念中规定溶剂的量为100
g,所以增加溶剂量不能改变溶解度。
3·如果用S表示某物质20
℃时的溶解度,那么下列式子表示微溶的是(
)
A.S>10
g
B.S>0.01
g
C.1
gg
D.0.01
gg
【答案】D
【解析】各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通常把20
℃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大于1g,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大于0.01g小于1g的,叫做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的,叫难溶物质。
4·结合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
B.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C.升高温度可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答案】
D
【解析】A项应该是3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B项比较溶解度必须指明温度,升高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不饱和溶液会变得更加不饱和,两条曲线的交点的含义就是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与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
B.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C.甲属于易溶物质
D.t2℃时,30g甲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80g溶液
【答案】C
【解析】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30g甲溶解于50g水中形成75g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6·闻名中外的青岛啤酒内溶有一定量的CO2气体,打开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来。喝了啤酒后又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有关气体的溶解度说法正确是(
)
A.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增大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答案】B
【解析】气体溶解度主要受到温度、压强的影响,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7·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B>A=C
B.A>B>C
C.B>A>C
D.C>B>A
【答案】C
【解析】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AB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可知:溶解度小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小,而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A>C;
故选C。
8·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见右表),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20℃
40℃
水
109g
129g
酒精
17.3g
40g
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觯度都有影响
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
C.40℃,40gNaOH溶解在l00g酒精中达到饱和
D.将等质量40℃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
【答案】D
【解析】A、溶剂不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不同,温度不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不同,所以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觯度都有影响,故A说法正确;
B、在室温下溶解度大于10g为易溶物质,由表中数值可知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故B说法正确;
C、40℃,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所以40℃,40gNaOH溶解在l00g酒精中刚好达到饱和,故C说法正确;
D、40℃NaOH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129g,20℃NaOH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109g,所以差值是20g;40℃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20℃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17.3g,差值是22.7g,所以将等质量40℃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少.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9·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P点表示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C.将t1℃饱和的c溶液升温到t2℃,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D.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最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答案】B
【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t1℃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P点表示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t1℃饱和的c溶液升温到t2℃,得到的是饱和溶液;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b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c为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最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故选B。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一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都是一定的,只有一个值
B.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某物质的溶解度就是该物质在100
g溶剂中所溶解的克数
D.在一定温度下,溶质A的溶解度为SAg,溶质B的溶解度为SBg。已知SA>SB,相同质量的A和B的饱和溶液,A溶液的溶剂量小于B溶液里的溶剂量
【答案】D
【解析】这道选择题的四个选项的内容各不相同,没有统一标准采取排除法解答,必须逐一分析。
对于选项A,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同一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只有在一定温度下,任何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一个定值,即一个值。选项A没有固定的温度,因而是错的。
对于选项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但不一定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气体的溶解度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选项B中没有指出“在相同压强下”这一条件,因而这句话也不对,所以选项B是不对的。
对于选项C,该选项中的“某物质”没有指明是固体,还是气体。如果“某物质”是气体,这句话彻底是错的;如果“某物质”是固体,但没有指出“在一定温度下”这一条件也是错的,所以该选项是不能选的。
对于选项D,因为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大的溶液中溶质量大,溶剂量相应就小,溶解度小的溶液中溶质量小,溶剂量相应就大。因而选D的说法是对的。
11·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大
B.t2℃时,ag甲溶于100g水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
