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科 目 物 理 班 级 初三 教 师
课 题 12.1 杠杆 课 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知 识与技 能 1、认识杠杆以及杠杆的几个概念。 2、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3、通过探究活动,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应用。
过 程与方 法 1、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学生形成的观察力、抽象概括力。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
情 感态 度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体验科学源自生活,提高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教材分析 重 点 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示意图、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 点 力臂的确定及画法、杠杆的平衡条件应用。
教 学 手 段 杠杆、钩码、钳子、筷子、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方 法 小组合作探究、 启发式教学
教 学 流 程
环 节 教 学 内 容 师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用捏粉笔头比赛引入新课。 师:给出比赛要求 生:动手 思考 用有趣的比赛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进行新课 实验探究 一、出示学习目标。 师:出示幻灯片 生:识记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方向性。
二、认识杠杆及其五要素: 1、出示图片,认识杠杆的概念。 2、生活中有哪些杠杆。 3、认识杠杆的五要素。 师:引导 生:观看 总结 师:举例 师:讲解 生:理解 识记 教会学生分析理解概念的方法。 认识杠杆。 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能从常见的工具中中识别出杠杆。
备课时间:2018年5月7日 授课时间:
环 节 教 学 内 容 师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三、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在实验前要通过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平衡,注意挂钩码后,不能再动平衡螺母。3、把支点右边的钩码重量当作动力F1,支点左边的钩码重量当作阻力F2,量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两次试验。4、读数时,杠杆仍要求是处于水平平衡状态,以便直接读出力臂的长度。 学生实验并填表后讨论: 实验 次数动力 F1动力臂
l1阻力 F2阻力臂
l21 ? ? ? ? 2 ? ? ? ? 3 ? ? ? ? 结论:F1L1=F2L2 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数据、总结结论。 生:猜想、设计实验、小组合作,动手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总结结论。 生:总结 师:补充 让学生提出各种假设、猜想,按照课本提示,独立完成探究过程。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 锻炼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具有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的意识。
四、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特点:省力、费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特点:费力、省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特点: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师:讲解 举例 生:识记 理解 知道杠杆的应用,同时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体验科学源自生活,提高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当堂训练 出示幻灯片,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生:独立完成 师:点拨 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盘点收获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生:总结 师:补充 及时梳理总结知识,形成体系。
布置作业 教材8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1、2、3、4题。 生:独立完成 检验学习效果,巩固提高。
板 书 设 计 12.1 杠杆 一、杠杆的定义 二、杠杆的五要素三、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三、生活中的杠杆
课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