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25 14:5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盐到哪里去了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第四单元《有趣的变化》第二课,本课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活动2不溶解于水的物体与水分离部分;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溶解于水的物体与水分离部分及活动3,我设计的是第一课时。本课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导入,设计了“物体与水混合”的探究活动。便于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的过程中认识不同固体与水混合后,其变化是不一样的。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溶解现象。重点培养学生动于操作实验验证预测的能力。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溶解的概念已经有了简单的了解,并且能够初步进行探究活动,如把少量糖或盐放在水里,就会慢慢化掉,类似这样的现象学生们都见过,甚至亲手做过。一部分学生也听说过溶解一词,甚至已经在生活中使用它,但还不能准确地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也还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溶解。
教法和学法
在本课教学活动设计当中,我注意让学生通过亲自实验,体会溶解的过程,并且能够联系实际,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升华情感。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铁粉等在水中变化的不同,发现溶解的主要特征。
设计理念:
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对同类事物共同特征的抽象和概括过程,是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本质。以科学概念为主线,更容易达成三维目标。我们的课堂探究活动是在建立科学概念过程中展开的,因此要引导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概念,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发展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指导学生操作“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溶解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学生动手做实验入手,让学生展开自主讨论,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分类,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相互配合的精神,同时培养学生喜欢科学,热爱生活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做物体与水混合与分离的实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
4个人一小组,每个小组准备有五个烧杯、一支玻璃棒、适量沙子、铁粉、白糖、食盐、泡沫、水和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故事:森林里有两只马,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一天没有粮食了,老马就让小马拖着一袋盐去县城里换粮食,走啊走,前面忽然遇到一条河,那天刚下过雨,河流湍急,水位很高,正好能没过小马背着的口袋,小马就过去了,过去以后小马发现,盐变轻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盐到水里为什么变轻了,它到哪里去了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从而引出课题《盐到哪里去了》
二、探究新知。
(一)、引入实验
师:真的像大家说的这样吗?这需要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好,老师先给大家演示一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在做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师演示盐溶于水的实验)
(二)、学生猜想验证
1、猜想:
师:同学们想不想也试试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桌上的一个小杯来做实验吧!
通过刚才的验证,我们知道盐到溶于水中,盐能溶于水,那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溶于水里呢?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单,接下来让我们在小组内猜猜,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并把大家猜想的结果填入表格“预计的现象”这一栏中。比比哪组的动作最快,开始猜吧!
2、汇报交流: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你们的猜想结果?
3、验证:
师:老师欣赏同学们大胆猜想的勇气,但猜想并不是事实,要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说我们需要做什么?(“实验”)继续引导:“那么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你们小组怎样利用这些仪器和实验材料呢”然后放手让学生小组商讨、制定实验方案。强调注意事项:
(1) 你觉得在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自由说说)
(2) 教师补充,看看还有什么是我们没想到的,谁来说?
A、实验前,大家要分工合作。
B、不要随便品尝实验的物品,注意安全。
C、为了保证实验合理,每只杯中的水量、放入的固体量和搅拌的次数均要相同。
D、为了利于同学们观察、比较,每只杯中只能放入一种物体。
E、注意观察物体在水中发生的变化,并及时把实验情况填入表格的后两栏。
都明白了吗?让我们开始动手吧!
4、学生做实验,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上。教师参与小组的活动并适当指导。
加入水中的物体
预计的现象
实际的现象
食盐
?
?
白糖
?
?
沙子
?
?
泡沫
?
?
?5、小组汇报实验所见,依据标准分类。
师:这个实验先做到这里,哪些组来说说你们实验的结果与预计是否一样?(生边出示表格,边讲解。还有哪组跟他们不一样的?你还想补充什么?你们填写得真认真、具体。给他们一点掌声!让我们来夸夸他们!教师及时给汇报得好的给予奖励。
师:你可以根据物体在水中的实际情况把这五种物体进行分类吗?你们组是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类的?又是怎样分类的呢?请根据物体在水中的变化情况进行分类,并将自己确定的标准和分类结果记录下来。
?
分类标准
分类结果
标准1
?
?
标准2
?
?
得出结论:
能溶化在水中:食盐、白糖 不能溶化在水中:铁粉、泡沫
(三)讨论溶解、明确定义
谁来介绍这些溶于水的物体,在水中是怎样变化的?
食盐、白糖在水中化的非常非常小了,以致于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了,那么我们就说它们变成了极小极小的微粒。继续引导:我们喝糖水的时候是不是每一口都是甜的?这说明这些极小的微粒是均匀分散在水中的。边讲解边出示溶解的概念:对,像前面几个同学说的那样,像盐、糖等物体这样,在水里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在水中的过程,我们给它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叫做溶解。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拓展: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像盐这样容易在水中溶解的?哪些物体像沙子这样不易在水中溶解的?(学生举例。你观察真仔细,你平时真注意观察,你的眼睛真利,你知道得真多,你真爱观察)
2、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课前搜集的有关超市购物商品的图片,设计“请你快来帮帮忙”的师生互动环节。
“最后老师请大家帮帮忙,前两天我从超市买了洗衣粉、饼干、奶粉、味精、芝麻糊、面条,你们能帮我把这些物品分为“易溶于水”和“不易溶解于水”两大类吗?”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把食盐等五种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知道了白糖、食盐在水中能溶解,沙子、铁粉、泡沫在水中不能溶解。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溶解在水中的物体我们能想办法把它们从水中分离出来吗?
?生答。
?师:那么,已经在水中溶解的物体还能从水中分离出来吗? ??? 师:现在老师可不告诉你,你们自己去查资料吧!下节课向大家汇报,看那个人或那个组知道的方法最多,好不好?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很棒,真像小小科学家,老师把掌声送给你们,也请大家把掌声送给自己!”
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希望同学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勇攀高峰!
板书设计: 盐到哪里去了
表格记录
分类标准
溶解: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叫做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