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题目
小树有多少棵
年级学科
三年级数学
授课教师
李春兰
工作单位
廉江市石角镇曲江小学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结合具体情况,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关键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总结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总结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这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运用FLASH播放基础知识,让学生重温,对进一步学习更容易。本课在上课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同学们在上课中进一步学习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这节课要体现数学化后,使同学在上了本课后,对生活上的种树,有更深入的关注,知道树木和森林对我们的好处。以后更加重视植树造林,特别在以后的植树节时,重温本课。结合生活和现实的一致性,达到学以致用。多让学生使用不同的计数方法,独立判断,提高思维能力,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并让学生与同桌,还有旁边的同学交流 ,讨论,进入主动积极的状态。让学生习惯自己熟悉或者拿手的计算方法。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计算机,投影仪
软件:FLASH
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播放事前准备好的FLASH,展示出教学情境图,让学生提高兴趣。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展示口算方法。方便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FLASH可以节省板书时间,老师可以更多时间观察同学们的现场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深浅程度,使同学们更投入。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让班长和学习委员配合授课
让学生掌握多种解题的思维
一节课
板书设计
1、叫班长引出:20×3=
2、讨论算法。
20+20+20=60
2×3=6,
20×3=60?????
3、叫学生到黑板上,引导其他同学说说20×3。让大学交流有哪些地方用到本数学式。并总结最优秀的,并表扬。
先不看20后面的“0”,因为2×3=6,乘完后再在6后面加一个“0”,所以就等于60。
20×3可以是3,3,3,3,3,3,3,3,3,3,等,一共是20个,叫20个同学一个人代表3,20个同学,就一共是60.另外也可以 叫3个同学,每个同学代表20,则只需要3位同学,也是得60的结果。让同学分析的总结,哪一种较好。当然,让同学明白到,二种都可以得到结果,但就存在效率的不同。相对于效率,计算结果也是很重要。
20×3 =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有3捆,“60”表示有60棵小树。
思考:让同学们选择和投票,哪一种方法哪种最快得出结果,哪一种最和适合自己的思维,哪一种同学是最好理解的?最好每一种 方法,同学们都掌握,对提高解题思维是有好处的。
三、基础练习,应用新知。
1、4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请同学们先试着自己解决。
2、寻找规律,总结方法。
5×4 4×7
50×4 4×70
500×4 4×700
上面这组算式,有哪些规律?(让学生找相同与不同)
通过前面的计算,问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怎样计算简便?
概括方法: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可以将题目先看成表内乘法去计算(数对数乘),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三、让学生当场练习。
50×2 70×3 50×4 60×7 90×5
40×5 70×6 60×4 60×9 90×8
60+60+60+60+60 =□×□
40+40+40+40+40+40 =□×□
70×4 =□+□+□+□
90×5 =□+□+□+□+□
两个学生都计算这两个数相乘的结果,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设计意图:创设游戏环节,
5×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学生独立计算,反馈计算结果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在这节课中,同学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一共有多少种解题方法?哪位同学的解题方法最好?他是怎么想到这么好的解题方法的呢?
2、课本第3页的第1和2题。