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橡皮筋作动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
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一.:引入激趣,揭示课题
师: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车吗?
生:喜欢……
师:骑过自行车吗?知道自行车是靠什么作动力的吗?
师:那你们还知道其他车是靠什么作动力的吗?
生:预设1,预设2……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知识——讲的就是车的动力发展历程。
生:吸引,感触,思考。
师:随着时代变迁,科技发展,车的动力也不断在创新和改进。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辆小车,想和大家一起,动手动脑,让我们自己的小车也动起来!有没有信心?
师:用什么动力让它动起来呢?
生:推、拉、小车上装一个气球、装一个马达……
用这根橡皮筋作动力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吗? (出示一根橡皮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用橡皮筋作动力驱动小车(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
教学环节二:认识橡皮筋的弹力
1.提问:橡皮筋能产生力吗?橡皮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2.学生体验活动(一):双手拉橡皮筋,感受手指受到的力。
体验活动(二):拉弹簧,感受双臂受到的力。指一名学生上前演示。
〖课件出示〗:原来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他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教学活动三:让小车动起来
提问:看来橡皮筋的确能产生力,想一想,你觉得橡皮筋的力作用在哪能让小车运动起来呢?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试?
师:为了方便实验,老师已经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上,我们就把这一端当成车头,同学们只要安装橡皮筋的另一端就可以了,听清了吗?
老师发现这组已经做好了,又有一组做好了。哪组同学使小车动起来了?谁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他的方法怎么样?(评价)和你们一样吗?
当我们缠绕橡皮筋时,皮筋有什么变化?小车运动后皮筋又有什么变化?我们把橡皮筋缠绕在车轴上,车动了,使车轮转动的力是来自橡皮筋收缩时产生的力。
小车已经能动了,现在找两名同学来试试你们的车能运动多远?车头统一面向起跑线,准备好的就把小车放在起跑线上,听老师口令。
老师的起跑线在前,你们的车为什么向后开啊?同学们,这是怎么回事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师:提问:小车的运动方向和什么有关系呢?
看来,缠绕的方向也会影响小车的运动方向,要想使小车向前运动,我们应该怎么缠呢,你能解决吗?谁能帮助它们?请这两名同学再来试试,看看我们掌握方法之后小车能不能统一方向。
教学活动四:.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
1.橡皮筋动力小车PK,规则:两辆小车车头往前,并排放在一直线上,选手“自然”把手松开,使橡皮筋动力小车朝前开,看哪辆小车开的更远。
2.提问: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可能与什么有关?
(预设:基于学生的前概念和生活经验,特别是刚才的PK赛,多数学生都会预测缠绕圈数多,行驶距离远;缠绕圈数少,行驶距离近。)
3.提问:怎样设计实验检验我们的推测?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预设: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
准备绕几个不同的圈数?怎样才算1圈?
(2)哪3个不同的圈数?
建议绕2、4、6圈,圈数如果太多,橡皮筋容易损坏;
4.:实验小要求:
(a)每次实验时可要看准终点,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
(b)先做圈数少的,再做圈数多的,为了实验数据更科学,同一圈数要反复做三次,取平均值。
(c)实验时注意观察:
?? 1.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力怎样?
?? 2.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的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怎样?
5.听到音乐响起,各组整理好材料准备汇报,看哪个组完成的快哦!
6.学生实验、完成记录
实验结束,学生汇报: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出示〗: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就越远;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少,小车行驶的距离就越近。
7.提问: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橡皮筋绕起来,小车就会前进吗?
??????????? 为什么小车行驶了一段距离后又停下来了呢?
8.提问:今天我们利用橡皮筋的弹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生活中人们利用弹力可以做很多事情。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弹力?
学生回忆生活:夹子、弓 箭、拉力器和弹簧玩具图片
教学活动五:.知识拓展延伸
师:(指着板书)今天,我们从了解车动力的发展史,到重点探究橡皮筋动力小车,让小车动起来了,大家表现都很优秀,掌声送给自己!当然我更希望你们能做出更有创意的动力,做一个真正的小发明家,争取将来在小车动力发展史上书写下你的名字!
2.提问: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分组讨论、学生汇报、师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