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班超经营西域等基本史实。
2.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重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 如何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自主学习
(一)、丝路沧桑——汉通西域
1、 西域的地理位置:两汉时期,人们把甘肃______和______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______。
2、张骞出使西域: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公元前 年
公元前 年
目的
联络 ,夹击匈奴
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结果
了解西域各国的情况及西域各国想和 ,往来的愿望。
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为 ,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二)丝路花语——丝绸之路
1、张骞出使西域后, 使者、商人接踵西至, 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
2、陆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 通过 、今 地区,运往 ,再转运到 ,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3、海上丝绸之路: 以后,西汉的商人开辟了 交通要道。从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从 南下,绕过 ,穿过 ,通往孟加拉湾,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岛。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护的设置
时间: 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职责:总管 。
意义:今 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班超经营西域:
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 出使西域。班超派 出使大秦。
三.合作研学:
1.、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挫折?他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何影响?这条中西要道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何价值和作用?
3.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处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什么问题?
堂测训练
1.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文景之治 B.昭君出塞 C.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这里的“它”开始出现于
A.郑和下西洋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张骞通西域
3.“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各族人民大团结,歌颂领袖毛泽东”这首《我们新疆好地方》既唱出了新疆人民对乡土的热爱之情,也唱出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拥戴之意。历史上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是
A.台湾府的设置 B.伊犁将军的设置
C.驻藏大臣的设置 D.西域都护的设置
4.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那么,这一“主轴”的起点是
A.秦朝的咸阳 B.西汉的长安 C.东汉的洛阳 D.宋朝的东京
5.西汉以来,一条横贯欧亚欧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络绎不绝。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山了重要贡献。它穿越了今天我国境内下列哪一地区?
A.西藏 B.新疆 C.湖北 D.广西
6.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A.张骞曾出使西域 B.班超曾出使大秦
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D.中亚与东南亚是中国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