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时间与数学(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对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探索,更深刻的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给学生渗透集合的思想。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
3.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数学热情。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二课时进行教学,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年、月、日的知识与数学的密不可分,它虽然是天文知识,可以总结出许多规律。“时间与数学”这节内容是单独成节,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研究机会,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的数学基础及课堂交流能力和接受能力良好。执教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进行,利用实物展示平台对学生的练习、设计方案交流结果等及时反馈,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四、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笑笑一家共同的休息日这一具体问题的探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难点:初步感受集合思想。
五、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平时周六、周日,你们都和爸爸妈妈到哪儿玩?
学生争先恐后,生1:动物园。生2:图书大厦看书……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知识点一 日历中的集合问题
1)提出问题:笑笑的父亲是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笑笑的母亲是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笑笑是周六、周日休息。小朋友笑笑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孤儿院和那里的小朋友玩。笑笑哪天才能和父母一起到孤儿院看望那里的小朋友呢?你们能不能帮笑笑解决这个问题呢?
(教材78页例题)
2)猜测、判断
出示教材中9月份的日历,从9月1日开始算起,请你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用口标出笑笑的休息日。标出后请你分别写出他们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填在下面相应的圈内。
(1)用▲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你发现了什么?
(2)再用□标出笑笑的休息日。你又发现了什么?
笑笑和父亲的共同休息日,笑笑和母亲的共同休息日。
能知道父亲和母亲的共同休息日。
3)探索、交流(课件展示)
(1)笑笑的父亲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所以从9月1日开始,依次标出4号、8号、12号……4的倍数号休息。
(2)笑笑的母亲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所以从9月1日开始,依次标出2号、4号、6号……2的倍数号休息。
(3)笑笑是周六、周日休息,把9月份中全部的周六、周日标出来。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这样设计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合作研究,很快就把笑笑一家三口的休息日找了出来,并分别填在相应的圈内。
请同学们分别观察父亲、母亲和笑笑的休息日中的这些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稍一迟疑讨论了起来。很快学生有了新的认识。
生1:父亲和母亲的休息日的数都是双数,而笑笑休息日的数都是相邻的两个数。
生2:母亲的休息日的数都是2的倍数。
生3:父亲休息日的数都是4的倍数。
师:为什么母亲的休息日的数是2的倍数,父亲的休息日的数是4的倍数呢?
生4:因为母亲是工作1天后休息1天,一共是2天;父亲是工作3天休息1天,一共是4天。所以母亲的休息日是2的倍数,父亲的休息日是4的倍数。
生4:母亲是每2天里有1天休息,所以这些数都是2的倍数;父亲是4天里有1天休息,4天一个循环,所以这些数都是4的倍数。
师:(表扬)你从这些数字中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还发现笑笑休息日的数字中后两个相邻的数比前一组的两个数分别多7。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数的特点,使学生初步感知有关倍数、公倍数等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巩固理解,拓展探索:
教师把学生所说的展示出来,然后请同学们先在组内交流填图的方法。
同学们,我们玩一个游戏:三人一组,数数,按顺序从1到100,第一个人数到3的倍数说过,第二个人数到4的倍数说过,第三个人是5的倍数说过,从小到大,100 以内。否则就输。动一动脑子,哪一个数3个人都必须说过?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师边创设情境提问题,边出示教材中的图和解决这个问题所需的图,通过让学生圈一圈、画一画,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