C.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25%
D.将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仍然都是饱和溶液
【答案】B
【解答】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g,所以ag甲溶于100g水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
C、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
×100%=20%,故C错误;
D、将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变成不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仍然是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12·以下是Na2CO3、NaHCO3的溶解度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0℃
10℃
20℃
30℃
40℃
50℃
60℃
Na2CO3的溶解度(g/100g水)
7.1
12.5
21.5
39.7
49.0
48.5
46.0
NaHCO3的溶解度(g/100g水)
6.9
8.1
9.6
11.1
12.7
14.5
16.4
A.40℃的饱和Na2CO3溶液升温到60℃,会析出晶体
B.60℃的NaHCO3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可得到NaHCO3晶体
C.30℃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Na2CO3溶液降温到20℃,有晶体析出
D.20℃的饱和Na2CO3溶液中通足量CO2,生成的 NaHCO3会部分析出【答案】B【解答】解:A、40℃到6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而减小,所以40℃的饱和Na2CO3溶液升温到60℃,会析出晶体,故正确;
B、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所以NaHCO3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的是碳酸钠,故错误;
C、20℃时碳酸钠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所以30℃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Na2CO3溶液降温到20℃,有晶体析出,故正确;
D、Na2CO3溶液中通足量CO2生成NaHCO3,由化学方程式可知Na2CO3转化为NaHCO3质量会增加,而20℃时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的溶解度,所以20℃的饱和Na2CO3溶液中通足量CO2,生成的 NaHCO3会部分析出,故正确;
故选:B。
13·3·图9-8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知:
图9-8
(1)当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2)当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3)图中P点表示KNO3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4)当温度为1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等于25
℃;(2)小于25
℃;(3)不饱和;(4)20g。
【解析】理解溶解度曲线要掌握点的含义:溶解度曲线上的点都表示一定温度下(横坐标)的溶解度(纵坐标);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横坐标所示的温度下,二者具有相同的溶解度(纵坐标值);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对应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曲线下的任意一点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14·请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
。
(2)若b物质中混有少量a物质,最好采用
的方法
提纯b(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B.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C.将t1℃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少
【答案】(1)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蒸发结晶
(3)BC
【解析】(1)P点的含义: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a大,采用蒸发结晶除去b物质中混有少量a物质;
(3)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少;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a>b>,取三种物质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c>b>a;将t1℃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c物质析出晶体,其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少。故选BC。
15·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请回答。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硝酸钾
31.6
63.9
110
169
246
氯化钠
36.0
36.6
37.3
38.4
39.8
(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2)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硝酸钾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3)20℃时,将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固体各36g分别加入盛有100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①烧杯A中溶解的物质是
。
②若向烧杯A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剩余固体刚好全部溶解变为饱和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若将A、B烧杯中的物质同时升温至80℃,则A、B中溶质的质量
(填“一定”或“不一定”)相等。
【答案】(1)110;(2)降温结晶;(3)①硝酸钾;②不变;③一定。
【解答】解:(1)通过分析表格可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
(2)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硝酸钾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则提纯硝酸钾可采取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3)①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取KNO3、NaCl两种固体各36g分别放入20℃时的100g水中充分溶解,20℃时有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烧杯A中溶解的物质是硝酸钾,烧杯B中溶解的物质氯化钠;
②若向烧杯A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剩余固体刚好全部溶解变为饱和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③若将A、B烧杯中的物质同时升温至80℃,物质全部溶解,则A、B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a
b
c
溶解度/g
0
t1
t2温度/℃
50
P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
单元
第9单元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1 认识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了解物质的溶解性;2 认识常见物质的溶解度特征;3 学会运用溶解度曲线;4 了解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及其特征。
重点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了解物质的溶解性;会运用溶解度曲线。
难点
会运用溶解度曲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家庭饲养金鱼,常常向鱼缸里通入空气。
炎热的夏天,特别是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大量浮到水面上(即“浮头”
),严重时还造成鱼群大量死亡(即“泛塘”
)。
