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二)过程与方法
1、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的实验。
2、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二、重点: 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的实验。
三、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四、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组装好的实验小车1辆、铁垫圈10个、秒表1个。
教学过程:
一、认识缆车
1、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车可以使用不同的动力运动。请看这些车(课件出示),它们靠什么动力运动的?
2、根据图片,介绍缆车(缆车是用钢缆绳拉着车身移动的车)。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板书课题:我们的小缆车)。
二、了解重力
1、出示教具车。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推、拉……)
师:如果不用手推、拉,它可以自己动起来吗?
生:不能吧。(师演示,小车从木板倾斜下来,自由落下。)
师:这是怎么回事?
生:木板斜了,小车很重就掉下来了。
师:刚才小车下来的过程中,有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请你们猜测一下是什么力?让我们先看一段资料吧!
生阅读课本资料。
师总结:所有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板书:重力:向下的力)
三、认识重力转化成拉力。
师:根据我们刚才看的资料,你有没有办法,在不用手的情况下,让小车动起来?
生:用重力,在一端挂重物。(图示受力分析)
师:同学们,在这个装置中,是谁使小车运动起来了?
生:重物。(铁垫圈)
师:铁垫圈为什么能使小车运动起来呢?(铁垫圈自身有重量,产生重力,重力转化成拉力,小车就动起来了。)
师:现在你们每组有一辆组装好了的小缆车,你们动手试试最少需要多少颗铁垫圈刚好让小缆车动起来。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辅导。
小组汇报得出的结论:
师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必须用一定个数的铁垫圈才能使小车动起来,如果不用铁垫圈它会运动吗?这说明了什么?(小结并板书: 需要一定的力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四、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
1.导入: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借助铁垫圈本身的重力可以拉动小车,也得出了用多少个铁垫圈刚好可以拉动小车。
2.那你认为铁垫圈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之间有没有关系呢?(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
3、这只是我们的猜测,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我们的预测是否正确吗?
4.交流方案及注意事项:
(1)用什么方法表示拉力变大?(通过增加铁垫圈的个数来表示拉力变大)
(2)怎样知道小车运动的快慢?(用秒表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
(3)为了能够更加清晰的看出小车有快慢的变化,你认为在实验中怎样增加铁垫圈的个数?(多个多个的增加)
(4)为了实验的准确性,我们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出示课件)分组实验,并完成下列统计表。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辅导。
把材料全放回原处,各小组交流反馈。
结论: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
四、总结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2.今天同学们与老师一起研究了我们的小缆车,大家做的非常好。你们还想研究其他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吗?让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五、板书:
1、我们的小缆车
重力:向下的力
需要一定的力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拉力 越大 速度 越快
六、教学反思
《我们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拉力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活动重点是引导学生研究发现拉力大小与运动快慢关系,活动的难点是实验过程。
这节课我主体分为三大部分:一开始我是通过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车图片引入的,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缆车的运动原理,引出“我们的小缆车”,提高制作小缆车的愿望。接着通过小实验引出了重力的教学,这也是本课时必须达到的一个知识目标。最后是一个探究实验,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即设计并通过实验证明:拉力越大,小车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速度越慢。整个探究过程把握了学生“爱玩”的心理,通过“推测——实验验证——对比讨论——得出结论”的活动里,利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来分析描述事实,运用真实的数据,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使学生对“运动和力”概念认识得到提升,产生全新的、科学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身为一名科学教师,我要做的还有许多许多,一堂好课更多的是关注学生,而非自己的预设,需要教师蹲下来以一个探究者的姿态和学生一起去探究。这是我上完课感触最深的一点,需要自己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尝试,才能让课堂更加有效,让学生从中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