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0----61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
1、掌握“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发现规律
师:同学们,这里有几道与0有关的口算题,大家一起来做一做,看你们能从中发现什么?
(学生自主做题,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找规律,最后小组代表回答)
教师根据回答总结:任何数加0都得它自己;任何数减0都得它自己。
师:复习总结了与0有关的加减法,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0有关的乘法,看看一个数与0相乘会怎样。(板书课题:0×5=?)
二、新课讲解
1、探究0×5=?(课件出示情境图):
根据情境提问:(学生个别回答)
(1)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怎样列加法算式?再列出一乘法算式?
2+2+2+2+2=10(个) 2×5=10(个)
(3)从每一个盘子里再吃掉一个呢?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再列出一乘法算式?
1+1+1+1+1=5(个) 1×5 =5(个)
(4)从每一个盘子里再吃掉一个呢?怎样列加法算式?再列出一乘法算式?
0+0+0+0+0=0(个) 0×5=?(个)
在这一组算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按这样的规律0×5=?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规律,口述总结结论)
师: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说明0×5为什么等于0吗?
照此计算,谁能说一说“0×6、0×7、0×8……”的乘积是多少呢?说出理由。
做口算练习:0×7、 26×0、1999×0、0×50
师:从上面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规律发现的过程,引导学生借助“找规律”“乘法意义”这些已有的知识,使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总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
2、利用所求、探究算理www.xkb1.com
师:掌握了这一规律,那么当计算一个因数或末尾有0的乘法时,大家能独立解决吗?下面请同学把书翻到60页,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几个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最后集体订正结果及算法,课件显示多种算法,规范计算步骤格式。)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用了这么多的方法来计算这个算式,那回顾我们的计算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呢?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了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那么对于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你会计算吗?(课件显示算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几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尝试、探索让学生在掌握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让学生独立思考练习,尊重每位学生的不同想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并深刻理解了“一个因数中间是0”的不同处理。)
三、掌握算法、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随堂练习题)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比较每两列算式,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几组练习,让学生仔细审题,通过亲自观察、对比,引导学生对每一列两个算式进行比较、发现上下两题中不同的变化规律,这样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开拓学生的思维。)
四、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会了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一规律,而且利用这一规律我们学会了计算因数末尾有0或中间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以及计算原理。
五、作业布置
课本第61页练一练1、2题
板书设计:
0×5=?
任何数加0都得它自己;
任何数减0都得它自己;
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