这些生活现象和本节课学习的物质溶解度有关
。
积极参与,发表观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知识1:空气的成分【活动1】固体物质溶解度【教师】呈现PPT有关资料,以及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师生小结】1、根据探究,明确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应该控制的条件有:相同温度、等量的同种溶剂、溶解达到饱和状态。2、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3、溶解度的四要素:(1)条件:一定温度;(2)标准:100克溶剂(一般指水)。(3)溶液状态:饱和状态;(4)单位:质量(克)。4、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根据探究总结)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溶解度与溶质,溶剂的质量无关。【思考】思考:我们在学习中常常遇到“易溶”“难溶”等概念,表示什么意思呢?溶解性易容可溶微溶难溶溶解度/g(20
℃)>10g1-10g0.01-1g<0.01g
【活动2】溶解度曲线【教师】呈现PPT。【师生小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1)表格法、列表法:(2)溶解度曲线。7、溶解度曲线含义(1)溶解度曲线中点的含义:①曲线上的点:该温度某物质的溶解度;②两条线的交点: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③曲线上方的点:该温度下的过饱和溶液;④曲线下方的点: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2)曲线的含义:曲线越陡,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8、溶解度曲线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降温结晶:(又叫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如:KNO3。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NaCl。(2)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3)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4)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讨论】情境导入青海湖里含有丰富的食盐(NaCl)和纯碱(Na2CO3)资源,生活在湖区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解释:“夏天晒盐”是因为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食盐易结晶析出;“冬天捞碱”,是因为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冬天气温降低,纯碱易结晶析出。【归纳总结】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①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钠、氯化铵等。②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食盐。③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例如:熟石灰。【活动3】气体的溶解度【教师】呈现视频,以及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师生小结】1、定义: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四点注意:标准大气压、一定温度;状态:饱和;溶剂:水;单位:1。2、总结: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讨论】请解释:天气闷热时,鱼儿为什么总爱在水面上进行呼吸?夏天温度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水中缺氧。【跟踪练习】1·对“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解释正确的是(
)A.20℃时,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31.6g硝酸钾B.在100克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C.20℃时,100克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D.20℃时,31.6g硝酸钾被水溶解【答案】C【解析】溶解度概念中包含四个因素:一定温度下、饱和、100g水、单位是g。这句话可以理解成20℃时,100克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或者说20℃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1.6g
硝酸钾。2·夏季,鱼虾养殖池内常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从化学角度分析,喷水的目的是( )A.降低养殖池内水的温度
B.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便于氧气溶解
C.增加观赏性
D.便于太阳照射,杀灭水中的病菌【答案】B【解答】解:A、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溶于水的氧气量增加,而不是降低养殖池内水的温度,故选项错误。B、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溶于水的氧气量增加,故选项正确。C、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增加观赏性,故选项错误。D、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便于太阳照射、杀灭水中的病菌,故选项错误。故选:B。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
a的溶液
B.c物质微溶于水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
D.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答案】D【解答】A、t℃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5g,所以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75g
a的溶液,故A错误;B、20℃时,c物质的溶解度是35g,所以c物质易溶于水,故B错误;C、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a中含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C错误;D、20℃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升高温度,a、b物质的溶解度增大,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故D正确。故选:D。4·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2)欲将t1℃时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______温度(填“升高”或者“降低”)
(3)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它们均升温至t2℃,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答案】(1)丙>乙>甲;
(2)升高;
(3)甲。【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
(2)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欲将t1℃时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升高温度;
(3)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它们均升温至t2℃,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甲。
【课堂检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100
g水里,最多能溶解36
g食盐,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B.所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有过剩溶质与溶液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时的饱和溶液D.20
℃时100
g水里溶解了30
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0
g【答案】C【解析】该题主要是考查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在A选项中缺少“一定的温度”这一要素。B选项错在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绝对化了,事实上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是大多数;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等;还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等。D选项虽然强调了温度这一要素,但并未指明是否达到了饱和状态。该题只有C选项是正确的,因为既然有过剩溶质存在,说明溶液中溶解溶质已达到了最大量,该溶液必定是该温度时的饱和溶液,所以答案应选C。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答案】D【解析】加入溶质或者蒸发水都可以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升高3温度也可以将其转化为饱和溶液。3·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乙
C.t2℃时,将50g甲加入50g水中,可得到100g溶液
D.t2℃时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答案】A【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甲、乙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都等于,A项正确;甲的溶解度比乙受温度影响大,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用蒸发结晶法提纯乙,B项错误;t2℃时,甲的溶解度是80g,将50g甲加入50g水中,可得到90g溶液,C项错误;t2℃时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D项错误。故选A。4·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g。(2)保持温度不变将B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3)将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少的是
。(4)t1℃时将A、B、C三种物质各5g分别加入2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答案】(1)20;(2)增加溶质;(3)A;(4)B>A=C。【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2)保持温度不变将B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增加溶质;(3)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A物质中的溶剂最少,降温至t1℃,不会影响溶剂的质量,所以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少的是A;(4)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将A、B、C三种物质各5g分别加入2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B>A=C。5·已知
NH4Cl、KNO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1020304050607080溶解度/gNH4Cl29.433.337.241.445.850.455.260.265.6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138169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
35℃时,KNO3
的溶解度
NH4Cl
的溶解度。(填“>”或“=”或“<”)(2)若
KNO3
固体中含有少量
NH4Cl
固体,可采用
获得
KNO3
晶体。(填“蒸
发结晶”或“降温结晶”)(3)25℃时,将
15
克
KNO3
固体溶解在
50
克水中,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4)20℃时,饱和
NH4Cl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
0.1%)【答案】(1)>;(2)降温结晶;(3)不饱和溶液;(4)27.1%。【解答】解:(1)NH4Cl、KNO3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NH4Cl、KNO3的溶解度在30﹣40℃时溶解度大小,则在
35℃时,KNO3
的溶解度>NH4Cl
的溶解度。(2)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NH4Cl
受温度影响较小,若
KNO3
固体中含有少量
NH4Cl
固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得
KNO3
晶体。(3)2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在31.6g﹣45.8g之间,5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15.8g﹣22.9g,25℃时,将
15
克
KNO3固体溶解在
50
克水中,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4)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20℃时,饱和
NH4Cl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7.1%
【活动1】仔细阅读课本,然后认真完成学案。学生组内讨论可能是什么原因呢【活动2】请同学们仔细观看PPT,阅读课本,然后认真完成学案。学生组内讨论可能是什么原因呢【活动3】请同学们仔细观看PPT,阅读课本,然后认真完成学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活动1】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活动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本节学习效果。
课堂小结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概念;2、理解;3、四要素;4、影响因素;5、溶解性;6、表示方法;7、溶解度曲线;8、应用。
二、气体溶解度
1.概念;2、影响因素;3、应用
学生独自回顾本节所学能容。查漏补缺。
锻炼学生归纳能力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4张PPT)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
新知导入
家庭饲养金鱼,常常向鱼缸里通入空气。
炎热的夏天,特别是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大量浮到水面上(即“浮头”
),严重时还造成鱼群大量死亡(即“泛塘”
)。
这些生活现象和本节课学习的物质
溶解度有关
。
新知讲解
思考1:物质的溶解能力与什么有关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与温度有关
KNO3
新知讲解
10
℃
40
℃
10g氯化钠
10g蔗糖
20克水
不行
温度不同,
不能比较它们的溶解性大小
室温
室温
10g氯化钠
10g蔗糖
20g水
60g水
不行
溶剂的量不同,不能比较它们的溶解性大小
10g氯化钠
10g蔗糖
20克水
室温
室温
不行
溶液没有达到饱和状态,不能比较它们的溶解性大小
思考2:如何衡量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新知讲解
一定温度
一定量的溶剂
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了的物质的质量
归纳总结
◆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应该控制的条件有哪些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新知讲解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的意义?
(1)
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31.6克;
(2)20℃时,100克水中溶解了31.6克的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
温度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饱和溶液的质量
20℃
31.6g
100g
131.6g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将其关系代入下表:
m质:m剂:m液
=
31.6:100:
131.6
新知讲解
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
概括为:
剂、质、温、饱、
(记
着
温
饱)
条件
——
一定温度
标准
——
100克溶剂
(水)
状态
——
饱和溶液
单位
——
溶质的质量(克)
新知讲解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溶质的种类
溶剂的种类
温
度
溶解度与溶质,溶剂的质量无关
碘几乎不溶于水
碘放入汽油中溶解,溶液棕色
高锰酸钾入水,溶解,溶液紫色
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
注意
新知讲解
思考:我们在学习中常常遇到“易溶”“难溶”等概念,表示什么意思呢?
一般根据物质在20
℃时的溶解度来判断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度
大于10g
1~10g
0.01~1g
小于0.01g
溶解性
易溶物质
可溶物质
微溶物质
难溶物质
新知讲解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表格法、列表法: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39.0
39.8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51.1
54.0
56.7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71.3
7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新知讲解
(2)溶解度曲线
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新知讲解
(2)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
3、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新知讲解
(2)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a
b
思考:
1、a点(交点)的意义是什么
2、b点的意义是什么
68℃时,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度相等,约为140克。
1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0克。
3、
30℃时,硝酸钠、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的大小
NaNO3
>
>
KNO3
NH4Cl
新知讲解
(2)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上点的状态
溶解度/克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有晶体存在)
a
b
c
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刚好饱和状态)
该温度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2、b点表示的硝酸钾溶液处于什么状态
3、C点表示的硝酸钾溶液处于什么状态
1、a点表示的硝酸钾溶液处于什么状态
新知讲解
溶解度曲线应用
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溶解度(克)
温度(
℃
)
200
1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0
硝酸钾
氯化钠
固体溶解度曲线
从溶解度曲线分析结晶情况
1.降温结晶
(又叫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2.蒸发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NaCl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如:KNO3
新知讲解
青海湖里含有丰富的食盐(NaCl)和纯碱(Na2CO3)资源,生活在湖区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夏天晒盐”是因为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食盐易结晶析出;“冬天捞碱”,是因为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冬天气温降低,纯碱易结晶析出。
新知讲解
溶解度曲线应用
1.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
2.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3.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新知讲解
溶解度规律:
讨论: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例如:硝酸钠、氯化铵等。
②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例如:食盐。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例如:熟石灰。
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新知讲解
(1)定义: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
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气体的溶解度
条件
——
一定温度和压强
标准
——
1体积水
状态
——
饱和溶液
单位
——
气体体积
气体溶解度四要素
新知讲解
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系呢?
【思考】1.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2.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
3.用什么方法确定汽水中溶解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温度:温度升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压强:压强减小,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收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石灰水是否会变浑浊
新知讲解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总结: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气体溶解度:是一个比值
气体
氧气
氯气
二氧化硫
氯化氢
氨气
溶解度
1:0.03
1:2
1:40
1:500
1:700
1标准大气压下,20℃时部分气体的溶解度
新知讲解
[讨论]
天气闷热时,鱼儿为什么总爱在水面上进行呼吸?
天气闷热,温度升高,气压减小,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气压减小而减小,水中氧气含量减小;而水面与空气接触,氧气含量相对多些,所以,鱼浮出水面呼吸。
措施:
安一个喷水泵,将水喷向空中
新知讲解
资料卡
1·对“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解释正确的是(
)
A.20℃时,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31.6g硝酸钾
B.在100克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
C.20℃时,100克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
D.20℃时,31.6g硝酸钾被水溶解
2·夏季,鱼虾养殖池内常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从化学角度分析,喷水的目的是( )
A.降低养殖池内水的温度
B.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便于氧气溶解
C.增加观赏性
D.便于太阳照射,杀灭水中的病菌
跟踪练习
B
C
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
a的溶液
B.c物质微溶于水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
D.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跟踪练习
D
4·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
___;
(2)欲将t1℃时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______温度(填“升高”或者“降低”)
(3)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将它们均升温至t2℃,
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
跟踪练习
丙>乙>甲
升高
甲
课堂总结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100
g水里,最多能溶解36
g食盐,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
B.所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有过剩溶质与溶液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时的饱和溶液
D.20
℃时100
g水里溶解了30
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0
g
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达标检测
C
D
3·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乙
C.t2℃时,将50g甲加入50g水中,可得到100g溶液
D.t2℃时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
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达标检测
A
4·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保持温度不变将B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3)将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少的是
。
(4)t1℃时将A、B、C三种物质各5g分别加入2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
课堂检测
20
增加溶质
A
B>A=C
5·已知
NH4Cl、KNO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
35℃时,KNO3
的溶解度
NH4Cl
的溶解度。(填“>”或“=”或“<”)
(2)若
KNO3
固体中含有少量
NH4Cl
固体,可采用
获得
KNO3
晶体。
(填“蒸
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3)25℃时,将
15
克
KNO3
固体溶解在
50
克水中,所得溶液为
。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4)20℃时,饱和
NH4Cl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
0.1%)
课堂检测
>
降温结晶
不饱和溶液
27.1%
板书设计
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
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不同的溶质在同种溶
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溶解性
物质的溶解度
定量描述
①一定温度
②100克溶剂
③溶液饱和
④单位是克
易溶
、可溶
、
微溶
、难(不)溶
固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温度)
影响因素
(温度、压强)
表示方法
表示方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课后测评
1·下列关于氯化钠的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t℃时,10g氯化钠可溶解在100
g水里,所以t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g
B.t℃时,把10g氯化钠溶解在水里配成饱和溶液,所以t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g
C.把20gNaCl溶解在100g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以氯化钠的溶解度是20g
D.t℃时,把31.6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以t℃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1.6
g
2·要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措施是(
)
A.增加溶剂量
B.充分振荡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
3·如果用S表示某物质20
℃时的溶解度,那么下列式子表示微溶的是(
)
A.S>10
g
B.S>0.01
g
C.1
gg
D.0.01
gg
4·结合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
B.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C.升高温度可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与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
B.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C.甲属于易溶物质
D.t2℃时,30g甲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80g溶液
6·闻名中外的青岛啤酒内溶有一定量的CO2气体,打开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来。喝了啤酒后又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有关气体的溶解度说法正确是(
)
A.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增大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7·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B>A=C
B.A>B>C
C.B>A>C
D.C>B>A
8·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见右表),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20℃
40℃
水
109g
129g
酒精
17.3g
40g
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觯度都有影响
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
C.40℃,40gNaOH溶解在l00g酒精中达到饱和
D.将等质量40℃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
9·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P点表示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C.将t1℃饱和的c溶液升温到t2℃,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D.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最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一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都是一定的,只有一个值
B.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某物质的溶解度就是该物质在100
g溶剂中所溶解的克数
D.在一定温度下,溶质A的溶解度为SAg,溶质B的溶解度为SBg。已知SA>SB,相同质量的A和B的饱和溶液,A溶液的溶剂量小于B溶液里的溶剂量
11·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大
B.t2℃时,ag甲溶于100g水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
C.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25%
D.将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仍然都是饱和溶液
12·以下是Na2CO3、NaHCO3的溶解度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0℃
10℃
20℃
30℃
40℃
50℃
60℃
Na2CO3的溶解度(g/100g水)
7.1
12.5
21.5
39.7
49.0
48.5
46.0
NaHCO3的溶解度(g/100g水)
6.9
8.1
9.6
11.1
12.7
14.5
16.4
A.40℃的饱和Na2CO3溶液升温到60℃,会析出晶体
B.60℃的NaHCO3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可得到NaHCO3晶体
C.30℃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Na2CO3溶液降温到20℃,有晶体析出
13·图9-8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知:
图9-8
(1)当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2)当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3)图中P点表示KNO3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4)当温度为1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
。
(2)若b物质中混有少量a物质,最好采用
的方法
提纯b(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B.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C.将t1℃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少
15·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请回答。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硝酸钾
31.6
63.9
110
169
246
氯化钠
36.0
36.6
37.3
38.4
39.8
(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2)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硝酸钾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3)20℃时,将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固体各36g分别加入盛有100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①烧杯A中溶解的物质是
。
②若向烧杯A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剩余固体刚好全部溶解变为饱和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若将A、B烧杯中的物质同时升温至80℃,则A、B中溶质的质量
(填“一定”或“不一定”)相等。
a
b
c
溶解度/g
0
t1
t2温度/℃
50
P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